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海宁科学实施水环境综合治理

2022年01月12日 10阅读 来源:嘉兴日报

本报讯

近日,记者从海宁市水利部门获悉,为了全面、系统、科学实施水环境综合治理,海宁市通过创新建管新机制,积极落实“五水共治”、美丽河湖建设等行动计划,取得了显著成效。

据悉,海宁市地处太湖流域,境内水网密布、河流众多,构成了“六横九纵”河道网络骨架。近年来,海宁市从顶层设计入手构筑管理机制,以全域蓝图统领多规合一,并创新模式破解水利建设难题,全力推进“水安全、水环境、水景观、水文化、水经济”建设。

一套制度,理顺管理机制。海宁市专门成立“五水共治”指挥部,由市委书记、市长任总指挥,其他市领导任副总指挥,相关部门为成员,并下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协调“五水共治”相关工作,各相关职能科室依据职责和年度工作任务做好推进,先后制定出台《海宁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实施意见》《“清三河”专项行动方案》《海宁市劣V类水剿灭行动方案》《海宁市“五水共治”(河长制)工作考核办法(试行)》等一系列制度和方案,从全市层面加强组织领导,细化工作任务,建立并完善考核机制,确保水环境治理工作落到实处。

海宁市水利局也相应成立水利“五水共治”工作领导小组,出台《海宁市水利局“五水共治”建设工程保廉工作的实施意见》《重点工作推进责任追究办法》等一系列办法,每月通报各镇(街道)项目进度,督促推进工程进度,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

一张“蓝图”统领“多规合一”。海宁市坚持“多规合一、多规融合”,有效整合水利、交通、住建等部门规划资源,科学合理规划全市河道网络体系,编制出台《海宁市水域保护规划》《重要区域水域控制性详细规划》,划定实施河道水域的蓝线和红线,提出最低水面率要求和市、镇、村三级河道保护措施,做到“一张蓝图、一套标准、一个系统”,统筹全域“大花园”建设,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如在洛塘河—市河提升工程上,做到沿河市政、绿化、防洪排涝等工程建设统一规划与统一设计,再分由水利、住建、城投等不同部门施工,既确保了景观风格和谐统一,又提升了整体风貌品位。据统计,“十三五”以来,海宁市区统一建设沿河生态带超2000亩。同时,加强高精度规划控制成果的推广应用,率先在全省范围内达到1/500高精度规划控制,镇街道覆盖率100%,规划面积411平方公里,占市域面积58.7%。

一把“钥匙”破解建设难题。为有效解决水利工程设计、施工分离等导致的主体责任不清、衔接沟通不畅、总体效率不高等问题,海宁积极探索水利“交钥匙工程”新模式。在长山河市区片水系综合治理项目首次采用EPC模式,实行水利工程设计、采购、施工“一条龙”,质量、安全、进度“一手抓”,一把“钥匙”开到底,有效解决了设计与施工的衔接问题,减少采购与施工的中间环节,顺利解决施工方案中的实用性、技术性、安全性之间的矛盾,让河道治理真正成为“交钥匙工程”,打造了河道治理新样本。

据统计,海宁市共采用EPC模式完成河道综合整治长度69.7公里,完成投资4.35亿元,有效减少了水利工程建设中各环节的衔接问题,大大提高了建设时效,实现了成本有效控制。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