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人文璀璨风华绝代

2022年01月07日 10阅读 来源:嘉兴日报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38类300余册文化研究成果,涵盖党史研究、红船精神研究、地方文化研究等多个领域……

今天下午,庆祝建党百年嘉兴文化研究工程成果发布暨《红船启航》首发座谈会将举行,集中发布近年来的嘉兴文化研究成果。

这是嘉兴文化研究历史上投入力度最大、研究范围最广、形成成果最多的时期。

鉴往事,知来者。《江南周末》记者与你一起聆听这些成果背后的故事,看嘉兴文化研究工程是如何在这片人文璀璨、风华绝代的沃土上熔铸文化力量的。

在嘉兴文化研究中熔铸力量

“中共早期组织58名党员”研究成果被《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采纳,被誉为“填补中共党史研究重要空白之作”;

《中共一大嘉兴南湖会议研究》获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优秀成果论文二等奖、省社科优秀成果著作类一等奖;

《红船精神:启航的梦想》九语种成为外文出版社中国共产党精神多语种出版工程的开篇;

《槜李诗文合集》位列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成果发布会三项新成果;

报告文学《红船启航》被列入中宣部2021年度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军队庆祝建党百年军事文艺重点选题;

……

2005年,浙江文化研究工程由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倡导并亲自主持,围绕“今、古、人、文”四个方面,深入挖掘浙江文化底蕴。

习近平同志在嘉兴调研时曾指出,嘉兴的历史文化和革命文化源远流长。

这也是嘉兴这座城市的根脉和灵魂,是最核心、最深沉、最持久、最强大的竞争力。

如何深入挖掘、赓续嘉兴文脉?

嘉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脉赓续工程,在上级宣传、党史、社科、文化文艺、党校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帮助下,全力推进“党委统筹谋划、政府全力保障、主管部门主抓、科研机构担纲、对接高端资源、市县两级联动、社会广泛参与”的文化研究工程。

成立由市委书记任主任的文化研究工程指导委员会,实施嘉兴市文化研究工程;

调整建立嘉兴市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领导小组;

成立由浙江省委组织部和嘉兴市委共同管理的浙江红船干部学院;

由浙江省委宣传部和嘉兴市委共建成立红船精神研究院;

成立嘉兴文史研究馆;

深入实施禾城文化复兴行动;

……

先后出台《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实施意见》《关于文化嘉兴建设的实施意见》《嘉兴市加快中心城市品质提升打造国际化品质江南水乡名城的实施意见》《禾城文化复兴三年行动计划》等,为文化研究工程提供制度保障。

如今,嘉兴提出建设“五彩嘉兴”、打造“重要窗口”中最精彩板块,其中,革命的红色最鲜艳、文化的青色最厚重。

中共创建史、红船精神、改革开放史、地方历史文化和经济社会发展……嘉兴深入实施文化研究工程,充分挖掘文化底蕴,扎实推进党史研究、红船精神研究、地方文化研究和文艺精品创作,聚焦重大课题,组织专家开展跨领域、跨地域合作,完成了一系列具有嘉兴辨识度的文化研究成果。同时,市县两级统筹联动,五县(市)两区全面开花,完成《这里是南湖》《秀水泱泱》文丛、《嘉善历史文化名人丛书》《“新仓经验”——时代的结合》《改革先锋步鑫生》《“潮乡红色名人”系列丛书》《桐乡历史文化丛书》《读懂“三治融合”》等一批成果。

此是良田好耕植,有秋收获仗群才。近年来,嘉兴专家“朋友圈”日渐扩大,注重研究资源整合,借智市外高端智库,开展前瞻性、针对性研究,提升决策咨询、学术研究的创新能力。

红船精神研究院成立专家学术委员会,聘请国内著名专家学者担任学术委员。

同时,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全程参与、指导重要课题研究,并与中国史学会、中共党史学会、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研究机构和著名高校合作,提升研究成果质量。

“下一步,我们将抓紧谋划新一轮文化研究工程项目,努力推出一批有思想性、有穿透力、有含金量的研究成果,为加快文化强省建设,打造具有中国气派、浙江特色的当代‘浙学’品牌作出嘉兴贡献。”嘉兴市社科联相关负责人说。

在红船精神中凝聚时代力量

如何弘扬红船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多年来,嘉兴不断深化红船精神研究研讨。

2017年12月,嘉兴承办中央弘扬红船精神座谈会;

嘉兴市委与光明日报社就深化红船精神学习、宣传、研究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2018年以来,光明日报社、省委宣传部、嘉兴市委联合开展征文活动,并在嘉兴举办红船论坛,打响学术研讨品牌;

推出《红船精神历史地位、当代意义、永恒价值》《红船精神及其当代价值研究》《红船精神:启航的梦想》《红船精神领航中国梦》《红船精神》《红船故事》等一批有影响力的成果;

2018年9月秋季开学时,嘉兴编撰的红船精神专题教材一套六册首发,分别用于幼儿、小学低中高段、初中、高中六个学段的教育教学,实施“红船精神进校园”工程,传承红色基因;

……

今天发布会上亮相的《红船精神:启航的梦想》(多语种封装版)共九卷,历时五年完成中文版以及英语、俄语、日语、德语、西班牙语、法语、韩语、阿拉伯语等八个外国语种的翻译出版工作,由外文出版社出版。本书精选17位中国近现代革命先驱的事迹,生动形象地诠释了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讲述中国共产党人的故事。

中国共产党是怎样创立的?中共一大是怎样召开的?红船精神是怎样提出和弘扬的?

长篇报告文学《红船启航》也在今天首发,它真实、生动、完整地回望红船起航地的百年风云。本报记者连线本书作者、著名军旅作家丁晓平,听他讲述写作背后的故事。

《江南周末》:《红船启航》是一部围绕红船、贯穿百年党史的报告文学,相关党史著作很多,与同类书籍相比有什么特点?

丁晓平: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了,我认为应该有一本具有故事性、文学性、可读性、通俗性,有更多细节和幕后故事的著作。我希望《红船启航》把党史写得好看好读、有趣有益,既写出历史的筋骨,又写出历史的血肉,见人见事见精神。

这本书分为上下两卷,可以说是为红船起航地——嘉兴的革命红色而书写的长篇力作。

上卷《红船劈波行》,讲述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史、中共一大召开的历史、特别是一大南湖会议的历史细节。下卷《精神聚人心》,讲述南湖革命纪念馆的建设发展,重点围绕红船精神,讲述嘉兴人民大力弘扬红船精神、赓续红色血脉、做共同富裕发展先行者的感人故事,相当于为南湖革命纪念馆做了一个传记。

《江南周末》:请你谈一下《红船启航》的创作缘起。

丁晓平:2018年9月2日,我第一次来到嘉兴。在嘉兴生活了10天,采访了很多人,跑了很多地方。这里人杰地灵、群星闪耀,出了那么多政治、经济、文化、科学、艺术界的杰出人才。这是了不起的文化高地。

我非常荣幸能够受邀创作嘉兴市和浙江出版联合集团共同策划打造的这部庆祝建党百年的文艺作品。

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写了一篇散文《五色嘉兴》,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副刊头条发表,反响非常好。这是我和嘉兴结缘的一个美好表达。

《江南周末》:除了专程到嘉兴采风,请你谈谈创作过程。

丁晓平:习近平同志的署名文章《弘扬“红船精神”

走在时代前列》,给了我极大启发。这本书上下两卷标题《红船劈波行》和《精神聚人心》都来自这篇文章,可以说,正是这两句话令我茅塞顿开,构架了全书的结构:上下两卷,每卷四章,标题四四组合的八字诗句,与内容主题契合,昂扬向上,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对称美。

构思完成,写作比较顺利,一稿完成后,在嘉兴专门召开了与采访对象、权威党史研究专家的交流改稿会,他们对书稿的结构和内容给予充分肯定,同时也给我提了很好的意见。

《江南周末》:党史写作与其他写作相比有很多困难,写作这本书的难点在哪里?

丁晓平:党史和历史写作最大的困难是怎么把握政治关。只要我们准确了解党的方针政策,对党保持赤诚之心,有家国情怀,又能准确把握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就能够突破局限性。我在写作时有三个视角:仰视,对历史要有敬畏之心;平视,历史人物也是普通人;俯视,作为后来者,要从历史中吸取营养与力量,以史为鉴。同时,历史写作要掌握好宏观、中观、微观的“三观”,三者互为补充,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来解析、阐释、总结。

《江南周末》:写这本书,对你有什么影响和启发?

丁晓平:写作的过程,也是我回望初心的过程、接受党史学习教育的过程,这是我第一次完整梳理党的创建史,对我来说是一次精神洗礼。下卷写南湖革命纪念馆的创建发展史和红船精神的弘扬发展史,从党的领袖到嘉兴的人民群众,他们对党发自内心的信仰和热爱、对党史无比的珍惜和热情,给了我很大的教育,学到很多。

在党史研究中回首初心

《中国共产党创建史料长编》《回首初心丛书》,世界政党研究名著译丛之《政治、政党与压力集团》等作品是嘉兴的最新研究成果。

一部部党史著作就是一面面清晰透亮的镜子,拂去历史的尘埃,照见的是波澜壮阔的百年征程。

《中国共产党创建史料长编》是嘉兴与上海两地党史研究的首次深度合作,由嘉兴市委书记张兵、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潘敏担任指导委员会主任,得到了沪嘉两地众多领导和学者的鼎力支持。两地人员紧密合作,参与资料收集、校对的人员多达44人。项目于2018年启动,10册355万字于今年4月完成。可以想象其间付出之艰辛。

《回首初心丛书》包括《曙光:8个中共早期组织的创建》《星火:58名中共早期党员寻踪》《抉择:中共一大代表人生路》,由中共党史出版社于近期出版,成为嘉兴庆祝建党百年党史研究的又一重大成果。其能够出版已殊为不易。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李忠杰评价这套丛书:“以望远镜和显微镜的方式,回到100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起点,细致入微地解析最早一批共产党人的思想和活动,梳理党的早期组织的创建始末,聚焦和展示了100年前中国共产党原生态的初心。”

嘉兴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红船精神理论与实践》课程教研室主任、嘉兴市中共党史学会副秘书长邱辰禧是“曙光”卷的作者。邱辰禧希望通过系统记录和阐述8个中共早期组织的创建背景、成立经过、组织成员和活动业绩。“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是这本书论述中共早期组织形成背景的一大优点。”

嘉兴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史晴此次撰写了“星火”卷和“抉择”卷。

史晴坦言:“中共早期党员后来走的道路不一样,有些人的资料非常少,像湖南长沙的吴雨铭连照片都没有,只能从各地党小组其他人的材料或者传记中寻找痕迹,一点点补充丰富。”北京、上海、广东、湖南、湖北、山东等地的党史研究室、图书馆、纪念馆、故居都留下了她的足迹。

“我写的都是人,他们的人生抉择,对于我们今天的年轻人是有人生启示的。可以映照现实、远观未来。”

在历史文化中汲取文脉滋养

《嘉兴文献丛书》,嘉兴迄今规模最大、学术体系最完备、嘉兴文化元素最全的大型地方文献总集;

《槜李诗文合集》,72册诗文合集,13种文献,上起汉代,下迄民国初年,收录嘉兴一府七县数千乡贤传世诗文;

《朱彝尊全集》全面搜罗、精择善本20种,50册囊括一代文宗生平著作……

一部部蔚为大观的嘉兴历史文化研究成果,梳理嘉兴文脉,保存嘉兴文化的地方性,彰显嘉兴对中国文化的历史贡献,也为打造当代文化高地提供人文资源。

《嘉兴历史文化名人研究丛书》《风华绝代——〈中国大百科全书〉中的嘉兴人》《勤善和美嘉兴人》《勇猛精进嘉兴人》等一批重要作品,更是将视角对准群星闪耀的嘉兴历代名人,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解读新时代嘉兴人文精神的丰富内涵。

在百年未有之大机遇中,嘉兴以什么样的精神面貌奋进新时代、抢抓新机遇?2019年7月,“勤善和美、勇猛精进”的新时代嘉兴人文精神表述语首次公布。如何让新时代嘉兴人文精神走进千家万户,市委宣传部、市社科联组织力量,精心编写的《勤善和美嘉兴人》《勇猛精进嘉兴人》于2020年9月8日首发。这套书讲述嘉兴从古到今一百个体现新时代嘉兴人文精神的典型人物和故事,“我们依据以人找事,以事找人的方法。”本书执行主编、嘉兴市作协主席杨自强介绍说,围绕收录人物和主要篇目,召开多次座谈会,崔泉森、朱樵、陆明、许岩、陈家骥等地方文化学者提了很多宝贵意见。

市委书记张兵专为这套书作序。他在首发仪式上说,勤善和美为“嘉”,勇猛精进则“兴”。这两本书,以深入浅出、雅俗共赏的文字,把博大精深的新时代嘉兴人文精神,演绎在一个个脍炙人口、意蕴深长的故事中。

《嘉兴文献丛书》收集历代地方文献,涵盖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文化、教育、社会风俗等各个领域,按照方志、经、史、子、集分类。目前,方志卷100册已经完成,遴选嘉兴从市到村的方志110种。同时,完成的还有《嘉兴古代文献总目》,三卷90余万字,收录9300余种文献,“对整个嘉兴文献典籍进行梳理,是这座城市的文化家底,的确文脉悠远,典籍浩瀚。”富华是《嘉兴文献丛书》编纂委员会成员之一,她认为作为江南文化重镇,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典范城市,肯定要有学术影响力。“嘉兴文化研究工程要解码嘉兴文化基因,产出标志性的成果,提高嘉兴文化的学术影响力和话语权。近几年,嘉兴对文化建设越来越重视,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突出,很多研究项目是多部门统筹联动,目标明晰,重点突出,出了很多标志性成果。”

嘉兴很多文化名人具有全国乃至世界影响力,在中国文化史上作出巨大贡献,为他们树碑立传,对赓续嘉兴历史文脉,提升嘉兴城市知名度都有意义。《嘉兴历史文化名人研究丛书》首批推出沈曾植、王国维、张元济、朱生豪、茅盾、金庸、丰子恺、徐志摩、李叔同、陆贽、李善兰等11位名人评传,主要内容包括生平与事迹、思想与理论、地方意识与乡里建构等,并附简要年谱。富华说:“我们希望编撰系列丛书,整体化、规模化、高质量地研究名人群体,在关注嘉兴地方意识方面有所突破。为什么嘉兴文化土壤群星璀璨?要挖掘地方血脉对他们的滋养。”

今年1月16日首发的《槜李诗文合集》是《槜李文系》《槜李诗系》合集,全书72册,包括13种文献,上起汉代,下迄民国初年,全书涵盖地方政治、经济、文教、社会,既是嘉兴历史文化发展的见证,也是嘉兴文化记忆的重要载体。正如主编之一沈红梅所说:“这是嘉兴文化精神的体现,既体现嘉兴文明的高度,也体现嘉兴人的文化使命感,他们为了保存传承地方文化,数代接续,这是一种文化自觉。”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