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从城里过,人在镜中居。
北宋大家苏辙诗中曾这样描写湖州。这里的人,春赏梅兰,夏采杨梅,依山傍水而居。
2021年端午期间,“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长三角主流媒体新闻摄影采访活动在湖州市长兴县龙山街道举行,来自沪苏浙皖等20多家长三角主流媒体摄影记者走进长兴龙山,探“河长”源头,看“梅”丽龙山。
“河长”清源
扮靓美丽乡村
龙山街道渚山村车渚港穿村而过,阳光下,河面映着青瓦白墙的徽派建筑,水面不时泛起涟漪……这里是中国村级“河长制”的发源地。
2003年,长兴县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河长制”,致力于解决河水污染,营造全民治水护水的良好氛围。2005年7月,“河长制”落细到村级河道,长兴县内的车渚港等3条河道成为全国第一批推行村级“河长制”的河道。现在的车渚港已成为长兴“五水共治”的标杆。至今,全县489名“河长”、2000多名“民间河长”守护着547条河道,让水乡河道重现“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美好景象。
端午节,在车渚港亲水文化阳台,街道会同村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组织包粽子、做香囊、唱戏曲、舞百叶龙等特色民俗活动精彩纷呈,当地村民和游客一起尽情享受一泓清水带来的幸福与甜美。
“梅”丽经济
助力共同富裕
渚山杨梅历史悠久。
渚山村家家户户种植杨梅,种植面积达3800余亩,年产值超3000万元。每到杨梅丰收时节,当地都会举办龙山杨梅节。作为长兴最老牌的农事节庆,已连续举办了十八届,吸引着长三角游客前来体验采摘,感受丰收喜悦。
2006年,渚山村成立杨梅专业合作社,与省农科院合作,在村内开设培训点,传授杨梅种植新技术和新理念。近年来,渚山村杨梅帮扶基地通过技术帮扶21户低收入农户,实现每户每年增收1万多元。此外,村杨梅合作社还联合街道青年志愿者们通过网络“直播带货”拓宽销售渠道,帮扶低收入农户打开杨梅销售市场。
借助“长兴鲜”区域公共品牌,“渚山杨梅”线上线下销路不断拓宽,产品进驻村淘、阿里巴巴等电商产业平台;村里还积极开发杨梅树认购、旅游团购、超市售卖、自由采摘等销售模式,助农增收。同时对杨梅进行深加工处理,通过泡制杨梅酒、酿制杨梅烧、榨取杨梅汁、制成杨梅蜜饯等增加附加值。一颗小红果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成为渚山当地的“致富果”。
除了诱人的杨梅,龙山的梅兰产业也十分抢眼。浙江凤羽兰博园的兰花大棚,7万余盆精品兰花芳香四溢。网红主播刘婷婷去年以来通过线上“直播带货”销售额超过800万元。电商产业的发展,为传统花卉开辟了新的销售市场。
好山好水
带来“好钱景”
全长22公里的龙山绿道穿杨梅林、竹海、溪涧,绿道,从渚山向西直到安静恬淡的川步村。沿途风景秀丽,风貌多样,骑行其中,零距离亲近自然,享受美景。川步村四周青山环抱,环境幽雅,空气清新,森林覆盖率在90%以上,不仅景色优美,还是有名的“长寿村”和“世外桃源”。
“森林人家”川步村成为近年来长兴生态旅游业的一匹黑马。盛夏来临,村口的龙川生态漂流成为避暑游、亲子游首选之地。川步村集体以涧滩水资源入股,打造生态漂流景区,壮大了集体经济,解决了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
藏在绿水青山间的尚隐川步度假庄园,山下为公共活动区、客房组团区、独栋客房区等,山上为树屋、茶禅空间,是集酒店、度假、文化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项目,该项目总投资1.5亿元。
好山好水孕育出龙山的休闲慢生活,也走出了“梅”丽经济和绿色发展之路。
“四季花常开,人在画中走。”成为今日龙山的真实写照。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