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街道以垃圾分类助力绿色生活

2022年01月12日 10阅读 来源:嘉兴日报

现在,走进加州长岛,能看到多个清爽大方的智能垃圾收集屋,每个收集屋都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居民来投放垃圾都可以得到指导,正确投放。和原先的垃圾桶、撤桶并点收集垃圾箱相比,现在智能收集屋更整洁,能实现更精准的垃圾分类。

垃圾分类是环保绿色生活的必然趋势,也是近年来南湖区一直努力推进的一项重点工作。而解放街道在这项工作中,坚持贯彻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要求和相关文件精神指示,结合垃圾分类考核指标和辖区实际,充分运用新技术,同时将垃圾分类融入“网格连心、组团服务”中,细化落实“桶长制”,全方位深入推进这项工作。

智能化管理让垃圾分类更智慧

解放街道根据2020年下发的《嘉兴市生活垃圾分类争先创优工作方案》,围绕撤桶并点、定点定时分类投放模式,积极推动工作落实,保质保量完成目标任务。

截至9月15日,解放街道已经完成辖区内75个小区的撤桶并点,实现辖区全覆盖,为定点定时打下了坚实基础。经过前期调研,在加州长岛和凌波苑设立试点,完成智能垃圾收集屋的设置工作并在8月中旬投入运行。嘉环清洁有限公司作为运营方,负责收集屋的日常管理、人员配备、设备操作指导、后期维护等。通过智能屋的宣传和使用,不断引导居民正确投放垃圾,培养居民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大大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环境。

并在12月,解放街道垃圾分类办完成招投标流程,预计于2021年1月将在徐王公寓、禾东公寓二期南北、秋泾公寓一期二期、江南太阳城、佳源都市等6个小区推广一站式智能四分类收集屋,扩大定点定时投放机制覆盖面。

通过智能垃圾收集屋实现“垃圾分类”硬件提升的同时,解放街道还运用分类管理系统,以智能分类实现“软件提升”。

为促进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加强源头管控,解放街道以长纤塘路为试点,运用“解放街道商户垃圾分类管理系统”,打造了一个智能分类的示范街。

在这条街上,商户对可回收物、易腐垃圾(餐厨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进行正确分类后,由垃圾收集人员使用《商户垃圾分类管理系统》对各商户的分类情况进行打分,并给予相应积分,积分可兑换相应礼品。现在,这项做法将在东方路和东升东路沿街商铺进行推广。实施至今,已经处理易腐垃圾6.451吨,其他垃圾7.477吨,大大改善了商户的生活、经营环境。

制度完善让垃圾分类走深走实

2020年,解放街道围绕年度垃圾分类考核目标,建立并不断完善垃圾分类管理制度,推动辖区垃圾分类工作制度化、精细化、规范化进程,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要让垃圾分类实实在在落地,少不了细化管理人员责任落实。解放街道通过完善三级桶长制度实现了垃圾分类责任到人,以街道联居领导、社区干部、物业经理或网格员担任各级桶长,要求明确工作职责,从领导到网格员,人人有责任,人人有担当。一年来,解放街道不断完善桶长制度,在细化桶长工作要求的同时,强化了考核奖惩制度,层层落实垃圾分类工作内容、职责,确保工作的有序有力的推进。

与此同时,解放街道垃圾分类办根据上级文件精神、考核要求制定了七大考核文件,对社区、物业、劝导员展开具体考核,精准考察垃圾分类落地实施情况。每季度都对社区、物业公司、第三方运营企业、专职劝导员进行考核,也将垃圾分类情况纳入到年度楼道家庭评比中,以精准度的制度制定、实施来严格规范这项工作的推进,并进行不断完善。

垃圾分类处罚条例实施以来,街道垃圾分类办对辖区内15个物业小区进行实施条例的宣传和培训,并签订垃圾分类承诺书,要求掌握条例,建立日程管理制度,履行职责,分工明确,做好巡查、检查、督导、台账等一系列工作。

同时,街道垃圾分类办与解放执法分队还对沿街商家、企事业、物业等进行了垃圾分类抽查,去年9月1日至今,南湖区综合行政执法队解放分队已发整改通知书189份,处罚58人、6户商家。

在垃圾分类的实施过程中,有些小区也创新制度,助推这项工作取得更好效果。比如凌塘社区凌波苑作为一个拆迁小区,自建了“微治理”垃圾分类督查小组,由小区网格长(网格员)、微网格长、党员志愿者20余名居民组成,实行督查小组轮值制度,每天3人一组,对小区居民开展垃圾分类入户知识普及、配合劝导员和收集屋工作人员现场督促和指导居民的垃圾投放,发现问题,形成意见,反馈给社区、物业,不断督促工作的开展。形成“居民参与、居民监督”的长效督查机制,积极探索垃圾分类居民自治的管理模式。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凌波苑参与垃圾分类达到80%以上。

宣传到位助垃圾分类不断推进

为了让更多居民了解垃圾分类,接受垃圾分类,解放街道通过不同形式、不同渠道进行垃圾分类政策、制度、知识的普及和宣传,帮助广大居民提升认知,力推垃圾分类工作的不断深化。

9月1日,《嘉兴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正式实施。解放街道垃圾分类办迅速联合综合行政执法队解放中队积极开展上门入户宣传工作,发放《嘉兴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进行现场解读和签订《垃圾分类投放承诺书》,不断推动垃圾分类管理工作的实施。据统计,共发放条例4万份左右。

同时,各社区也通过开展分类条例专题学习培训、设摊发放垃圾分类条例折页、发布垃圾分类条例微信公众号解读等,积极开展垃圾分类条例的线上线下的宣传工作,无死角、无间断、无缝隙的“地毯式”宣传,让居民适应“强制性”垃圾分类时代的到来。

现在,来到解放街道,会发现各小区、楼道显眼处都张贴了垃圾分类知识海报、公告、横幅、墙画、标语等。同时,街道还通过发挥社区、专职垃圾分类劝导员、网格员、党员志愿者、物业等力量,引导居民正确分类,达到“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全面参与”的制度机制。

街道专门制定了垃圾分类劝导员的培训计划,每社区每年不少于10次的培训,确保垃圾分类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定期开展专题培训和沙龙交流,切实解决在实际引导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结合工作实际加强宣传督导工作,进一步指导宣传的重点、要点,实地勘察垃圾分类亭、收集屋、并点垃圾桶的设置情况,查看分类工作是否到位,指导在垃圾分类工作中的不足等。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