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新塍提升乡镇颜值涵养人文气质迈向共富蓝图

2022年01月07日 10阅读 来源:嘉兴日报

时光走过1000多年,昔日因种柿得名的“柿林”,如今已是人文名镇。

源水而聚、临水而建、白墙黛瓦、河埠驳岸的新塍,是唐诗宋词中一抹婉约的清丽,亦是吴根越角里一瞥惊鸿的倩影。

灵动一方水土,滋养一地文脉。新塍古镇自古商贸繁荣,人文荟萃。在历史的长河中,涌现了不少名人贤士,如何传承好这些名人的优秀品质?如何让这个人文名镇、“美食小镇”、农业重镇“出圈”?传承、保护和发展新塍文化,创造性促进当地文旅产业融合、做强特色农业、强化共建共享,新塍从未停止求索实践的步伐。

共同富裕,是时代命题,是民之所盼。人文名镇新塍古镇,正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迈出坚实的步伐。

腾出发展空间

做强特色农业“一条链”

打破城乡发展不平衡、缩小居民收入差距,是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攻坚重点。

“如何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成为镇里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命题。今年,我们将镇上15个村,2900多户农户纳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预计整治土地12万亩。”新塍镇党委书记翁松刚介绍,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后,村民能搬进新农村享受更好的服务,镇上也能更集中做好相关配套,同时也有利于农业规模化经营。

一条条漂亮的街道宽阔整洁,一盏盏矗立的路灯、一排排整齐的农村洋楼在新塍拔地而起。

“原来我们村的房子都是零零落落建造的,没那么整齐美观,家门口的路又很小。现在大家都建到一个小区里,家家户户都住上三层小洋房,马路直接修到家门口,更方便车出入。小区里的环境也好多了,菜场超市都在家门口,非常方便。”从富园村16组搬迁至富兴家园自建小区的居民董建刚感慨道。

去年,秀洲区新塍镇按照“保护耕地、集约用地、结构优化、产业美化、农民增收”原则,围绕全域空间优化、全域农房集聚、全域要素整治、全域产业整合及全域土地流转目标,积极探索,形成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三全三项”新模式。今年年初,新塍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以位列全省试点名单第一名的排名获自然资源部批准,成为国家级试点单位。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进行得如火如荼的同时,也为农业规模化经营腾出了空间,为农民增收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范例。

“稻渔种养一方面有利于稻子生长,另一方面,混合养的鳖能更健康生长,在保证粮食产量的同时,也提升了经济效益。”嘉兴市秀洲区新塍镇灵心稻渔种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凌建新介绍,目前,合作社共有21户成员,采取稻渔种养后,成员实现亩产“百斤鳖千斤粮万元钱”目标。

新塍镇灵心稻渔种养专业合作社由新塍镇21家稻渔共生的家庭农场联合组建而成。两年多来,带动镇上50多户农户加入稻渔种养的行列,每亩比纯种粮时增加了3倍多的收益,为村民走向共同富裕生活绘就新图景。

新塍镇灵心稻渔种养专业合作社是近年来新塍镇下功夫推动特色农业做强做大的一个生动实践。

扬特色农业之“长”。在推进粮食生产结构优化、构建新塍稻鳖全产业链新模式的同时,新塍加强粮食生产新技术、新模式的集成应用,建设粮食高质高效千亩示范方2个,建设粮食生产公共服务中心2个。积极打造国家级的产粮基地。以跨界重组带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探索和实践以水果种植企业、合作社社员、电商线上平台、冷链配销线下平台“四位一体”的“农发+电商物流”支农改革创新模式。

在项目、人才等双招双引方面,新塍镇也屡出“妙招”。今年3月2日,未来食品科创中心项目正式落地新塍,为新塍镇的食品加工产业注入了全新动力,为新塍发展特色产业、走向共同富裕安上了“新引擎”。此外,新塍积极对接招引文旅康养特色产业小镇、国家级康养示范基地等项目。在人才上,新塍镇加大力度激发科研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密切联系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国际部,为本地推荐一批优质的海外高层次人才。

这两天,新塍又在众多城镇中突出重围,成功列入“省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名单。

催生美丽经济

下好文旅致富“一盘棋”

小桥流水、枕水人家,穿行于新塍镇,处处赏心悦目。

在新塍,美丽环境还在催生着美丽经济,美丽经济正描绘更美的城镇“共富”新画卷。

“天气好的时候,基本每个周末都有很多游客来,还有不少特地从上海、杭州赶来的,我们的生意也不错。”潘家浜村的夏村农庄农家乐负责人夏建祥表示,今年五一假期和清明假期,游客络绎不绝,每天都要接待二十来桌,每天营业额在1万元左右,这两年每年收入都挺稳定的,随着景区的进一步开发,相信收入会稳步增长。

推进美丽乡村,并不能一蹴而就。特邀专业公司,多次调研,“桑梓情·养生地·梦里水乡潘家浜”的村庄形象定位生动描绘。村口是新打造的旅游集散中心,移步村里,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幅水乡画卷——村域水道蜿蜒密布,民居白墙黛瓦依水而建,河边临水长廊,水车戏台,河岸农家小院,彩绘上墙。如今的潘家浜村已经是全国AAA级旅游景区,在2019—2020年,连续两年景区游客人数超百万,成为长三角地区人气最旺的网红村之一。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曾经的“小乡镇”,如今的“最美小镇”。新塍古镇,文旅经济活力四射,“新塍小吃”拓宽致富路。

作为浙江首个美食名镇,新塍凭借得天独厚的产业优势,提出了“畅游古镇名胜、尝遍新塍美食”的旅游口号。在这里,保留了很多独具特色的传统美食,如新塍月饼、蒸缸羊肉、定胜糕、味德丰古法酱鹅等等。在不断创新又保留原始特色做法的过程里,既缱绻民众味蕾,又激活当地经济。

小吃蕴含大产业,小吃连着大民生。“美食小镇”新塍镇注重全方位规划,一步一个脚印,走出了一条以小吃带动乡村振兴、推动消费升级、促进文旅致富的新路子。

编制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构建多层次、多业态的大旅游发展体系;积极融入大运河古镇开发,完善镇域旅游配套设施,创建省旅游风情主题小镇;以清池温泉为基础,打造一个环境优美、赏心悦目的温泉养生镇;以嘉兴地方党史陈列馆展陈提升重新开放为契机,整合沙家浜初心教育基地等红色资源,打响红色旅游品牌……新塍一直在努力提升老街、合理布置业态,打造旅游打卡网红点,让游客能感受古镇神韵。

引入红色基因

筑牢基层治理“一张网”

“加强基层治理,为民解忧”始终是新塍在乡镇发展进程中的社会治理目标。新塍镇如何“破题”?从一提桃子中可以看出答案。

7月26日上午,农户冒雨将自家种的桃子送到村委会来,一个一个递给工作人员,感谢他们前一天冒着大雨帮助他家清理沟渠,护住了自家种的桃子。

社会治理是迈向共同富裕的基石。近年来新塍镇在加强自身治理能力的同时,注重引入社会的辅助力量,加强基础治理的“软件”。

“在帮助他人的同时,我自己也越干越有劲,帮助他人快乐自己。”老班长工作室领头人沈培荣坦言,现在他们成立了工作室,有一群跟他一样热心公益的退役军人,为全镇需要帮忙的人提供各种服务。

老班长工作室是新塍镇以红色志愿小镇建设为载体,全面提升全镇文明程度,打造内外兼修的魅力古镇的一个实例。

近年来,新塍镇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抓平台建设,搭建活动载体,全镇共建立各级各类志愿服务组织100多个,活跃志愿者1万多人,已形成1个总站、28个分站、100多个服务点为一体的“1281”志愿服务网络。每年举办志愿服务项目大赛,累计开展志愿服务项目100余个,结对“公益小伙伴”100余家,涵养志愿文化,志愿奉献风尚日益浓郁,“塍益580”志愿服务品牌进一步打响。

社会治理要提升,群众配合是关键!新塍镇这样“解题”,让政策以群众听得懂的方式入耳更入心。

以“郝老师课堂”为主要平台,有效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各村(社区)85位“小郝老师”利用各自的专业优势、自身特长,成立了8090宣讲队、桃声琅琅宣讲队、红娃宣讲队等特色队伍,让党的好声音更好更快地飞入寻常百姓家。

新塍镇还依托文化礼堂平台,广泛开展“好家风”“最美红人”等系列评选活动,崇德向善之风日益浓郁。各村(社区)每年都会组织“一台大戏”,对评选出的“最美红人”在全村父老乡亲们面前披红挂彩、隆重表彰。“我们希望通过开展红人选树、‘我们的节日’、志愿服务大赛等内容,广泛开展群众性的精神文明评创活动,形成文明向善新风尚,迈向共同富裕新蓝图。”翁松刚表示。

乡贤回归促发展。新塍乡贤张华明捐赠300万元成立“舌尖上的新塍”发展基金,支持新塍镇绿色生态农业发展。新塍乡贤、著名画家穆益林、程宝泓在倾力家乡艺术小镇打造的同时,还陪同多批次客商来新塍洽谈招才引智等项目……作为一种“软约束”“软治理”,新塍镇积极引导新乡贤在优化基层治理方式、破解基层治理难题、提升基层治理实效方面发挥作用。

守护百姓“小确幸”

打好民生共享“一张牌”

实现共同富裕有两端,一端是“收入”,强调总量;一端是“分配”,强调公平。在“做大蛋糕”的基础上,新塍更重视“分好蛋糕”,瞄准人民群众所忧所急所盼,持续探索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在镇上就能享受优质的文化教育、艺术熏陶。”这是新塍镇居民的普遍感受。新塍镇中学中考成绩多年领跑嘉兴市本级农村初中;新塍镇磻溪教育集团的“洛东儿童画”享誉全国,还曾在北京、日本举办过画展,学校也因此被评为浙江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

新塍振兴,教育先行。早在2013年,新塍镇就提出打造“学在新塍”品牌;2017年,嘉兴教育学院教育实验镇、实验学校落户,更是对“学在新塍”品牌的升华;去年,新塍镇持续深化“学在新塍”品牌,全面推进“阅读小镇”建设……完善的教育硬件、过硬的师资力量和特色鲜明的教育模式,令新塍镇的教育水平一直在全区乡镇教育中名列前茅。

“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大都市的优质医疗服务,真是放心又方便。”随着秀洲人民医院的入驻,新塍镇居民不禁感慨。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是衡量公共服务普及性的一把标尺。新塍还在深入推进秀洲区人民医院建设,引进沪杭专家资源,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养在新塍。吃着平价可口的饭菜,享受助浴、日托等服务……不断细化优化的居家养老服务,托起新塍老人的幸福晚年。截至2020年底,新塍镇累计建成23个星级村的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辐射周边2万余名老人。

“一条绿道直接从秀洲国家高新区通到新塍古镇,绝对是周末散散步、赏赏美景、吃吃美食好路线。”市民吴女士感慨。随着新塍塘绿道的建成,一条绿道串起城乡融合新路。日益发达的交通网络,为新塍发展经济提供了“入场券”,正悄然成为共同富裕的新入口。

“新塍菜场改造以后,环境漂亮了很多,加上农民自己种的菜很新鲜、价格实惠,我基本每天要来逛一逛的。”住在新塍镇上的居民宣先生提起菜场的改造提升时赞不绝口,他介绍,别看是个镇上的小菜场,辐射半径可不小。周末他还碰到过不少从秀洲区、吴江、盛泽乘坐公交来这买菜的阿姨,还有特地在这里买好菜赶去上海给孩子家烧一顿的。

中流击水,奋楫者先。如今的新塍镇正朝着美丽城镇、品质生活、幸福小镇迈进,未来的新塍更可期!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