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一面“泖水机云鼓”传唱悠悠江南文化

2022年01月11日 10阅读 来源:嘉兴日报

记者

张应隆

【礼堂名片】

平湖市新埭镇星光村文化礼堂建成于2013年1月,2020年5月投资100余万元开展综合性改造提升,建成了文化讲堂、礼堂书屋、多功能培训室、春泥活动室、手工室、舞蹈排练室、乒乓健身室等,为村民开展各类活动、文艺演出、辅导培训提供了更加完备的场所。目前,星光村文化礼堂设有鼓舞馆,展陈具有该村民俗特色的鼓种——“泖水机云鼓”,并深挖先贤陆稼书的“无讼”文化理念,建有“无讼”文化广场。此外,星光村还着力打造了“泖水机云鼓”队、合唱团、民乐队、星光排舞队、篮球队、乒乓球队、老年人象棋队等本土文体团队,广泛开展“我们的村晚”、元宵节猜灯谜等系列文体活动200多场,受益群众达2万多人次。

【礼堂故事】

“一面大鼓两侧还各有一面小鼓,我们的‘泖水机云鼓’也叫‘星光四面鼓’。”一走进星光村文化礼堂,该村相关负责人就笑着向记者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这一面造型独特、由来已久的“泖水机云鼓”。别看这一面小小的鼓,来头却不小。据传,“泖水机云鼓”起源于三国两晋时期,因陆机、陆云居住在新埭镇星光村的凤凰基而得名。陆机、陆云皆为三国时期东吴名将陆逊之孙、陆抗之子。因少时便有才名,合称“二陆”。为了挖掘这面“泖水机云鼓”背后承载的历史文化底蕴,星光村用这面奇特的鼓结合舞蹈编了一曲《泖水机云鼓》。这原生态的舞蹈,系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反映了三国两晋时期军队点将集合操练的情景。星光村还专门成立了一支“泖水机云鼓”舞蹈队,共有30名村民参加。而今,只要一走进星光村文化礼堂,就能看到一面大鼓伫立,象征着星光村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

“我们挖掘历史文化是希望让更多村民了解自家这一方水土。”星光村相关负责人说,一方面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另一方面更有助于将《泖水机云鼓》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扬光大。而文化礼堂就是队员们经常排练的地方,见证了《泖水机云鼓》的一步步成长。星光村文化礼堂面积190平方米,于2013年11月投入使用后,除了作为《泖水机云鼓》的排练场地,还作为多功能培训室、春泥计划活动室、电影放映场地等,为丰富村民的文化娱乐生活提供了活动平台,大大满足了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此外,星光村还充分利用文化礼堂的平台,将星光村的发展历程、民俗文化及历史遗迹、成功名人、农村新貌展示给公众,共设立了村史、励志、成就、文化四大廊,采用原汁原味的图片、文字等形式进行展示,将村志史记、名人名事、发展历程以及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展示得淋漓尽致。“文化礼堂的建设对村民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我们通过四大廊的宣传,让村民们全方位了解了我们村的变化发展与目前的一些工作动态,成为百姓的一个‘活教材’。”相关负责人坦言,同时大大增进了村民之间的感情,文化活动的多样化使村民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越来越多,有助于村里的和谐建设。据介绍,现在星光村里有3000多名新居民,每次村里举行电影放映等文化活动的时候,他们也会积极参与,文化礼堂的成功建设与使用大大增进了本地居民和新居民之间的融合。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推动乡村治理,建立健全“村民议事厅”机制,集思广益,营造“大事一起干、好坏大家判、事事有人管”的议事氛围,星光村还以网格为单位建立“平安驿站”,配备无讼专职调解员,形成“小事不出村、大事不过夜、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问题不过夜”的矛盾纠纷化解格局。推进完善“股份+积分”善治管理模式,实现了乡村基层治理的长效化、常态化。

【记者感悟】

农村文化礼堂里伫立的一面大鼓,仿佛在静静地诉说着这个江南小村落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从三国两晋至今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但江南文化的历史底蕴一脉相承流传了下来。今人面对这样一面造型奇特的鼓,仿佛都能听到当年的“金戈铁马”之声。吴根越角,传承已久的江南文化今后也能因这样一面鼓而生生不息、传唱不止。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