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答好垃圾分类“必答题”为城市精细化管理“加分”

2022年01月12日 10阅读 来源:嘉兴日报

本报讯

日前,浙江省分类办公布2020年度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突出集体名单,对25个工作成绩突出的集体予以通报表扬,秀洲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榜上有名。

去年以来,秀洲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全面深化垃圾分类工作,在高标准示范小区、定时定点清运、分类直运、示范片区等方面协同推进。目前已经建成省级高标准示范小区15个和定时定点投放小区129个,分别完成目标任务的125%和117.2%。另外,还建成了省级示范片区1个、省级定时定点投放收集商业街2条。

分类收运

从源头杜绝垃圾混装

生活垃圾减量分类是防范化解风险的急事,是事关高质量发展的要事,需要从源头做起,而源头分类贵在精准发力。近年来,秀洲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在全区范围内开展绿色消费、餐厨垃圾源头减量、可回收物回收减量、机关单位垃圾减量等专项行动。

“前端细分类,后端一锅烩”是不少市民对垃圾分类工作的质疑。对此,秀洲区综合行政执法局进一步强化垃圾分类处置环节。可回收物由秀禾再生资源公司进行资源化回收处置;有害垃圾由市环卫处交由具备资质的危废处置企业进行无害化处理;其他垃圾全部运往热电厂焚烧处置;建筑、装修、园林等垃圾进入建筑材料再生利用中心处置;餐厨(厨余)垃圾由绿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进行资源化处置利用;大件垃圾全部进入嘉兴市大件垃圾处置厂进行资源化回收再利用。

目前,全区3家大型超市门店、12家农贸市场推广使用菜篮子、布袋子,星级宾馆酒店全部开展限制使用一次性用品;157个城镇居民小区已建成固定回收站点或采取每周两次流动站点回收;800余家餐饮企业和123家规模以上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学校食堂全部开展“光盘行动”和“公筷公勺”;新增10%以上的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创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单位,全面取消一次性杯子使用,实行绿色无纸化办公。

模式创新

创建垃圾分类示范点

“刚开始不习惯,现在就像出门要带钥匙一样,随手就把‘小绿桶’带上,放到柜子里,回家时再把‘小绿桶’带回家,这样的方式很有仪式感。”大树花园一期的住户沈美英告诉记者,手机、钥匙,外加“小绿桶”已经成为她出门的“三件套”。

在秀洲区的各小区,已经实行“撤桶进箱,定时定点分类投放为主,‘小绿桶’‘移动巴士’等分类模式为辅”的模式。同时,在分类点新增保洁员爱心屋、居民休息长椅等功能,使垃圾分类与便民惠民服务紧密相连。让居民告别清晨倒桶的噪声和垃圾满溢的异味。

群策群力实行生活垃圾的分类投放,秀洲区不仅创成了一个个分类示范小区,还把分类“战果”向沿街商铺扩大。全区257条商业街全部完成撤桶进店,实行全区城镇区域道路全部取消垃圾桶。从小区到商业街,全面实现“不见垃圾不见桶”,环境面貌得到极大提升,定时定点收集成为秀洲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此外,秀洲区综合行政执法局还在全市范围内首创生活垃圾分类执法轻微违法行为告知承诺制,给予轻微违法者改正的机会,让生活垃圾分类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同时,推行执法倒逼机制,积极开展常态化分类执法,加大对生活垃圾不分类等严重违法违规行为的曝光力度,加大生活垃圾分类执法力度。

宣传工作做“加法”、规范收运做“减法”、以点带面做“乘法”、监督管理做“除法”……如今,秀洲区的生活垃圾已经形成了“三分扫、七分管”“商家自治、居民参与”的良好局面,推动了环境卫生管理从“末端垃圾清理”向“源头污染防治”转变,从“政府单向管理”向“社会参与共治”转变。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