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打赢生态建设“翻身仗”以水清岸绿为“五彩嘉兴”添彩

2022年01月12日 10阅读 来源:嘉兴日报

记者

姜晓丽

清新的空气、清洁的流水、干净的土壤,已成为当前重要的民生需求,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盼日益强烈。

近年来,嘉兴全面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工作,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生态环境问题,坚决打赢蓝天、碧水、清废攻坚战,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取得显著成效。

对近年来嘉兴在生态环境方面取得的成效,以及接下去嘉兴如何进一步擦亮“重要窗口”中最精彩板块的绿色本底?代表、委员以及职能部门负责人又有何意见建议?让我们一起听一听他们的声音。

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助力嘉兴城市品质蝶变跃升

曹建强

嘉兴市生态环境局局长

去年,嘉兴以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为目标,全面补齐环境基础设施短板,生态建设打赢“翻身仗”:市控断面Ⅲ类水占比上升到91.8%,国控断面Ⅲ类水体比例和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达到100%,实现历史性突破。全市空气优良率91.7%,PM2.5浓度28微克/立方米。建成“五废共治”固废补缺口项目46个,实现了生活垃圾“零增长、零填埋、不出县”目标。2020年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较上一年提升2.37分,是全省唯一一个连续3年实现总得分和排名“双提升”的地市。争取到2021年度中央和省提前下达环保专项资金补助3.06亿元,位列全省第一。

成绩的背后是嘉兴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全市各级各部门凝心聚力夯实五彩底色的努力。

去年,嘉兴聚焦生态环境质量,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科学治水、精准治水”,运用无人机等科技手段,实现水岸同步网格化排查,利用“三维荧光光谱比对”等氮磷形态分析技术进行科学溯源。采用“天地车人”一体化排放监测系统遥感监测车辆,形成了常态化联合执法机制;运用颗粒物雷达平扫、VOCs走航等技术精准溯源。高标准开展“无废城市”建设,全方位推进全域“无废城市”建设。

嘉兴采取多项“硬核”举措推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开辟排污权申请绿色通道,优先解决示范区先行启动区重大建设项目排污权指标;优先安排省级以上环保专项资金支持示范区环保项目建设;成立嘉善生态环境督查指导工作专班,协助嘉善发现和整改环境问题、推进方案编排和落实;成立示范区生态环境综合执法队,逐步构建“联防联控联查联罚联动”治理体系。

嘉兴全面推动多项生态环境领域重点改革事项。出台“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共划定环境管控单元168个,明确准入清单、管控清单;加快排污许可证“一证式”改革,率先在全省实现固定污染源清理整顿和排污许可发证登记补漏缺“双清零”,涉及企业近6万家;推动《嘉兴市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列入市人大二类立法项目,自动监控数据直接作为执法依据探索工作向前迈进一步。

数字赋能推动生态环境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去年初,启动开发建设以“一图一码一指数”(区域生态环境状况图、企业环境健康码、区域生态环境风险指数)为核心的嘉兴市生态环境“云管嘉”平台,今年6月底前将全面上线运行。此外,用电工况监控、一般工业固废监控、“三大十招”智慧监督平台等智能化系统均已开展探索运用。

2021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将持续实施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战略,努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全力打造秀水泱泱、蓝天白云、鸟语花香、繁星闪烁的“江南美窗口”。

突出精准、科学、依法治污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孟祥周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嘉兴同济环境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十三五”期间我国提出了“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十四五”规划提出“坚持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方向不变、力度不减,延伸深度、拓宽广度,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也就是说要按照以前的治污整体方案进行下去,但要有所优化,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以达到深入打好攻坚战,持续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的。

在前期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战时,一旦空气质量或者水体质量不好,由于一下子无法找到污染源,我们往往对企业会采取一刀切的方法。而接下来,我们会更强调精准治污、精准溯源。比如空气质量不好,污染源到底是什么、是怎么产生的,这些原因都要进行及时排摸。再比如水环境污染源方面,接下来我们要针对重点河流进行精准溯源,对源头进行提前排摸。

在排摸出原因之后,要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治污,由于之前嘉兴的人才和科研机构储备不够多,嘉兴目前在科学治污方面需要引进更多专业人才和专业机构,建立起自己的人才梯队,用更专业、更科学的方法去治理,才会事半功倍。

同时,还要依靠法律的手段,用法律的武器来治污,比如嘉兴之前出台的《嘉兴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就是很好的尝试。

现在,我们国家生态环境治理已经从存量污染的治理转到源头治理的阶段。接下来,嘉兴将大力提倡绿色循环发展,在生态环境层面,就是要从源头上去去治理,比如使用清洁能源替代污染较大的能源。今年嘉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打好节能降碳主动战,实施‘碳达峰、碳中和’专项行动”。这也将促使企业实现从末端治理到从源头上加大对清洁能源使用的转变,最终实现绿色转型,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生态环境越来越好

期待一个更美的嘉兴

刘炳俊

市人大代表,桐乡泰爱斯环保能源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来嘉兴20多年,我对嘉兴生态环境的变化感触很深。刚来嘉兴的时候,天蓝水清岸绿,生态环境还是很好的,企业周边的河道里鱼虾众多,夏天还有很多人在河中游泳。

后来随着嘉兴城市的高速发展,曾经有几年城市生态环境每况愈下,企业边上的河也越来越脏了,嘉兴生态环境的建设有点跟不上嘉兴城建的发展步伐。

2012年后,随着嘉兴“五水共治”“美丽乡村”等工作的开展,嘉兴的生态环境开始按下复位键。这两年的感触更深,明显感到空气越来越好了,天越来越蓝了,河水越来越清了,河边上的景观也越来越美了。河道里的鱼虾又多了起来。

嘉兴的乡村也越来越美了,我和家人趁着周末会就近去网红乡村玩一玩,空气好、环境好,有些乡村还有特色民宿和特色美食,这么好的环境真舍不得离开,我们都很羡慕生活在那里的村民。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嘉兴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同时也是推动嘉兴自然资本加快增值,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基础和前提。嘉兴的城乡都风景如画,离不开扎实的生态文明建设。

作为一名来自企业的代表,又是一名长期研究降耗增效的技术人员,结合自身工作,我的体会也挺深的,生态环境部门对我们企业的各项排放指标要求越来越高了,企业自身的环保意识也越来越强,我们公司专门成立了安全环保部,日常监督检查企业各排放设施的排放情况,一旦发现问题立刻进行整改。

嘉兴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是我的真实感受,也是全市人民有目共睹的,明天的嘉兴天更蓝、水更清、土更净是我的美好愿景。

以零污染村建设推动美丽嘉兴建设

朱海伦

市政协委员,嘉兴南湖学院公共管理学副教授、法学博士

要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不仅是“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更是让绿色成为嘉兴发展最动人的“色彩”的前提和基础。美丽乡村是美丽嘉兴建设中很重要的一块内容。但目前,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观念上“等靠要”、项目推进上“急功近利”、乡村环境整治的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

因而,我们提出一个零污染村建设的概念,零污染村建设聚焦村民生态环境意识和生态行动能力,构建乡村生态环境治理的核心动力机制。零污染村建设将推动嘉兴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开展零污染村建设,需要坚持问题导向,需要构建新型乡村环境治理体系,需要将村民参与作为工作核心,需要编制相应的建设标准,需要坚持共建共享,选好试点。

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聚焦“绿水青山”的建设主体——村民。要提升村民和农村基层组织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生态行动能力。通过生态行动,提升村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生态行动能力,夯实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识基础。建设生态文化,构建起乡村环境保护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核心动力机制。

其次,生态治理的零污染愿景,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不断追求卓越的理想。改变很多人认为的零污染是不可能的思想。只有肃清错误的思想,才能在行动中更为高效和坚决地贯彻。

再次,零污染村建设需要将零污染理念融入生产、生活和生态建设,以环境因素识别和控制为重点,推动乡村多元主体形成适合乡村的零污染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最后,开展零污染村建设,需要坚持共建共享,选好试点坚持以村民为核心,坚持政府有限主导,注重公共机构与私营机构的合作,探索建立“村民——村两委——环保组织——企业——政府”共建共享平台,建立多方合作伙伴关系。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