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乱堆乱放、粉尘弥漫、噪音喧嚣的情况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干净整洁、生态改善、河面清爽的新景象。
这一幕幕生动的美丽蜕变,发生在南湖区的一个个沿河码头上。
码头生态环境整治是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基本要求,是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根本前提,是推动美丽南湖建设,打造“品质嘉兴”的有力举措。
美丽环境是推动南湖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和支撑。刚刚过去的这一年,围绕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南湖交通全力以赴迎战码头生态环境整治,以“唯实惟先、善作善成”的精神,深入推进码头整治行动,开展码头环境常态化管理,着力构建最美内河港区,实现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不断擦亮辖区水运“生态绿色”。
上下“一盘棋”
持之以恒推进码头整治
五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勾画了推动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宏伟蓝图。五年来,南湖区的生态环境整治步伐从未停止,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净土、清废”四大行动,勾勒出美丽南湖的动人风景。
一直以来,省、市、区三级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大运河及沿线生态环境整治工作,把长江经济带船舶和港口污染防治作为一项重点任务强力推进,全面提高大运河及支流沿线码头生态环境质量,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这一宝贵遗产,补齐内河码头转型升级的短板。
从2016年开始,南湖区便先后开展了两轮内河码头专项整治提升工作,关停淘汰、规范提升、规划建设了一批码头,码头总量减少了约60%,码头清洁化、规模化、现代化程度有了明显改善,助力港口经济发展、南湖形象提升。
但是,全区的码头生态环境还存在不少短板。“当时也有部分存在历史遗留问题的码头留了下来,在这一轮整治行动中我们就是要对这些‘老大难’问题进行根治,确保生态环境治理取得扎实成效。”区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为彻底整治内河码头生态环境中的遗留问题,全面提升内河港生态环境质量,2020年一场码头整治的雷霆行动迅速吹响号角。第一时间,南湖区成立了码头生态环境整改工作领导小组,由区长亲自挂帅任组长,各部门、各主体一把手任组员,同时出台了《南湖区大运河码头生态环境整改工作方案》,明确了规范完善、提升保留、取缔腾退“三个一批”的整改原则,强势推进港口码头环保整治工作。
全区“一盘棋”,上下齐发力。在码头整治推进中,区长、分管副区长多次召开码头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推进会,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原则,对照整治标准、带着责任目标、时间目标,全面打响港口码头整治突击战。区交通运输局承担起全区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责,扛起全区码头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的大旗,主动协调沟通好区内相关部门和主体,确保整治工作顺利推进。各镇(街道)、部门各司其职、紧密协作。目前,辖区内59家码头中除需关停的以外,已完成环保设施验收工作,下一步将继续对码头设施进行提升。
网格化地毯式
“一企一策”确保整治见效
整治工作启动后,南湖区按照“规范完善一批、取缔腾退一批、提升保留一批”的整治思路,对辖区内的码头情况进行了“网络式、地毯式”大排查,分批推进码头环保整治提升,多角度、全方位织密工作网。
在南湖区的码头整治推进中,“一企一策”这一亮点做法,发挥了重要作用。南湖区将码头按属地划分,建立起“一企一策”,也就是在一张表内明确每一个码头所属区域、存在问题、处理方式、整改进度、整治完成时间等,制定出规范完善、取缔腾退、保留提升的一整套精准整治计划。
同时,在网格化包干负责制实施下,由属地政府、区交通运输局、区生态环境分局、市执法队水上直属队组成的行动小组,按网格管理包干负责相应的码头环境整治,并实行“挂图作战”,全区一盘棋、一张表、一张网推进整治工作。检查中,分管副区长带队实地督查,对码头生活污水处理、船舶污染物接收设施安装使用情况、防尘措施落实情况等进行检查;局主要领导、分管领导赴整治任务较重的镇指导督促整治工作,确保检查全覆盖、无死角,促进码头生态环境治理形成常态化。
码头生态环境整治,船舶污染防治问题是重点也是难点。为此,南湖区集中精力率先攻克码头整治工程建设,督促码头尽快完成环保设备加装、装卸设备粉尘控制、污水处理、港口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上落实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对整治工作不到位的企业,严格依法查处,并责令限期整改。
在嘉兴市禾诚建材有限公司自备码头上,货轮来往运输,所有原材料通过输送带直接运送到厂房,六七百平方米的码头场地环境整洁、有序。去年,码头进行了大规模的整治,中间通道新增加了喷淋装置,场地上又加装了几台雾炮机,不间断“隆隆”作业,有效防止尘土扬起。“这次针对检查出的问题,我们第一时间开展整治,接下去也会继续落实好长效管理机制,确保企业生态环保主体责任履行到位,助推企业向更加规范化、专业化方向发展。”该码头负责人诸建忠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区交通运输局还创新建立了“四统一”码头台账,从码头基本情况、船舶污染物接收处置、生活污水收集、防尘抑尘四方面,对企业提供标准化、规范化、精准化指导,并组织开展培训会,促使码头环保管理向精细化转变。配合市港航中心,南湖区还加快推行船E行应用,推进船舶水污染物转移单证管理电子化,通过现场演示、操作培训等方式让船户感受到便利,提升安装使用率,告别“船在水上跑、垃圾回收自己找”的时代。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