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燕世超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2月
【关于本书】
《风雨张恨水》一书分作家论、作品论、读者论、比较论、附录五大部分,主要内容涵盖张恨水生平与创作道路、张恨水的文学成就、张恨水代表作的艺术特色、张恨水小说热持续不衰的社会与文化根源、张恨水与同时代作家的交往与比较等,把张恨水及其作品放在中国文化和中国文学大背景下考察,引导读者走进张恨水的文学世界。
【精彩文摘】
张恨水小说的讽刺艺术
张恨水不仅擅长言情题材创作,在讽刺小说方面也取得了丰硕的成就,他的这类小说不仅字数多(近300万字),而且质量高。
在几十年的创作生涯中,张恨水全面地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代小说的讽刺艺术,使之在新的时代发挥了讽刺、暴露与批判的功能。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漫画式的描写手法
小说中一些人物的名字寄托了作者的寓意和感情色彩:“大凡正面人物名字也比较正派,反面人物或被讽刺嘲笑的人物其姓名、绰号也令人生厌或惹人发笑,体现了作者一字褒贬的春秋笔法和臧否人物的思想倾向,也有助于读者对人物形象的记忆、对性格特征的回味,变成了塑造人物的技法之一。”
亦庄亦谐的调侃语言
以诙谐幽默的语言对主人公进行嘲弄,或使其自蹈尴尬场面,令读者在捧腹大笑之余产生鄙夷之感。《京尘幻影录》中听差出身的市侩小人孔赞对家人说:“现在咱们家里有汽车来往,比不得从前,汽车从门口过,可以不管。现在遇到汽车走门口过,总应该留一点心,听听有没有喇叭报信。有喇叭报信,还得听一听是谁的汽车。论起喇叭要算万大人汽车上的喇叭好听,像话匣子一般,刚才这喇叭破锣一般,我就知道不是万大人的汽车。”可话音刚落,“万大人和林翰林已经带着满脸的笑容,一路说着话,踱了进来。孔赞万料不到两位阔佬,随随便便地进来,埋怨自己大意,汽车的喇叭声响过去了,不见得没有人进来,总应该出去看看。自己一时手忙脚乱,走上前去,身子一蹲,就请了一个安”。
丁鸿儒等待下委任令,几经反复,弄得自己坐卧不安。等到委任令真的下来时,他得意忘形,出尽洋相。
主人公似乎在慷慨陈词或一本正经地自我表白,但很快就被自身荒唐的行为所否定,让人感受到“嬉笑之怒,甚于裂眦”的巨大力量。
离奇夸张的描写
离奇夸张的描写,使故事情节特具戏剧化,这在《新斩鬼传》和《八十一梦》中尤为突出。
必须指出的是,作为张恨水代表作之一的《八十一梦》的艺术创新却是全方位的。它刚问世时就引起轰动。小说还打破了旧小说那种全知全能式的视角,以“我”的眼光观察世界,把客观对象融入内心世界进行反思。它不再致力于真实地再现现实,它所注重的不再是情节的完整性和表象的真实性,而是浸润了作者美学理想后的心灵写照。因而,它在聚焦者、叙事方式和叙事结构等方面都已走在我国现代小说的前列。而小说内容借助于离奇夸张的描写也使其对现实的批判性显著增强。
心理与现实产生巨大反差
心理与现实产生巨大反差,营造出南柯一梦的滑稽感。通过对主人公内心活动与行为的描绘,让其所想所思与实际情况产生反讽效果。
《啼笑因缘》中沈凤喜本已许嫁樊家树,军阀刘德柱为了占有她,仅仅花了几百块钱并许买一串珠子做诱饵,就令她想入非非了。少女的单纯掩饰不了内心世界的庸俗不堪,沈凤喜贪图荣华富贵,抛弃了不久前还情意绵绵的情人而投入刘将军的怀抱中。然而汽车、洋房、珠宝等不过是南柯一梦。现实与她幻想的世界反差太大,她的不可治愈的疯病便是对见利忘义心理辛辣的讽刺。
讽刺
让主人公的真面目在情节推移中自我暴露,讽刺生命在于真实。
它所写的事情是公然的,也是常见的,平时是谁都不以为奇的,而且自然是谁都毫不注意的。不过这事情在那时却已经是不合理、可笑、可鄙,甚而至于可恶。但这么行下来了,习惯了,虽在大庭广众之间,谁也不觉得奇怪;现在给它特别一提,就动人。
张恨水20世纪40年代的社会讽刺小说,已淡化了他二十年前漫画式的人物形象、嬉笑怒骂的调侃语言和为了达到嘲弄讥讽的目的而惯用的插科打诨,甚至也没有让主人公自我否定所造成的反差,而是按人物性格和生活逻辑发展的必然性处理情节,让讽刺对象可笑、可厌、可鄙、可憎的面目或隐或现地展现出来。小说结束,主人公的真实面目也就完全展现在读者面前了。不言讽刺,不使用各种讽刺手法而起到讽刺作用,这种艺术更真实,给读者的印象更深刻,效果也更显著。
(节选)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