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着民生,连着文明。垃圾分类,“小事”不小。办好垃圾分类这件为民初心的“小事”,撬动生态文明这个“大局”,秀洲区综合行政执法局一直不遗余力。
自2017年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秀洲区打响了“绿色革命”攻坚战和持久战。全区上下凝心聚力,奋力赶超,持续健全机制、优化模式、完善体系,构建了以“党建引领、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良好格局,生活垃圾分类明显提质增效。
【数读2020】
秀洲区城镇生活垃圾分类率先实现城镇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全覆盖,定时定点分类小区全覆盖,分类收运全覆盖,分类处置全覆盖、零填埋,全区城镇生活垃圾总量实现负增长,为负5.28%,回收利用率达54.8%,实现“四全一零一负”。全区居民垃圾分类知晓率、参与率达到90%以上,垃圾分类满意率达到90.52%。
全年建成省级高标准示范小区15个,完成目标任务的125%;省级示范片区1个;省级定时定点投放收集商业街2条;定时定点投放小区全覆盖;定时定点收运道路257条。
2020年,秀洲获评年度全省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优秀单位,秀洲区综合行政执法局获评“浙江省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成绩突出集体”。
源头减量
实现垃圾分类治理新突破
生活垃圾源头减量是防范化解风险的急事,是事关高质量发展的要事,需要从源头做起,而源头分类贵在精准发力。去年,秀洲狠抓源头治理,破解垃圾减量难题,在全区范围开展绿色消费、餐厨垃圾源头减量、可回收物回收减量、机关单位垃圾减量等专项行动。
每天凌晨3点,嘉兴市绿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驾驶员徐华就开着一辆白、绿两色相间的“餐厨废弃物收运车”从新塍镇出发。中午时分,又开着一辆辆收运车满载而归。这些餐厨垃圾经过地磅称重、卸料、分拣、预处理后,统一进行相关技术处理,实现资源化利用。
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其中一个难点在于易腐垃圾,而突破口也正在于此。近年来,秀洲区创新易腐垃圾收运方式。按照“厨余垃圾不出镇”的要求,探索厨余垃圾就地减量模式,五个镇因地制宜建立可腐烂垃圾资源化处理中心,提高全区厨余垃圾处理能力,解决各镇厨余垃圾和生鲜垃圾。
事实上,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运、分类处置都是垃圾分类中的重要环节,哪个环节掉链子,都会前功尽弃。为此,秀洲区进一步强化垃圾分类处置环节。可回收物由秀禾再生资源公司进行资源化回收处置;有害垃圾由市环卫处交由具备资质的危废处置企业进行无害化处理;其他垃圾全部运往热电厂焚烧处置;建筑、装修、园林等垃圾进入建筑材料再生利用中心处置;餐厨(厨余)垃圾由绿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进行资源化处置利用;大件垃圾全部进入嘉兴市大件垃圾处置厂进行资源化回收再利用。
目前,全区3家大型超市门店、12家农贸市场推广使用菜篮子布袋子,星级宾馆酒店全部开展限制使用一次性用品;城镇居民小区已建成固定回收站点或采取每周两次流动站点回收;800余家餐饮企业、123家规上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学校食堂全部开展“光盘行动”和“公筷公勺”;新增10%以上的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创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单位,全面取消一次性杯子使用,实行绿色无纸化办公。
创出亮点
打造垃圾分类模式新样板
近日,在新城街道永泰广场,居民沈女士拎着垃圾袋来到“小卖部”门口,娴熟地在垃圾袋上贴上一张专属二维码标签,对准“柜台”上的扫码区一扫,把垃圾袋投进其他垃圾投放口。下一秒,“柜台”显示屏上已读取出她投放的垃圾重量为0.8公斤,一同显示的还有投放人的相关信息,便于后台记录和溯源。每个月还有相应的积分奖励可兑换礼品。
自秀洲区开展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撤桶进箱”全覆盖行动以来,全区110个小区开展“撤桶进箱”定时定点投放,实现分类垃圾精准投放、集中管理,“家里分好类、定时拎下楼、定点来投放”逐渐成为小区居民的共同行为,小区居民垃圾分类的参与率和准确率不断提高。
在新塍镇秀水瑞苑小区的易腐垃圾收集站,整齐地码放着绿色的小桶,小绿桶上清楚标注了户号。每天,居民只需将家里盛放餐厨垃圾的“小绿桶”带下楼,放置在收集柜中,就会有工作人员定时回收,还会把垃圾桶清洗干净,供再次使用。通过智能芯片和每家对应户号的形式,实现居民小区家庭的易腐垃圾可溯源,更利于提高源头分类的准确率,助力实现终端处置减量,这就是秀洲区创新推出的餐厨垃圾“小绿桶”分类模式。
“我们还率先开展住宅小区以桶换桶清运模式,秀泽园——巴比伦——和立馨庭——华新花园——国浩广场——永泰广场线路于去年12月初正式投入运行,上述小区已经彻底告别了清晨倒桶的噪声和垃圾满溢的异味。”秀洲区分类办相关负责人介绍道,如今在秀洲区的各个小区,已经实行“撤桶进箱,定时定点分类投放为主,小绿桶、移动巴士等分类模式为辅”的模式。同时,秀洲区还创新将新、改、扩建小区的分类设施建设设置规范纳入到项目前期设计中,从项目立项、图纸设计的源头把控,确保分类点位布局合理,预留空间合规,实现抓源头、治根本、管长远。
此外,全区257条商业街全部完成撤桶进店,实现全区城镇区域道路全部取消垃圾桶的现状。从小区到商业街,秀洲区全面实现不见垃圾不见桶,环境面貌得到极大提升,定时定点收集勾勒出秀洲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健全监督
构建垃圾分类常态化新局面
为了深化精细管理,提高分类投放意识。秀洲在全区范围开展摸底,编制联挂领导、社区、物业、三级桶长、劝导员、收运情况等基础信息,并编订《秀洲区城镇生活垃圾分类“一区一档”表》,便于对小区的管理。同时,以图文并茂PPT形式制定30大类的分类标准清单,发放到各行业主管部门,由主管部门召集条线负责人进行清单式培训,为全区分类工作稳步推进提供技术指导。
“1358”长效运维机制也是秀洲区推进垃圾分类常态化的一项重要机制。为保障分类工作的持续有效推进,秀洲区制订区对镇、镇对社区、社区对专职劝导员,社区对物业、网格长、楼道长、保洁员、第三方运营企业等8个考核制度,并深入实施镇街排名榜、社区争先榜、小区红黑榜、居民楼道荣誉榜等“五榜”公示制,每月公布下发考核通报,更加突出常态长效,全面提升垃圾分类共识。
“我们通过加密考核频次,通过明查暗访、交叉检查等形式,将垃圾分类季考改为月考,进一步压实区镇两级分类人员的责任。”该负责人介绍道,抓牢小区这个分类主战场,每月按照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质量开展“红黑榜”评比。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垃圾分类”的要求,由行业主管部门牵头,每季度开展督查排名通报,用好曝光台和点赞台,多维度考核评估工作成效。
此外,秀洲区在推行执法倒逼机制的同时,开展常态化分类执法,全面宣传贯彻落实《嘉兴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加大对生活垃圾不分类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曝光力度,加大生活垃圾分类执法力度,推动强制分类,做到“违法零容忍”。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