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秀洲区以跨省联治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2022年01月11日 10阅读 来源:嘉兴日报

本报讯

这是一组振奋人心的数据:2013年至2019年,江浙两省交界苏嘉运河王江泾国控断面、斜路港国控断面水质由Ⅴ类水提升至Ⅲ类水。去年,江浙两省交界苏嘉运河斜路港国控断面(21项指标)水质首次达到Ⅱ类水。

有如此丰硕的治水成果得益于两地长久以来的联防联治、协同合作。9年来,双方围绕打造长三角区域治水一体化基层样板,陆续探索建立“江浙治水联盟”、互派“治水特使”等工作机制,开展一系列上下游水环境联防联治行动。截至去年10月底,两地区级层面已联合处置边界水环境问题3例,镇村级处置50余例。两地一体化治水工作还获得了中央媒体的点赞。

跨省联治是去年秀洲区绘好治水同心圆,再现秀水泱泱,助力嘉兴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的一个实例。去年,秀洲区围绕蓝天、碧水、清废、净土四大攻坚战,高标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高质量建设美丽秀洲,区镇联动,持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目前正在申请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空气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每个人。让天朗气清成为常态,是秀洲区生态环境工作人员的共同目标。去年秀洲区落实工地扬尘防治“7个100%”要求,深化扬尘源管控。王江泾工业园区建成空气质量监测站与特征因子监测站并投入运行;全区推动10至35蒸吨/小时燃煤锅炉淘汰、燃气锅炉低氮改造、重点行业VOCs治理减排、重点工业园区整治等工作,进一步管控工业污染源。完成非道路移动机械的摸底调查及登记上牌任务指标,加强对移动污染源管控……多项举措共同推动下,去年秀洲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7.2%,同比提升7.2个百分点,PM2.5浓度2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0%,稳定保持国家二级标准。

水是生命之源,喝到干净的水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去年,秀洲区坚持项目化治水,致力于打造“最精彩板块”中的秀美新区。秀洲区与桐乡市、嘉善县、江苏吴江区深化水环境联防联治工作。创新研发水环境综合监管平台,采用“五色管理法”,实现水质监测数据的动态监管和全域监视。率先在全市推出电子河长牌,为全区2000多条河道定制唯一的“电子身份证”……在全区的共同努力下,秀洲区实现市控及以上断面100%达到Ⅲ类水,其中2个达到Ⅱ类水,荣获2019年度浙江省“五水共治”(河长制)工作优秀地市“大禹鼎”。银杏·天鹅湖水质实现了由劣Ⅴ类水到Ⅱ类水的转变,打造了一个生态与自然和谐共生、艺术与人文相互交融的4A级旅游景区。

如何提升垃圾处置能力,是一座城市提升品质的关键。去年,秀洲区进一步强化生活垃圾收运处置工作,落实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分类收运、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全面推广浙江省固体废物监管信息系统、一般工业固废平台的使用,加强对工业固废的全程监管。农业废弃物经收集后运输至区废弃农药包装物归集中心,全部委托嘉兴市固废处置中心焚烧处置……在多项“硬核”措施的共同助力下,秀洲区进一步规范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工业固废、农业废弃物、医疗固废处置,高质量打好治废攻坚战。

去年,秀洲区完成83家企业地块信息纠偏、采集工作,基本完成全区18个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在推进土壤环境质量调查的同时,加强污染地块安全利用,开展土壤污染治理,进一步打好净土攻坚战。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秀洲区将进一步坚定目标、务实担当,积极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紧紧围绕成功创建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区、“无废城市”,再夺“大禹鼎”的目标,加大攻坚力度,聚焦关键举措,高质量提升全区生态环境质量,助力嘉兴全市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