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乍浦镇建成45公里“网红”绿道

2022年01月10日 10阅读 来源:嘉兴日报

本报讯

细心的乍浦居民发现,这两年,乍浦镇的城镇建设越来越美了,不仅仅是道路宽畅了、街道干净整洁了、居民的住房新了,而且原来渐渐消失和被人们淡忘的那些历史文化遗迹正重焕新生,成为乍浦镇美丽城镇建设中一道道亮丽的新景。

海防重镇乍浦在历史上遭受了频繁的自然灾害和战事侵袭,文化遗产遭到严重破坏。一些地名、故事和人物家谱还在代代传承,但大量遗址已经看不到原来的样子。乍浦的历史文化资源像是散落民间的珍珠,深藏在街头巷尾的缝隙中,稍不留神就会湮灭无踪。

在城市有机更新的时代潮流中,乍浦镇选择了勇敢破题。“我们以护城河绿道建设为契机,把那些历史文化资源串起来。这也是近年来乍浦美丽城镇建设的一个亮点。”乍浦镇相关负责人介绍。

目前,乍浦镇已建成启用的沿护城河一期、二期环城河绿道工程,全长5.5公里。除了打造大量的绿化景观、设置古风休憩亭外,每走一段还会途经水上栈道、穿越桥下空间,沿途还原了部分古镇的历史遗迹,绿道串起了乍浦散落的历史碎片和文化元素,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珠链,让居民在赏景的同时,感受古镇的古往今来,了解自己生活的土地。

在护城河的西南,紧依古城墙遗址,目前已保护性地修复建成了古城墙遗址公园。设计者保留了对古城墙充分的敬畏,不但不触及文保红线,保持一定的距离,而且抛弃了硬质铺装,辅以大面积的草坪,衬托场地的自然美与历史纵深感。同时,在古城墙遗址公园一段,新建了省千年古镇乍浦地名文化遗产“乍见浦门”历史景观,增添了古城墙地标的内容。而与古城墙遗址公园相接的金安桥也经过整修焕然一新,现在在金安桥上临桥而立,仰望“乍见浦门”,遥看护城河静水流深,恍然穿越了历史时空。

乍浦镇保留了完整的护城河,现存乍浦城护城河周长4950米,围护而成的面积为2380亩,与县志记载的内容吻合。在古城的西、南共保存有三段总长约200米的古城墙,其中,西侧两段为土坯,总长约110米,高出周围地表约2米;南侧一段东西长200米,宽约15米,高出周围地面约4米。“对比清光绪版《平湖县志》,现今乍浦城内街道、护城河、纵横交错的内河等城市格局与清代布局一致。”

沿绿道来到护城河的正南,是开放式的汤山公园。海边有清代古炮台遗址。在护城河的东北一隅,东大街和天妃路东北角,有一座古银杏小游园。此处的一株千年银杏,高20多米,胸径3米有余,至今仍枝繁叶茂。乍浦镇在此处建了一座银杏小游园,四周新建40米长的景墙,通过浮雕讲述乍浦历史大事记与典故,让市民在欣赏千年银杏的同时,了解乍浦的悠久历史文化。

汤陈绿道是乍浦镇又一条有历史人文典故的绿道。汤陈绿道依山傍海,沿途串起了汤山公园、国宝乍浦天妃宫炮台、汤山、瑞祥寺、山湾渔村、国家森林公园观山、陈山、龙湫泉等人文景观。特别是在汤陈绿道建设中新发现了小平山西北坡汉墓群,经相关部门对小平山区域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抢救性考古发掘,清理16座西汉时期墓葬,共出土各类器物217件(组),使汤陈绿道的历史人文底蕴更加深厚。

近年来,乍浦镇持续推进城市绿道建设,先后建成了汤陈绿道、环城河绿道等十余条绿道,全长达45.31公里。“通过显山露水和休闲配套相结合,我们充分挖掘了乍浦的历史文化资源,将乍浦小学、西河下埭、笆篱坤历史街区等地标串联起来,彰显‘水、田、林、园’自然特色和‘文、史、民、食’人文历史。在提升城市品位的同时,让人体味乍浦的风土人情。”该负责人表示。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