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郊接合部、老旧小区、背街小巷、地下空间、建筑工地……哪里有垃圾死角,哪里就有党员干部、志愿者们排查清理垃圾的身影。当前,一场全域垃圾无死角专项整治行动已在嘉兴科技城(大桥镇)全面打响。
今年初以来,嘉兴科技城(大桥镇)开展全域垃圾无死角专项整治行动。全民总动员彻底排查整治全域生产生活环境卫生死角,不断完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切实解决城乡环境卫生管理工作中的难点顽症,通过改善全域环境卫生面貌,提升辖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拔钉销号
排查问题整改“不过夜”
随着3月4日嘉兴科技城(大桥镇)生态文明创建工作暨全域垃圾无死角专项整治动员会的召开,一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垃圾无死角专项整治行动组织体系迅速形成。以嘉兴科技城管委会分管领导任组长,生态创建办主任为副组长,生态创建办、爱卫办、垃圾分类办、建设局、市场监管分局、综合行政执法中队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整治行动领导小组就此建立,统筹全域整治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督促和考核。各村、社区也纷纷结合实际,建立了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统一协调指挥辖区整治行动的组织实施。
嘉兴科技城(大桥镇)各村、社区及相关部门按照工作部署,突出重点,全面摸排垃圾死角,深入分析根源,研究整治方案,持续抓好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建立垃圾死角动态清单,定期更新清零。与此同时,积极健全长效保洁机制,健全网格员制度,利用“三大十招”平台及时报送整改垃圾死角问题,建立问题清单,实行销号管理,并通过明察暗访和专项督查相结合的方式,倒逼整治行动推进,运用考核“指挥棒”,促进综合整治行动的有序开展。
眼下,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宣传全域垃圾无死角专项整治行动的信息铺天盖地,引导着广大群众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围绕城郊接合部、老旧小区、背街小巷、地下空间、建筑工地、道路沿线、河道环境、农贸市场、农村环境这9个重点区域,嘉兴科技城(大桥镇)相关部门各司其职、统筹协调推进整治工作。
嘉兴科技城(大桥镇)综合行政执法中队以解决突出问题为抓手,紧扣工地扬尘、露天焚烧、建筑垃圾处置等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全面的排查,通过落实问题整改和不定期“回头看”,助推国家卫生镇创建。
同时,由嘉兴科技城(大桥镇)科发局牵头,联合镇综合行政执法中队、市场监管分局对辖区的餐饮服务业进行了全面摸底,对涉及油烟排放的305家商户是否安装油烟净化设备情况逐一进行了登记,发放宣传告知书500余份,并不定期对餐饮门店油烟问题开展联合执法和动态检查,形成长效管理。
紧扣全域垃圾无死角专项整治行动,嘉兴科技城(大桥镇)让垃圾无处可藏。据悉,全域垃圾无死角专项整治行动启动以来,嘉兴科技城(大桥镇)已发动人员1050人次参加整治行动,发现1153个问题并及时整改。
新招迭出
环境整治打出“特色牌”
全域垃圾无死角专项整治行动推动中,嘉兴科技城(大桥镇)的各村、社区纷纷结合自身特色,打出整治“特色牌”,在潜移默化中凝聚起全域秀美、垃圾无死角工作的强大合力与强劲势头。
天明社区结合党建“七色卡”主题,推出了“温馨提示卡”(第三期),伴随“关于大桥镇天明社区全域垃圾无死角专项整治行动告知书”发放到户,社区里的党员、微网格长、专职网格员、退役军人家庭则率先开展自查自纠,树立模范作用,做好正面宣传和引导,以点连线带面,辐射带动辖区居民共同参与整治。
在中华村的小区里,保洁队制定了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制度,充分发挥村民自治作用。每月,保洁队对每户居民进行环境卫生考核评比,并对清理不到位的居民进行友情提醒。清理出来的垃圾由保洁员统一清运,既提高了村民的保护环境意识,也形成了齐抓共管的长效管理良好氛围。
胥山村则通过“党建引领、群众共治”模式开展“美丽胥山,全域垃圾无死角”专项整治活动,让广大群众加入到全域垃圾无死角整治工作中来,成为全域垃圾无死角专项整治的受益者、参与者、建设者。
云东村专门组建了一支保洁攻坚队,每天对村内的“三杂”(杂草、杂物、杂堆)、“三污”(农资包装污染、白色垃圾污染、黑色污秽污染)进行清理,做到垃圾“日日产、日日清”。
建国村号召党员们通过党史学习教育,强化思想理论武装,做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者。全村党员、网格员纷纷在“全域秀美、垃圾无死角”倡议书上签下了姓名,承诺在整治河道环境、整治农贸市场、整治农村环境等方面争当表率、带头示范。
黎明村组织网格员、退役军人及各类志愿服务队对废品回收点,未拆迁区域农户房前屋后、田间地头及河道两岸,已拆迁区域等进行全方位整治,确保卫生死角全清理。
南祥社区组建了党员志愿服务队、团员青年服务队、巾帼志愿服务队、垃圾分类劝导员服务队、助残帮困服务队、各类人才志愿服务队6支队伍。依托各志愿服务队的自身优势,广泛进行全域垃圾无死角专项整治的宣传,以微力量辐射大范围,为改善小区居住环境,构建和谐社区作出贡献。
焦山门村组建了4支环境整治突击队,依托新时代“网格连心、组团服务”,以家庭为点、小组为线、网格为面,采取“1+N”党员群众结对模式,挨家挨户发动宣传,形成了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家家整洁的良好氛围。
江南村制定了垃圾清理标准,按照“一领三带”工作法,村干部带头宣传、带头清理,党员、中心户、小组长等积极发动,发挥“领头雁”作用,有效防范环境卫生问题反弹,让整治后的村居环境焕然一新。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