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冯思家 司海松
近期,我国多地出现强对流天气,导致部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引发广泛关注。实际上,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目前,我国正自下而上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
8月21日,南湖区召开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推进会,标志着南湖区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正式拉开帷幕。为何开展这次普查?普查有何作用?接下来如何开展?在此次会议上,南湖区相关负责人对此进行了全面解读。
为何普查:
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
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出题、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提升自然灾害防控能力的首位工程,是重要的国情国力调查,是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前提,关系到充分掌握实际情况、防范自然灾害风险、护航经济社会发展。
开展普查,可以摸清自然灾害风险隐患底数,查明重点地区抗灾能力,客观认识地区各领域致灾风险水平、承灾体脆弱性水平、综合风险水平、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和区域多灾并发群发、灾害链特征,进而为政府有效开展自然灾害防治工作、切实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权威的灾害风险信息和科学决策依据。
就本区域而言,因地处中纬度,南湖区也是洪、涝、台、旱等自然灾害的多发区和重灾区,如此前的“99630”特大洪水、“云雀”、“利奇马”以及今年的台风“烟花”等自然灾害,充分暴露出全区自然灾害防御仍然存在短板,有较大提升空间。通过此次普查,形成的全区自然灾害防治区划和防治建议,将为区委区政府有效开展自然灾害防治工作提供助力。
普查什么:
南湖区自然灾害综合风险
据了解,此次风险普内容包括南湖区气象灾害、水旱灾害、地震灾害等主要自然灾害的致灾因子信息,以及人口、房屋、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危化品企业、三次产业和国内生产总值(GDP)、资源与环境等重要承灾体信息,孕灾环境、历史灾害灾情信息。通过普查,南湖区将掌握辖区自然灾害重点隐患情况,查明区域减灾能力,从而形成全区自然灾害风险区划和防治区划。
每项工作内容将按照“工作准备、工作任务分工和业务培训、普查对象清查、普查对象调查、质量审核上报”5个阶段实施,采用资料收集、现场调查、统计分析、数据核查等方式和自下而上逐级填报的组织方式进行调查、汇总分析。
此外,南湖区还将建立全区自然灾害综合风险与减灾能力调查评估指标体系,健全分类型、分区域、分层级的自然灾害风险与减灾能力数据库,形成多尺度隐患识别、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制图、风险区划、灾害防治区划的技术方法和模型库,以及一整套风险普查与常态业务工作相互衔接、相互促进的工作制度与技术支撑体系。在应用方面,南湖区将推动普查成果转化应用和数据资源共建共享,形成自然灾害风险要素动态更新及汇交机制,实现自然灾害风险识别、研判、预警、管控全链条全周期精准治理。
本次普查全部工作在12月31日前完成。其中2021年8月23日-2021年10月30日开展普查宣传与培训;2021年11月底完成所有的调查工作;12月开展评估和区划工作并对普查数据进行查漏补缺,12月底完成普查成果汇交。
如何普查:
即将在全区范围内全面铺开
接到普查任务后,南湖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迅速成立了由常务副区长担任组长的南湖区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普查组织实施中重大问题的研究和决策,并统筹协调推进,压实主体责任。同时在区应急管理局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区普查办),负责牵头和总体协调。
区普查办及时组织学习《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的通知》以及浙江省、嘉兴市灾害普查工作方案,准确理解各项技术规范要求;对照南湖区实际情况,编写灾害普查方案,明确各主体和部门的工作任务,细化组织实施步骤。本次南湖区普查工作内容主要按致灾因子分为气象灾害、地震灾害、水旱灾害和森林火灾调查,按承灾体分为人口、房屋、基础服务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三次产业、资源与环境六大类,主要涉及到区应急管理局、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区交通运输局、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区自然资源规划分局等涉灾部门,其他部门配合协调工作。
数据质量是普查工作的“生命线”,为保障普查成果的科学性、客观性、完整性。区普查办将组织各部门开展质量控制及检验有关培训,开展调查数据的自检、质检工作,并对质量负责。督促各行业部门一起做好上下级对接工作,整理汇总、解决、协调质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为营造浓厚的普查氛围,区普查办利用宣传折页、短信、易拉宝、电子显示屏、横幅、电视台新闻报道、电视专访、电视台滚动屏、报纸等多种宣传渠道和方式对普查的目的与意义、内容和对象、时间安排、组织与实施、工作要求、总体成效等内容进行宣传。并通过系统性、开放式、模块化的培训,增强普查人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传递普查工作开展的方式方法、工作流程和成果质量要求,建设一支专业、高效、文明的普查队伍,为风险普查项目顺利开展提供人员和技术支撑,进一步加强全省防灾减灾救灾行业体系建设。
有何作用:
提高区域灾害防治能力
开展全国第一次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有何具体作用,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在南湖区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推进会上,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陈群伟指出,当前全省正在推进数字化改革,政府数字化的前提就是要激活数据要素,推进数据共享共用,本次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的对象、内容、标准和承灾体的调查,客观上也为各类要素数据化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陈群伟强调,各镇(街道、园区)、各部门要立即行动起来,落实本地本部门普查工作专员,与普查办对接填报工作;积极组织本部门、本系统召开普查培训会议,部署好、开展好普查工作;要把握工作主动性,主动对接区普查办和上级对应部门,了解工作部署计划,依托第三方相关专业机构,倒排时间全面推进,增强做好该项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确保南湖区灾害风险普查工作按时按质按量完成。
据悉,接下来南湖区将充分利用普查汇集的灾害风险、承灾体等数据,积极开展台风洪涝灾害防范防治相关成果应用开发研究,持续推进灾害风险防控数字化平台的更新优化和迭代升级,为实现风险精准识别、科学防控、有效治理提供有力支撑。结合本次普查工作调查和评估成果,建立共享目录,实现相关数据资料的跨部门共建共享。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