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孔越
又到一年两会时,代表委员们将肩负全市人民的殷切期望,齐聚一堂共商嘉兴发展大计。连日来,广大市民也高度关注即将到来的两会,他们怀着新期盼,憧憬美好未来。那么,他们最关心哪些问题?又有哪些期待呢?昨天,记者来到社区、学校、街头……通过采访各行各业人士,了解他们的心声——
过去一年,我市生态环境发生历史性的转折、全局性的变化,更同时捧回浙江省治水工作的最高荣誉大禹鼎和2019年度美丽浙江建设考核优秀两项重量级荣誉。“如今蓝天越来越多,河湖越来越清,空气越来越好。”家住大华城市花园小区的吴女士告诉记者,希望政府能继续响应老百姓对美好生态环境的期待,出台更具体、更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让市民的生活环境能够一直保持良好的状态。
去年我市出台的《禾城文化复兴三年行动计划》,让人们已然听到嘉兴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铿锵足音。省优秀阅读推广人夏春锦充满期待,他说:“嘉兴的‘好书有约’经过八年努力,已经成为国内知名的阅读品牌,成为一种成功的阅读推广模式。希望这个活动能够持续举办,并形成更大的影响,相信能够在禾城文化复兴行动中发挥积极作用。”
“现在工作虽然忙,但我还是会抽空去图书馆、博物馆等看看,这些地方常常能激发我对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一腔热忱。”市民彭小页热爱文艺,她提出,嘉兴文化底蕴深厚,但还没有辨识度很高的文旅大IP,没有形成互通的文化产业链,希望可以把“可以带走的文化”延伸至生活日用、文房办公、商旅用品,打造出更多群众喜闻乐见、有趣有意义的本地文创产品。
过去一年,不论是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评估全省七连冠,还是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收获四连冠,抑或是一星平安金鼎,都是嘉兴人民美好生活跨上新台阶的最好注脚。
“现在周边的生活服务设施越来越便利了。不过家里有老人需要照顾的我们,最关心的还是为老服务和无障碍设施的完善。现在天气一好,老父亲要推轮椅出去走走,就怕摔了。”家住怡和园小区的市民李金婷说,希望可以让老人足不出户享受养老服务,走出家门也能更加方便、安全。
家在农村的范冬晓也希望能够全面提升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和供给质量,持续优化教育、医疗、公共文化服务层次水平,他觉得目前农村高质量的医疗、教育、文化服务仍较为匮乏。
如今,嘉兴发展的基因里,已经深深刻下了“创新”二字。最新数据显示,嘉兴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首次超过3%,保持全省第二的排名,并持续向长三角创新强市逼近。
“我希望嘉兴能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把更多优秀的高科技企业引进来,并营造更加适合人才成长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真正让人才的作用发挥实现指数级倍增。”在秀洲高新区工作的王女士说。
交通、教育、粮食安全……这些也都是广大市民热切关注的话题。
“作为一个农业战线上的老兵,还是比较关心嘉兴市的粮食生产,粮食生产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耕地,另一方面就是好的品种。”来自嘉兴市农科院的富昊伟告诉记者,嘉兴现在还有130万亩左右的水稻种植面积,水稻是嘉兴的主粮,希望两会代表委员能够多多关注耕地保护问题,嘉兴市农科院也会培育出更多更适合嘉兴种植的高产优质品种,为嘉兴粮食安全、粮食生产服务。
“随着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市建设也如火如荼,但交通拥堵问题也随之而来,我希望政府能够进一步健全公共交通设施,更科学规划建设项目,呼吁更多市民选择绿色出行,有效缓解城区交通拥堵。”市民金先生说。
“现在孩子正准备上幼儿园,教育问题已经越来越成为我心头的一块大石头。”市民顾女士说,希望教育资源能分配得更均衡一些,家长们不需要从幼儿园开始就操心孩子的升学问题,让家长和孩子都能在安心中一起度过宝贵的童年。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