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以生态文明建设打造“高颜值”南湖新区

2022年01月07日 10阅读 来源:嘉兴日报

漫步在凌公塘畔,目之所及都是姹紫嫣红、树绿水清;走在泾水路,曾经的店外设摊没有了,餐饮油烟问题也大大改善;在辖区的各个专业市场中,杂乱的固废垃圾也已经十分少见……

打造“乐居乐业之地”是南湖区南湖新区(东栅街道)一直以来的发展目标之一,而形成如今的“高颜值”区域外观,离不开大量的创新工作和细致推进。

多维度创新

工作效能显著提升

近年来,南湖新区(东栅街道)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积极探索技术创新、管理模式创新和长效监管机制创新,有效提升了管理成效,为辖区环境优化赋能。

在平湖塘东栅段河道,不时会看到有小小的无人船在这里来回排查,同时,水下声呐系统也正在悄悄工作。这是新区(街道)在水环境整治中用到的技术创新手段之一。除此外,新区(街道)在水环境整治中还用上了船载走航等技术,对平湖塘东栅段河道共计2.8公里的水上排水口进行全面排查,并实现了对水下暗管的精准排查。

在同样备受重视的空气治理中,新区(街道)采用了颗粒物激光雷达设备,以嘉兴市电商产业园为观测点,对周边5公里范围内进行水平扫描观测,结合卫星地图、全景地图及现场排查,监测区域内颗粒物污染源分布情况。

在对企业的固废垃圾发现、处置中,新区(街道)请来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成立了一支编外专业“小分队”,与新区生态办、综合行政执法分队、物业公司统一行动、联合督查。这支队伍针对企业固废产生、贮存、处置数量、台账整理情况等固废管理现状进行核对摸清,使得固废排查效率、质量得到双向提高。

同时,新区(街道)创新建立了全域垃圾无死角“上报—交办—督办—办结—反馈”五步闭环机制,安照问题所属责任领导及部门下发交办单,确保问题及时发现、落实和整改。自行动开展以来,各社区、部门共交办生态环境问题21期,涉及各类环境问题80个,依托慧眼遥感智能监测平台,有效提升固废垃圾查找率。

常规动作做实做细

环境改变有目共睹

过去,新区(街道)部分河道存在水质欠佳的情况;一些区域因为商家乱排放、店外设摊等原因,也存在油烟味、噪声扰民,以及垃圾污染地面等情况;在专业市场内,一些商家则将固废垃圾随意放置也导致了脏乱差的现象……经过新区(街道)生态办联合综合行政执法分队、物业公司等多个部门、单位精细化管理,各种创新手段不断“加码”,辖区环境有了明显提升。

在水环境治理方面,新区(街道)在凌公塘、中港城水域、九曲里港等河道投放了4万尾鱼苗,通过“以水养鱼、以鱼净水”的方式改善、维护水域环境。南柴家桥港水生植物种植项目、夏家埭港水质提升工程已基本完工。

采用生物治理手段的同时,新区(街道)还依托“嘉兴市河(湖)长制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统一更新维护河长公示牌,替换二维码,形成电子化管理,双管齐下令辖区水质有了大幅提升。

在大气治理方面,新区(街道)严格把控申请开设餐饮店的审批工作,有效减少餐饮油烟投诉率。年初至今共收到餐饮店申请68家,其中油烟监控设备安装不到位的16家被“拦在门外”,餐饮服务单位台账建立使用率达到98%。为了减少扬尘,提高空气质量,新区(街道)还实施洒水抑尘日夜不间断作业,配置了一辆雾炮车,实施常态化运行。

而对于固废垃圾,新区(街道)通过建立垃圾无死角动态周报机制,实行全域垃圾无死角行动常态化推进,每个社区部门将行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汇总至生态办,由生态办及时处置,确保治理实效。

此外,新区(街道)还成立了一支由街道各社区工作人员和网格员、志愿者及民间河长、民间闻臭师等组成的全域创建队伍,结合“一编三定”“青春服务‘小二队’”等活动,上千名干部群众参与到整治行动中,通过嘉兴市“三大十招”微信小程序累计上报并完成整改问题5657个,持续推进整治行动落地见效。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