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佳杰
稻虾产业,出产优质的稻米、小龙虾,带动了乡村旅游、美食经济;千年古镇,运河文化,促进农、文、旅深度融合,催生乡村音乐、文化,丰富村民生活,弘扬乡风文明;创客经济,大美田园,打造一条休闲观光农业的亮丽风景线……
最近,位于桐乡市崇福镇东安村的农创园,正谋划推动新型农业观光园区的落地,促进农、文、旅三大要素深度融合。
“我们希望通过农、文、旅三大要素的深度融合,促进农创园蝶变跃升、跨越发展,成为一个崭新的农业观光园区,也成为崇福农业领域的一个多元化新业态,从而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崇福镇相关负责人说。
一场乡村盛典
呈现“五彩”元素
5月28日至29日两天时间,崇福农创园人头攒动,慕名而来的游客、村民络绎不绝。这里举办的“大运河之梦”民谣音乐节暨“稻虾农旅情”第二届龙虾节,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吃,有小龙虾,玩,有田园风光,听,更有乡村民谣乐队,没想到村里面、家门口,能有这样的待遇!”东安村一名村民的感慨,道出了此次活动农、文、旅深度融合的核心要素。
崇福镇相关负责人介绍,以“大运河之梦”为题举办民谣音乐节,就是为了围绕崇福千年古镇,挖掘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打造一台深入人心的文化盛典的同时,也让本地居民享受一次视听盛宴。而农创园亮丽的田园风光、美丽乡村宜人的风景线,则成为这场文化盛典最好的乡村大舞台。两天时间,音乐盛会吸引了上千居民游人,活动现场,台上台下齐唱共舞,其乐融融。而更难得的是,与这场音乐盛会同台的,还有小龙虾美食、农创客花卉园艺展示展销、本地绿色生态的果蔬产品……记者了解到,自2018年崇福开始试水稻虾绿色综合种养模式以来,稻虾产业兴旺,种养规模很快达到了7000多亩,50多户种养户形成了产业抱团的模式。同时,出产的绿色、优质的小龙虾,则催生了乡村美食经济。
“我们自己也没想到销售能够这么火爆,第一天500斤,第二天500斤又抢购一空。”一名参与销售的种养大户笑言,能够让本地人吃上自家养的小龙虾,他感到很自豪。
而在农创园的主场,更少不了农创客的园艺花卉产品。活动期间,创客们用直播镜头又带动了一波产业销售的热潮,通过活动吸引了更多网友的目光。
“农、文、旅三大要素在一场活动中深度融合,正是我们希望探索的新型观光农业园区崭新模式的一个缩影。”崇福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在这样的契机下,游客能够享受美食、文化、田园叠加的三重感官体验。
一个新型园区
带动“网红”效应
提到崇福农创园,最广为人知的,正是这里青年才俊集聚。通过农创客直播带动的“网红”农业经济效应,不断酝酿出更为深厚的核心驱动力。在5月29日的“稻虾农旅情”活动上,农创客们还与来到活动现场的10名市民一同,开启了一场“吃播”大赛。用新颖的“吃播”方式,借网络让更多的人看到农创园的田园风光及美味小龙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随着农创客们层出不穷的营销新创意、好点子不断迸发,在崇福农创园,传统的农业产业也正在酝酿着一次真正的变革。
“一开始,可能是希望通过网络、信息化的手段带动传统农产品的销售,但随着销售形势越来越好,反而也在倒逼农业产业的生产模式发生改变。”农创客张静惠本在上海从事动漫行业,回到老家崇福后,打造起了属于自己的小天地,取名“桑在云间”。她在这里用小视频,记录自己成为创客的点点滴滴,吸引了一批粉丝,带动了直播流量。“我觉得客户和商家之间是相互的,因为大家承认你的品质,你就会越来越严格要求自己,为大家提供更加舒适、放心的产品。”张静惠坦言。“桑在云间”成立的几年时间里,张静惠学会了如何养蚕、养鸡,也学会了如何运营民宿,吸引客流。在她看来,乡村振兴是一个大舞台,万众创新,则给了这个舞台无限可能。
如今,随着农、文、旅三大元素的深度融合,崇福农创园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样板路径。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