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海盐:创新推行“行事历”制度,奋力开启自然资源规划“十四五”发展新篇章

2022年01月10日 10阅读 来源:嘉兴日报

今年6月25日是第31个全国土地日,宣传主题为“节约集约用地

严守耕地红线”。

全国土地日是宣传土地资源国情国策和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引导全社会关心和珍惜土地资源的重要纪念日。以“节约集约用地

严守耕地红线”为宣传主题,进一步增强了全社会保护耕地、节约集约和依法依规用地意识。

今年,海盐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围绕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及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创新推行“行事历”工作制度,开展规划引领提标行动、要素保障提升行动、资源保护提质行动、改革创新提效行动、队伍建设提优行动等“五大专项行动”,奋力开启全县自然资源规划“十四五”发展新篇章。

创新“行事历”

全力保障项目快速推进

好的制度建设,是高效开展工作的基石。

围绕全年“十大”工作目标主线,今年海盐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开展自然资源和规划保护保障“五大专项行动”,制定二十项重点工作提升计划。

为顺利推进工作,该局以清单式管理狠抓工作重点,创新推行“行事历”工作制度,制定《2021年重点推进项目库清单》《2021年工作项目目标清单》和《2021年工作项目日志清单》三张清单,量化68项工作目标、细化工作时间、明确工作责任、制定考核办法,使任务清单化、时间节点化、责任明晰化、工作高效化,让“三张清单”成为干好全年自然资源管理规划工作的“计划书”“成绩单”。

同时,建立“五个一”(一个项目、一个方案、一名领导、一个团队、一抓到底)的项目化管理模式,一个项目明确一名分管领导全程服务,改变以往一个项目找多个科室的局面,推动服务方式从“碎片化”转变为“一体化”、服务效果从“单次收益”转变为“综合提升”。重点服务长三角智慧物流港、融创雪世界、澉浦开元森泊酒店等全县“十四五”开局重点推进项目,着力解决文溪坞民宿产权问题等难点,全力保障项目快速推进。

“一古一新”

打造海盐标志性城市名片

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是全县国土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引领性的作用,事关未来长远发展。

去年,海盐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顺利完成以“三调”为基础数据的规划基数转换,形成规划底数“一张图”,形成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初步方案汇报成果。2021年,该局继续高标准开展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全面深入分析全县发展定位、资源利用、产业布局、农业农村等多方面因素,提出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初步方案。

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起着战略引领和刚性控制的重要作用。

为进一步落实支撑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贯彻落实浙江省“千年古城”复兴计划,海盐将依托自身历史文化、产业资源、交通条件,建设虹桥国际枢纽中南向拓展带的重要支点。高铁新城作为海盐近期重点建设的站城一体战略区域,也将成为海盐新时代发展的枢纽核心和发展引擎。

在此背景下,今年4月,海盐古城与高铁新城同时开展城市设计方案国际征集,“一古一新”两个片区统筹考虑、通盘规划,从总体空间设计、建筑设计、公共空间系统规划等方面相互协调,探索传统文化与新兴技术的融合发展路径,共同打造海盐的标志性城市名片。至5月8日报名截止,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规划设计界的踊跃参与,共有111家国内外顶尖规划设计咨询机构50个联合体报名。

经过评审专家的精心遴选,两个项目最终由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等10家设计单位入围。上半年相继完成项目发布会组织、现场踏勘、文化专题交流和项目研讨会、中期交流工作。

举办“自然资源课堂”

提高干部职工队伍能力

围绕机构改革后自然资源规划职能多职责重的要求,今年,海盐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推出“自然资源课堂”,通过送课下乡、轮训考学、专题领学、请进来、走出去等形式,全面提高干部职工紧密联系工作实际进行学习、实践、创新的能力。同时,结合国家、省、市出台的一系列改革新政,组织局领导、科室业务负责人推出一批宣讲课程,面向全县各镇(街道)提供“点单式”送课下乡服务。

以建党百年为契机,该局开展以“树形象、当先锋、做贡献”为主题的“四大活动”。目前,“破难攻坚”项目领办、第二届“青年论坛”、党员志愿服务等活动已启动,营造“比学赶超、争先创优”的工作氛围。

全域整治

铺开绿色耕地之路

沈荡镇白洋村土壤肥沃,耕地质量高,然而在过去,这里耕地分散、农村居民点分布零乱,私搭乱建现象严重。传统水稻、蔬菜种植大镇沈荡镇基础条件虽好,却难成气候,规模化生产陷入了瓶颈。

2018年海盐县委县政府提出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7211”工程,即在2018年至2022年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区域13万亩,实现建成7万亩高标准农田、2万亩永久基本农田整备区,新增耕地1万亩,复垦建设用地1万亩。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相结合,解决了农村土地利用碎片化、无序化和低效化问题。如今的白洋村,放眼望去,一幢幢农舍错落有致,一块块稻田集中连片,一声声机械轰鸣响彻田野。田间地头,还有“田长”实行责任田巡查。严查违法使用耕地情况,一经发现,立即制止并上报上级单位,坚决将违法违建苗头遏制在萌芽状态。

2018年至今,共10个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在海盐大地上火热实践着,区域面积达26万亩。通过制定政策、出台文件,深入谋划、科学规划,精准实施、质量优先等措施加快推进该项工作,已累计完成投资11.77亿元,农房搬迁签约3729户,集聚区农房建设竣工834亩,已累计完成垦造耕地1150亩。

在全域整治的基础上,海盐县牢牢守住耕地“红线”。围绕“藏粮于地”战略,今年,确定沈荡镇新丰村、白洋村、五圣村和庄星村等4村及望海街道兴隆村、新兴社区和双桥村等3村为两个万亩方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项目,形成布局集中连片、农田设施完善、生态美丽良好、适合规模种植和现代农业生产的优质永久基本农田,确保粮食安全。

节约集约

强化资源要素保障

为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不断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引导人口、资源要素向县主城区集聚,今年,海盐县全面启动“小县大城”农房征(搬)迁工作。向内调整空间布局的同时,向上积极争取指标。今年,海盐县在用地保障上持续发力,向上争取计划指标。今年以来,省下达计划指标共1558亩,其中获省政府大督查奖励200亩。

同时,科学编制年度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以土地“云招商”的形式,创新土地推介方式。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累计土地供应52宗,面积2227.79亩。并利用“大数据”技术手段推动低效用地再开发可视化、科学化及精准化。

作为一座滨海城市,海盐始终坚持用海资源保障。今年,海盐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已完成《海盐县围填海项目历史遗留问题处理方案》及《海盐县围填海项目生态修复方案》上报自然资源部东海局。同时,积极做好杭州湾大道北侧秦海大道西侧1号海域的用海审批。

数字化改革

聚焦最优服务惠民生

在海盐县政务服务中心,海盐理工学校相关经办人员在进行“嘉职院海盐学院项目”地块交接的同时,领到了成交地块的不动产权证书,实现交地即领证“零时差”,这也是海盐县发放的首本“交地即发证”不动产权证书。“政府审批的提质增速压缩了我们的时间成本,也节约了人力成本。”高效的服务获得了学校经办人员的称赞。

通过环节并联、提前预审、部门联动、信息共享等手段,海盐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实现了在短期内完成调查、交地、发证等工作,大大减少办理时间,实现了土地交付当天即为用地单位办理不动产登记、颁发“不动产权证书”,实现了交地与发证“零时差”。“让信息多跑路,让企业少跑腿,这一举措大大减少了企业的时间成本、人力成本、资金成本,实实在在优化营商环境。”海盐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工作流程做“减法”,服务质量做“加法”。去年以来,海盐县研究制定《海盐县建设工程竣工核实和用地复核验收“两验合一”管理办法(试行)》,实现合并验收。同时,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不仅实现规划许可电子证照办理,还推进建设“不动产网上(掌上)登记中心”。创新“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服务,不断完善不动产登记“网上办”、“掌上办”、电子签名应用等功能。

今年,海盐县结合企业、群众关心的民生实事,制定不动产登记类、行政审批类、规划核实验收类等十项便民举措,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保障服务民生。探索开展“一码管地”数字化改革。将不动产权籍调查数据库与“一张图”结合,提前介入土地供应、规划审批工作中的宗地设定、规划许可、房屋预测绘、编制楼盘表等环节,在项目地块确定的初期,就编制不动产单元代码,并以此作为该地块全流程管理的关键代码,实现不动产全生命周期“一码管地”,实现以“一码”串联全生命周期内各个环节、各个阶段、各条业务线,通过“一码”可追溯、查询特定阶段或整个阶段具体情况,实现信息数据实时共享。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