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绘写南湖绿色生态版图

2022年01月12日 10阅读 来源:嘉兴日报

章森飞

刘洪盛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生态环境稳步改善

天蓝、地绿、水清、景美,是广大市民的热切期盼。久久为功,必见成效,这五年来,南湖市民直观感受到,周边的绿色明显增多了,环境明显变美了。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和具体行动,正绘就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最美底色。

生态环境越来越好,离不开南湖区大规模开展的“污染防治攻坚战”——

为呵护碧水,南湖区打好“五水共治”攻坚战,深入开展“清三河”达标区创建、剿灭劣V类水行动、“美丽河湖”创建和“污水零直排”建设,通过治理,南湖区荣获全省治水最高荣誉“大禹鼎”。累计完成7个工业园区、63个生活小区“污水零直排”建设,完成印染行业整治9家,完成34个加油站地下油管防渗改造工程,南湖区地表水市控以上断面Ⅲ类水质比例达到90.91%,为历年最高。

蓝天不是一天绘就。为防治大气污染,南湖区通过加强工业废气、城市扬尘、机动车尾气、餐饮油烟和农业废气整治,淘汰10蒸吨以下燃煤小锅炉254台,完成印染行业整治9家,“散乱污”清理腾退236家,臭气废气整治33家,黄标车淘汰7502辆。2020年1至12月,AQI优良天数提升率和PM2.5改善率居全市第一。

固废处置是当前最难处置、最急迫解决的环境问题。为破解“固废围城”难题,近年来,南湖区建成了一批固废处置项目,如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填埋项目、建筑垃圾处置中心、县域农药废弃包装物归集中心等,全面提升了固体废弃物处理能力。2020年12月,南湖区实现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全覆盖,工业危险废物利用率是99.07%,列全市首位,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率达100%。

“水变清澈了”“空气好了”“环境美了”,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切身感受。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

厚植绿色发展底色

生态屏障越筑越牢

2020年8月,南湖区分别与海盐、嘉善签订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协议,按照“谁获益,谁补偿”“谁污染,谁赔偿”的原则,共同维护流域生态环境安全,促进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早在2019年,南湖区就积极探索建立生态流域补偿机制,与平湖市签订了平湖塘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协议,上下游两地政府通过建立河道共巡、问题共商、污染共治的“三共”机制,定期开展水环境联防联治行动,推动各地携手共治形成常态,切实发挥“1+1>2”的作用。目前,南湖区全域实现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全覆盖。

在探索生态环境治理的道路上,南湖区还有很多创新举措。如为优化排污权交易制度,南湖区进一步优化排污权拍卖流程;设立同济嘉兴环保医院,将环保各领域专家集合在一起,为解决企业的环保问题提供一站式服务;推进排污许可证核发,完成33个行业排污许可证的发证登记,加大证后监管力度……一项项创新举措,让生态安全的屏障更加牢固。

为加强对环境的监测能力,南湖区借助科技力量,全方位管控、多维度提升城市生态环境。目前全区11个镇、街道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建成湘家荡景区清新空气(负氧离子)功能站,建成嘉兴工业园区东区重点区域大气特殊污染因子监测站和空气质量边界站,建成湘家荡国控点位和倪家汇、双溪桥、育龙湾3个入境断面的水质自动监测站,建成南湖区机动车尾气自动监测系统……随着一批自动化监测设备的建成,南湖区全方位构筑起环境监测的“天罗地网”。

提高环境违法成本才能有效震慑环境违法犯罪行为。2018年,南湖区挂牌成立区环境执法与司法协调联动办公室、南湖区人民检察院驻区环保局检察官办公室和嘉兴市公安局南湖区分局驻区环保局联络办公室,有效推动环境违法案件办理的“无缝”衔接,进一步加强对全区环境违法行为的严厉打击。

一次次重拳出击、一项项务实举措、一个个创新办法……生态治理的雷霆攻势一波接着一波,生态文明的建设热潮一浪盖过一浪。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