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嘉兴港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2022年01月12日 10阅读 来源:嘉兴日报

让天更蓝、水更清、地更净、环境更优美,是嘉兴港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坚实足音。

“十三五”期间,嘉兴港区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着力建设美丽港区,取得了可圈可点的“成绩单”。

就在日前,嘉兴港区被国家生态环境部、商务部、科技部联合认定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这也是目前全国唯一获此荣誉的省级化工园区。

沉甸甸的“国字号”荣誉背后,嘉兴港区的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硬核举措是重要支撑,促使群众对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

“五水共治”举措实

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水污染防治,是嘉兴港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中之重。

“十三五”期间,嘉兴港区以水质改善为主线,全面推行“河长制”,全面完成“清三河”,深化落实“五水共治”和“水十条”,构建了全领域、全方位的水环境治理体系。

一看推进“污水零直排”,构建污水管网新格局。“十三五”期间,嘉兴港区深入推进工业集聚区、生活区“污水零直排区”工作,稳步完善污水管网格局,推进工业污水处理新建扩容,实现了雨污全分流。

早在2019年底,嘉兴港区就已完成工业集聚区、生活区的“污水零直排”,涉及40个生活小区和2个工业集聚区。此外,新建扩容4.98吨/天工业污水治理能力,有力补齐了工业污水治理短板。

二看加强污染源防治,降低水环境污染防控风险。嘉兴港区着力深化工业水污染防治,对14家重点企业全面实施废水刷卡排污,推进不锈钢、五金加工等多个涉水行业“退散进集”。

此外,嘉兴港区还推出了一系列举措,包括加强入海排污口规范化整治工作;推进辖区内加油站地下油罐更新改造工作;强化生活废水污染治理,深入开展农村、城镇生活污水入网改造工程等。2020年11月,嘉兴港区在全市率先实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100%覆盖。

三看创建“美丽河湖”,打造水生态水环境新样板。“十三五”期间,嘉兴港区为深入贯彻“两美”浙江建设,打造江南水乡典范,出台了《“811”美丽港区建设行动方案(2016-2020)》,全面打造区域水环境新格局。加强重点流域、主要污染河段及平原河网治理,深入实施劣Ⅴ类水体剿灭行动,切实加强长效机制建设,落实河长责任,现已全面消灭劣V类、Ⅴ类水体。以“美丽河湖”创建为抓手,加强对河网的清淤、疏浚、清障、保洁、生态护岸等综合治理,有效恢复河道自然生态功能。

据介绍,过去5年,嘉兴港区累计完成125条、长达80.6公里的河道疏浚工作,并完成了丰收河等一批河道成功创建市级“美丽河湖”,“水清岸绿景美”的“高颜值”获得群众点赞。

“五气共治”亮点多

空气环境质量不断提升

“十三五”期间,嘉兴港区以重点项目为主要抓手,着力开展工业废气治理、机动车尾气治理等行动,持续优化产业结构、用能结构和运输结构,加强末端治理能力,增效区域节能减排成果,助力环境空气质量改善。

工业废气治理组合拳行动有力。一方面,全面完成燃煤火电机组的“超低”改造工作;另一方面,完成石化、化工、印刷包装、工业涂装等重点行业VOCs治理项目4个,清理淘汰涉VOCs“散乱污”企业26家,并建立“一企一策”的VOCs管控方案。

“智慧环保”是又一重点项目。为加快区域臭气废气治理工作,嘉兴港区早在2015年就启动了中国化工新材料嘉兴园区智慧化工园区建设工作,并于2017年初步形成了以“智慧环保”为核心的在线监测体系,实现园区综合化管理和自动化环境预警。同时引入港区园区大气异味、城区负氧离子等网格化环境监测模块,建设边界VOCs特征因子站和网格化布局小型空气站,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监测能力。

嘉兴港区还在全国率先推出园区“两无一化”创建工作,着力构建无异味园区、无异味企业和景观化园区的新格局——落实整改责任主体,注重专家助力服务,实施“一企一策、对症下药”。截至2020年5月底,43家“无异味”企业创建全部通过验收评审。

此外,嘉兴港区坚持以提升人民民众满意度为核心,组建“民间闻臭师”队伍,形成了随机暗访策略的工作机制,累计排查异味问题165个,得到《人民日报》点赞。

为全面提升空气环境质量,嘉兴港区还推出了多项举措。例如,以优化车船能源消费结构、加快物流行业整合提升为抓手,积极推动运输结构调整,精准助力大气环境质量改善;以推进餐饮油烟整治、强化秸秆综合利用、整治城市扬尘源为抓手,强化城市、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降低大气污染防控突发风险。

2020年1至11月,嘉兴港区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1.9%,同比提升6.1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2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1.2%。

“五废共治”显成效

固废污染防治能力再升级

危险废物处置事关生态安全大局、事关城市品质提升、事关人民群众福祉。“十三五”期间,嘉兴港区积极响应国家“无废城市”建设部署,扎实推进“五废共治”,强化固体废物设施建设和完善“全生命周期”监管制度,从资源化、减量化、终端化和应急性等方面入手,有效解决和填补港区固废污染防治的薄弱点。

一看推动源头减量,切实减少工业固废产量。嘉兴港区积极推动企业固废源头处置、消化存量,加快推进港区污泥减量化工程建设。例如,推动一批龙头骨干企业通过增加污泥干化设施,实现污泥减量化;引进高质量污泥干化热解项目,破解园区污泥处置难的问题。

二看积极推进固体废物处置设施建设,助力清废攻坚战。过去5年,嘉兴港区全力推进固体废物处置设施项目建设。目前,一批项目已完工并启用,一批项目正在建设中。

为破解危废治理难瓶颈,嘉兴港区着力强化危险废物治理设施建设,引进了惠禾源危废处置三合一项目,实现垃圾焚烧飞灰水洗、高温熔融,破解垃圾焚烧飞灰治理难点;建成了全省首个危险废物刚性填埋场,补齐了嘉兴市域长期缺乏危险废物填埋能力的短板,助力嘉兴基本实现“危险废物不出市、一般固废不出县”的目标。

三看建立固废管理长效机制。“十三五”期间,嘉兴港区依托园区智慧环保平台和嘉兴市污泥危险固废全过程监管系统,结合危废出入口建设,在重点企业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做到污泥和危废从“出生到死亡”的全过程监管,同时加强化工危险品全生命周期监管,实行动态登记,做到精确管理。

据介绍,目前,嘉兴港区固体废物监管已基本构成“风险可预警、过程可跟踪、事件可追溯、信用可评价、责任可认定”的管理体系。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