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嘉兴经开区河长制助推治水“三连变”

2022年01月11日 10阅读 来源:嘉兴日报

本报讯

昨天,记者从嘉兴经开区“五水办”获悉,近年来,该区进一步深入实施“五水共治”,以河长制为总引领,注重源头治理、系统治理和依法治理,统筹河流上下游、左右岸融合治理,编撰“一河一策”,坚持依法治水、科学治水、铁腕治水、全民治水,全力推进河道精细化治理、飞跃性提升。

聚焦河长定位

实现水治理管理从“建立”向“见效”转变

为发挥“头雁效应”,经开区深化河长制,总河长肩负指导、协调、督察三大职责,在总河长的牵头下,开展一系列巡河治水行动。

与此同时,该区又印发《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嘉兴国际商务区河(湖)长制提档升级配套制度(试行)》,明确各级河长巡河频次,定期开展河长治水工作例会,关注河道水质改善,进一步落实河长制工作机制,并根据每月考核排名情况,落实表扬、预警、批评三档奖惩机制,压实治水河长责任。

目前,经开区已全面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全面完成4个街道“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和9个工业园区的“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全区水环境质量明显提升。跨行政区域交接断面水质考核连续3年保持优秀,市控以上地表水断面水质Ⅲ类水占比从2017年的33%提升至2020年的100%。

聚焦协同定位

实现水治理方法从“广度”向“精度”转变

通过引入网格化管理模式,经开区实现了由多部门联合治水转向深入社区,由群众成立民间河长队伍协同治水,构建上下协调联动、多部门互联互通的社区大网格化管理模式。

依托群众力量,经开区通过各级河长组织、各部门协同配合,以“政府+群众”模式联合出击,打出治水“组合拳”。与此同时,该区落实河道全域覆盖的巡查网,通过“三大十招”平台建立“线上+线下”智能监管执法体系,实时上报问题,并以问题清单销号为抓手,实行靶向管理、清单管理、闭环管理,进一步优化工作机制,明晰工作职责,规范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切实提升水治理能力。

此外,为谋治水“良方”,经开区还加大对贯泾港湿地水源区的保护,开展饮用水水源地安全隐患排查整治。2017年以来,经开区投入1.5亿元拆除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的遗留企业、农户等,保障水源安全;实施长水街道全域“污水零直排”建设和水源地主要河道清淤疏浚,从源头上减少污染,提升水源地水质。通过“清源、拆迁、强基”等举措,贯泾港水厂水质达标率从2017年的35%攀升至100%的良好状态。

聚焦智慧定位

实现水治理主体从“苦干”向“细干”转变

“总结近年来的工作,尤为突出的是‘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这个理念,我们充分借力‘第三方’,为辖区污水治理‘把脉问诊,开方抓药’。”嘉兴经开区“五水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原先他们是通过全方位人工排摸检查问题,如今,他们引进科技力量,利用专业人员及先进设备排查问题,依托“智慧环保”平台和河(湖)长制3.0管理信息系统及APP开展电子化巡河,提高巡河效率。

在祛除治水“顽疾”方面,经开区强化排查整治闭环管理,以省控断面为重点,对其上游4公里、下游1公里以及两岸纵深各500米区域,采用船载在线监测、无人船声呐暗管探测等技术对其周边区域水质断面开展全面排查,精准发现问题。

在此基础上,经开区进一步强化专业能力,定期开展河长工作培训班,传达和学习河长制最新的政策方针、法律法规,提升河长的专业水平。对于各级河长开展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难题,则积极做好收集和整理,通过举办小型研讨会,邀请第三方专家提供技术性指导,推进科技治水和产学研深度合作,共同保护辖区水资源。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