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绿水币”开启河道“智”理新模式

2022年01月07日 10阅读 来源:嘉兴日报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充分发挥公众参与和监督治水护水的积极性,推动水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嘉兴经开区充分践行“智慧治水”理念,积极构建水环境治理新体系,通过推行“绿水币”制度,把“五水共治”工作与基层治理工作深度融合,打造生态环境保护共建共治共享格局,打通公众爱水护水监督管理“最后一公里”。

今年以来,嘉兴经开区“绿水币”应用日趋活跃,据统计,平均每天有63名河湖长及志愿者开展巡河。

夯实治理基础

拓宽公众参与和监督渠道

“绿水币”积分制度,是指通过“绿水币”积分兑换礼品和荣誉激励等方式,建立“问题有发现、发现有积分、积分有奖励、奖励有保障”的公众护水制度,从而拓宽公众参与和监督渠道,利用全民力量促进全区河(湖)长制提档升级。

“今年公众护水‘绿水币’积分制度在经开区得到了加快落实,我们进一步明确了赋分细则,市民可以把日常生活中发现的水环境治理方面的问题,比如漂浮垃圾、电鱼、侵占水域、水体气味或颜色异常、倾倒渣土等等,拍照并上传,通过‘生态嘉兴’微信公众号报送至公众护水平台,即完成一次有效巡河,报送成功后即可获得‘绿水币’积分。”嘉兴经开区生态环境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工作人员在后台掌握上报信息后,将第一时间前往现场处置。

记者了解到,各社区居民小组长、业委会、物业公司等成员都积极参与到护水行动中来,以公众护水的姿态有效凝聚合力,为水治理工作提供坚强的保障。截至目前,公众护水平台共收到各类水环境问题报送127个,组织护水公益活动19次,共发放“绿水币”1027个。

在构建“绿水币”积分制度治理新模式的基础上,嘉兴经开区大量吸收企事业单位中的党员志愿者和热心居民,扩大公众护水参与面,形成“支部+网格+党员+居民”的大网格治理体系。

通过征集议题、意见征询,邀请党员、居民志愿者代表参与每月河湖长专项工作培训班等形式,鼓励居民全程参与、出谋划策,真正让群众参与到河道治理中来。自2020年10月推广至今,经开区护水志愿者队伍从原先的15支扩展至如今的26支,志愿者人数从367名扩展至759名,“民间河长”从22名增加至107名。

凝聚各界合力

构建河道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绿水币”能有效提升公众护水的积极性。登录线上小程序,老百姓可以为家门口的河道点赞,也可以反映水环境存在的问题,还能参与治水护水公益活动,以及自发组织主题活动,不同内容可获得不同额度的“绿水币”奖励,“绿水币”可在绿币商城兑换礼品。

作为河(湖)长制提档升级的重要组成部分,“绿水币”制度推动河湖长履职再强化、任务措施再细化,鼓励和引导广大群众参与巡查河湖、发现问题、监督治水护水。

依托全区各街道、社区组织的26支志愿者队伍力量,嘉兴经开区发动志愿者不定期开展入户、进企宣传活动,号召社会各界共同参与“五水共治”。今年以来,全区累计开展入户进企宣传21次,进一步加大精准治水、全民治水力度,凝聚全民共识,形成合力,构建河道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攒一枚“绿水币”,献一份治水情,争做一名“护河员”,为环境建设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让治水护水日益成为广大市民的行动自觉。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