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生态环境建设实现“蝶变跃升”

2022年01月07日 10阅读 来源:嘉兴日报

“期中考”亮点

·首夺美丽浙江建设优秀区,11个市控以上断面水质首次实现“全达标”

·3个国控空气站点优良率“创新高”

·1019家固废企业监管“闭环式”,全域垃圾无死角形成“全民行动”,全面擦亮“美丽南湖”生态底色

前不久,南湖区发布了2021年上半年度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成绩单”。上半年,南湖区以生态文明建设“三清两全”擂台赛为抓手,牢牢守住生态环境制度红线,水环境质量突破提升,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加快推进“无废城市”创建,生态环境建设进入快车道,“美丽南湖”生态底色越擦越亮。

生态文明共建共享

如今,走进南湖区的大街小巷,干净整洁的道路、粉刷一新的房屋墙体、鸟语花香的绿化带,一幅幅“美化、洁化、绿化”图景映入眼帘。这些显著变化,离不开全域垃圾无死角专项整治行动的持续推进。

今年3月,南湖区启动了全域垃圾无死角专项整治行动,各镇(街道、园区)快速响应,对辖区范围内垃圾问题开展一次“地毯式”大排查、高标准大整治,切实解决区域生态环境突出问题。

几个月来,南湖区因地制宜打好“特色牌”,各镇、街道突出治标与治本、治乱与治差,切实解决城乡环境卫生管理中的难点“顽症”。自全域垃圾无死角专项整治行动启动以来,马路上、河道边、田间地头、背街小巷……以往日常生活中随处都能看到的垃圾,现如今身影几乎消失不见,全民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全域环境卫生面貌得到改善,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也在不断攀升。

与此同时,南湖区还广泛发动全区党员干部群众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来,凝聚强大合力。今年,区生态创建办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三清两全”擂台赛,以清澈河水、清新空气、清洁土壤、全域整治、全民参与五个维度作为竞赛内容,对主体进行打分,每月考核、每月排名,争先进位。

每月各镇、街道不仅要比水环境、空气质量、土壤保护排名等生态文明“硬实力”,还要赛全域整治、全民参与等“软实力”,纷纷使出十八般武艺,找问题、排名次、打擂台……各镇、街道攻坚克难、比学赶超、奋勇争先,通过“打擂”方式,把水、气、固废、百姓参与度等作为“靶心”,赛出生态文明建设“风景线”。

另外,市生态环境局南湖分局还不断强化环保科技支撑,整合环境执法、监测、处罚等各类数据,全力推进“智慧环保”建设,建立数据平台,实现数据共享,全面构建智能化环境治理新格局。

守护“蓝天、碧水、净土”

“一条条生态绿道让城市充满生机和活力,美丽南湖的生态画卷正徐徐展开……”前不久,南湖区发布《秀水泱泱

生态南湖》宣传片,天蓝、地绿、水清、景美的画面,让人深切感受到了南湖区的生态魅力。

做足生态文章,“美丽南湖”的构架清晰明朗,今年上半年的生态“成绩单”就是最好的印证。生态环境越来越好,离不开南湖区久久为功开展的“污染防治攻坚战”——

呵护“碧水”,让“一湾碧水绕城来”的美景再现。今年初以来,南湖区开展清澈河水行动,挂出“五水共治”和“污水零直排”建设作战图,打好碧水“攻坚战”。通过编制“十四五”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初稿,制定夯实生态绿色基底、建设碧水南湖行动方案,列出“1+5”碧水绕镇(村)建设项目清单,开展“五水共治”“找寻查挖”行动,推动全域水环境质量提升。在抓好“污水零直排”建设提档和“回头看”工作中,全区18个生活小区通过验收,569个区块完成蓄水试验。1至6月,11个市控以上断面水质全部达到Ⅲ类标准,创有监测历史以来最好水平。

保卫“蓝天”,努力实现一片蓝天映嘉禾。今年,南湖区开展清新空气行动,制定重点区域“一点一策”行动方案,深入实施细颗粒物和臭氧“双控双减”,完成86家“散乱污”企业整治、63辆老旧营运柴油货车淘汰、6家重点企业VOCs治理、37台工业燃气锅炉改造、1家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在全市首创“生态员”制度,全区在建项目配备的174名生态员“上岗”,全面担负起建设项目工地生态管控责任,全区5000平方米以上的在建重点工地雾炮、喷淋以及扬尘噪声监控系统安装率超过98%。1至6月,空气质量优良率88.4%,较去年同期提高1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29μg/m^3,同比下降3.3%。

守护“家园”,见证一方净土育绿城。南湖区通过开展清洁土壤行动,以“无废城市”创建为重点,启动首批“无废细胞”创建活动,开展固废大排查整治专项行动等,破解“固废围城”难题。今年年初以来,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98.2%,形成了“监管有力、利用有环、处置有序、风险可控”的固废污染防治网络。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