记者
杨茜
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前夕,在中共上海局策反工委领导下,国民党陆军预干总队在嘉兴起义,震动了京、沪、杭,给垂死挣扎的国民党反动派以当头重击。对此,国民党新闻机构发出哀叹:“其行动在军事上远不及江宁事件之严重,只是在政治意识上,给政府、给人民以极大的刺激,因为这一批正是万众瞩目之‘国之瑰宝’的知识青年军”。
对国民党从不满到绝望
反蒋起义积极谋划
说到蒋家王朝“太子军”的嘉兴义举,必提一个关键人物——贾亦斌。他是湖北省阳新县人,1943年10月进入重庆国民党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七期学习,与同班同学段伯宇(中共地下党员)、刘农畯走得较近。贾亦斌思想激进,抗战胜利后,支持国共和谈,主张“中国人不打中国人”。
1946年,“陆大”特七期结业后,贾亦斌被推荐到国民党军事委员会青年军复员管理处任第一组少将组长。因为有才干、办事果断,颇得蒋经国赏识。1947年,国民党国防部成立预干局,蒋经国任局长,力保贾亦斌为少将副局长。次年贾亦斌任预干局代局长。
1948年秋,蒋经国在上海搞经济管制,结果受挫于“扬子案”。其高喊的打虎行动被报界讥为“只打苍蝇不打老虎”。同赴上海的贾亦斌当面指责蒋经国虎头蛇尾,两人大吵一通,不欢而散。经此一事,贾亦斌对国民党深感绝望,萌发了投向共产党之心。
1948年下半年,国民党在各大战场节节败退,但又摆出决战姿态,为此,急需补充兵员。国防部参谋次长林蔚中将找到贾亦斌商议,想在江南组建30个新军,希冀守住长江以南,划江而治。林蔚认为,兵员易征,军官难筹,问预干局能召集多少预备干部。贾亦斌答,第一期青年军授予预备干部的有7600余人,在嘉兴、杭州、重庆、汉中等地办的四所青年中学,还有学生1万多人,可征召并训练。他还自告奋勇负责征召和训练工作。
如此积极,其实贾亦斌是另有打算的。此前不久,在南京中山陵半山上,贾亦斌和段伯宇的对话已经表明其心迹。贾问“国民党根本没有希望了,准备逃之夭夭,我们怎么办”,段回“要自己抓武装才有办法,光依靠杂牌部队不行”。两人意见一致,初步商定了自己组织武装的计划。
1948年11月初,国民党国防部预干总队成立,贾亦斌兼任总队长,驻南京孝陵卫原陆军大学校址。在南京期间,贾亦斌与段伯宇、刘农畯等接触频繁,又秘密联络一批志同道合、手握兵权的青年将领,商量寻找新的出路。南京干河沿109号贾亦斌的寓所,成了这些人的秘密聚会点。
对共产党从认同到融入
反蒋起义彻底打响
一方面积极谋划反蒋起义,另一方面贾亦斌等人千方百计连线党组织。1949年初,段伯宇与中共上海局策反工委接上关系,组织关系恢复。
随着三大战役行将结束,国民党南京政府“内讧”纷起,各地反蒋行动接踵而来。贾亦斌清楚地意识到国民党政权势必彻底垮台,起义信心倍增,也坚定了加入共产党组织、投身革命队伍的决心。三四月间,贾亦斌、刘农畯等加入中国共产党。由此,反蒋起义在中共地下党的领导下,开始有组织、有计划地展开。
1949年2月,预干总队奉命迁到嘉兴,扩编为陆军预备干部训练团,设立团部,下设3个总队,嘉兴为团部及第一总队驻地。贾亦斌任团长、第一总队队长等职。第一总队下辖4个大队,总队部与第二、第三大队驻西大营(即现在子城所在地),第一、第四大队驻东大营。
为带领预干第一总队待机起义,贾亦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人事安排上,他把第一总队许多领导职务安排给老部下,把总队原先设立的政工人员改为区队以上设辅导员,辅导员由学员选举产生。此举既取得学员好感,又排除了蒋经国的亲信和耳目。
在蒋介石下野、李宗仁代总统,中国共产党提出八项和谈条件,和战未定之时,学员中主和、主战或模棱两可的都有,争论激烈。贾亦斌因势利导,组织学员开展小组讨论或大会辩论。通过争论,越来越多的人主张自力更生,寻找出路,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这些讨论为起义作了舆论准备。
贾亦斌准备起义的蛛丝马迹,引起了国民党当局的怀疑和注意。1949年3月初,蒋经国一个电话命其到溪口面见蒋介石,贾亦斌毅然前往。此行,蒋氏父子虽未抓到贾亦斌“不轨”把柄,但仍对其存疑。贾亦斌前脚刚离开,蒋介石即对其免职,预干第一总队长由原副总队长、顽固分子黎天铎继任。这引起了广大学员的强烈不满。黎天铎无法收拾局面,只好找贾亦斌回来平息事态。根据地下党指示,贾亦斌回到嘉兴向学员讲了最后一课,暗示要和大家一起寻找光明道路。
4月2日,中共上海局策反工委委员李正文向贾亦斌传达了工委的指示,决定预干第一总队在嘉兴起义,经莫干山向天目山挺进,与苏浙皖边区游击队联系,策应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预定起义日期为4月15日。
4月7日凌晨,因机密泄露,贾亦斌决定提前起义。凌晨5时,起义部队3000余人,以到莫干山进行军事演习的名义离开嘉兴。下午5时许,在桐乡乌镇的镇西空场上,贾亦斌集合队伍,正式宣布起义,“从现在起,我们是人民的军队了,应该为人民服务,绝对不能拿人民一针一线”。
国民党预干第一总队在贾亦斌的率领下,终于踏上了光明之路。但在国民党的追杀和拦截下,2000余名学员不幸被俘,并被押回嘉兴禁闭在东、西大营中。部队被打散后,贾亦斌只身突出重围,几经辗转,安全到达安徽宁国县境内的中共苏浙皖边区工委所在地。
而一路血战,流散的部分起义学员,仍活跃于苏、浙地区,有的积极寻找地下党;有的继续从事武装斗争;有的对国民党地方武装展开策反活动,为迎接解放作了应有的努力。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