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书台”和大家见面了。在这个栏目中,我们将每个月邀请我们荐书台的成员,为大家推荐他们视野中的好书,并结合自己的阅读感受,给出推荐理由。
当然每个人推荐的书都带有他/她的偏爱,希望给大家的阅读书单提供一份参考。在尽可能多关注新近出版的新书外,我们也想不断拓宽荐书的品类。如果你也想加入这个队伍,也有能力和意愿向读者提供关于自己阅读书单的独立评价,欢迎和我们联系。
推荐人
草白(作家)
《树民》
[美]
安妮·普鲁
著
陈恒
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断背山》的作者安妮·普鲁的新长篇小说。这部作品无论体量还是结构,都堪称磅礴。安妮·普鲁以凌厉、洗练的笔触写下煌煌六十万字,时间跨度长达320年,绵延的故事在两个家族七代人之间发生。随着叙述的推进,人物和事件轮番登场,在迥异的景观和人物性格中不断切换,缓缓碾压,惊心动魄。
《朝圣者的碗钵》
[法]菲利普·雅各泰
著
光哲
译
纸上造物|商务印书馆
这是一本诗人写的画论。雅各泰的写法极其聪明,很少讲述绘画本身,把莫兰迪的简朴置于繁复的文化大厦的角落,反而更见简朴的内涵。值得一说的是,本书译笔之精妙让人叹服,语调深沉,有古典的庄重和雅致。
《一切皆有可能》
[美]
伊丽莎白·斯特劳特
著
张芸
译
南海出版公司
这是《奥丽芙·基特里奇》的作者伊丽莎白·斯特劳特的新书,由两个部分组成,分别以露西·巴顿本人和小镇居民的视角描绘了美国中西部一个偏僻小镇的生活。人生的孤独与挫败是她一贯的表达主题。看似平淡的故事,却迸射出撼人心魄的力量与光芒。
推荐人
林颐(书评人,致力于大众阅读推广)
《糜骨之壤》
[波]
奥尔加·托卡尔丘克
著
何娟、孙伟峰
译
可以文化|浙江文艺出版社
我原来以为《糜骨之壤》是一部跳跃的、碎片化的典型托氏小说。可是,意外的,这部长篇小说似乎想要回归现实主义的传统。
这部小说表达了生态女性主义的诉求。普瓦斯科维什是一个与当下世俗空间有鲜明地理差异的乌托邦异质空间,那里生活着很多珍稀的野外动物,那里的人们大致上也是朴实的。但是,这个空间已经越来越被人类文明与工业侵蚀和污染,此外,这个空间也有着现代社会的顽疾,那就是话语权和领导力总在权威的男性手里。
自然歧视与性别压迫密不可分,女性的被压迫与自然的被掠夺之间存在着历史的、政治的、相等的关系。残酷对待动物的人,很容易向同类举起屠刀。如果习惯于把自然和动物视作外在于人类存在的他者,使之成为只能服从于欲望需要,或者随时可以清除的东西,那么,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与尊重,也难以实现。
《廊桥夜话》
张翎
著
新民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这是一部有原型人物的小说,它是虚构文学,同时具有非虚构的纪实力量。它讲述了发生在温州山村的三代女性的人生经历。因为村子太穷,村里的媳妇几乎都是骗来的。骗婚是小说核心的情节,但是张翎没有把它处理成激进女性主义的主题。
她写出了命运的轮回与女性的反抗之难,她也对男性的处境抱以同情,无分国籍无分性别,她书写人性如何被困顿的生活磨砺得粗糙,同时赋予这部作品以向光性。没有人是完美的,没有人是穷恶的,即便生活磨损了善良和美好,同时,生活在幽暗之地仍存着许多希望。
张翎的笔触举重若轻,对于乡村旧习与洋派作风,现代与传统,道德与伦理,中西文化,代际冲撞等宏大命题,处理得细致入微,富有人情味,充分展现了不被这些命题限制的人类真实生活的多样化,这部作品在主题上是深刻的,在层次上是丰富的,在情感上是共鸣的,在思想上是省思的,在叙事能力上是一流的。
推荐人
蒋话(作家)
《星之继承者》
[英]
詹姆斯·P.霍根
著
[加]
仇春卉
译
新星出版社
2027年,月球上发现一具五万年前的人类尸体。如果地球存在高科技史前文明,不可能没有任何遗迹;但若说他来自外星,则又违背进化论。同时,科研发现月球正面与背面的土壤年份相差几十亿年,而从猿猴到智人的进化链上缺失的一环一直没有找到……这一切谜团,都指向五万年前太阳系的那场浩劫,人类创世的史诗大幕,已徐徐拉开。
本书有着十分吸引人的核心诡计:人类在月球上发现了一位穿着宇航衣爱去的人,经检测此人竟然已经死去五万年,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披着硬科幻外衣的侦探推理小说,在缓缓揭秘真相的同时,也结合生物学知识对人类文明起源进行头脑风暴,最终提出的大逆转式的猜想,又有种阅读哲人论文般的韵味。
《罗马传》
[俄]维克托·松金
著
陈磊
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罗马,西方文明的起源地。歌德曾说:“看到罗马就看到了一切。”罗马被誉为世界最大的“露天历史博物馆”,古希腊式、巴洛克式、哥特式建筑……星罗棋布。阅读罗马建筑,残缺的艺术之美串联起古今罗马的发展史。
该作如纪录片般的视角,像一列缓慢的观光车缓缓驶入罗马城,带你领略罗马城风光古迹的同时,又有一位博学的向导将古罗马的历史、典故、文化、风俗娓娓道来。待你的观光车到达终点后,你才会发现原来这其实是部古罗马史学术著作,却是如此易读引人入胜,丝毫未有枯燥。
推荐人
姜悦(文学博士、读书会发起人)
《碎片》
[意]
埃莱娜·费兰特
著
陈英
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为2016年《时代》周刊选入的“最具影响力的100位艺术家”,意大利作家埃莱娜·费兰特及其畅销书“那不勒斯四部曲”在全球引起的广泛热度至今不减。除了四部曲中两位女性主角“半生缘”的故事一直牵动着读者的心,神秘作家费兰特的人生故事与创作经验也成为读者讨论的中心。
《碎片》是埃莱娜·费兰特二十余年来的书信、访谈和散文集,在书中作者通过对自己的个人经历与创作风格的梳理,展露出突破自我的勇气,并揭示了个人有关性别、城市乃至家国的文学信念。她通过这种方式来与读者沟通,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窥见费兰特对文学、女性、自我、家庭、历史的看法,但并不仅仅于此,从中我们也看到了我们自己。
《无法直面的人生——鲁迅传》(修订版)
王晓明
著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无法直面的人生——鲁迅传》(修订本)的重出激动人心。相对之前几版的《鲁迅传》而言,此次的修订版中王老师对鲁迅的评价发生了某些细微变化,他将鲁迅搁置在了一个更宏阔的格局中来衡量。今天为什么要读鲁迅?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在变动的中国社会,鲁迅依然是今天有效的思想资源。如王晓明老师所说,鲁迅的思想,对于整个现代中国,仍有其不可替代的意义。而且,这“现代中国”不仅是指他那个时代的中国,也包括此刻,乃至以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的中国。这本书除了是一本书写鲁迅的思想传记外,同时也印刻着王老师鲜明的个人魅力,那是一代学人对自我的深入分析,是对现实的强烈关怀与对今天重大问题的回应,更是对中国社会与文化问题的思索与探寻。
推荐人
夏春锦(阅读推广人,读书民刊《梧桐影》主编)
《学林掌录》
谢泳
著
浙江古籍出版社
一直爱读谢泳先生的书,从史料中爬梳思想,看似小问题,却寄托着大情怀。这册新出的《学林掌录》一如既往地注目于过去一百年当中学界文林的书事与人事,其中就探讨了国学大师陈寅恪写作时的引书习惯,文化昆仑钱锺书的学术联想力,散文家黄裳笔名的来历,诗人邵燕祥发表的第一篇文章等等。此外,还另辟蹊径,特别关注容易被学界忽视的油印物、旧体诗和地方文献,从而引发了作者对相关学术问题的新思考。
《西游补》
董说
著
赵红娟、朱睿达
校注
浙江文艺出版社
赵红娟教授早年以明遗民董说作博士论文,如今又推出这册图文并茂,制作精良,装帧时尚,足堪把玩的《西游补》校注本。这部被鲁迅称作“造事遣辞,丰赡多姿,恍忽善幻,奇突之处,时足惊人”的神话与魔幻之作,讲述的是孙悟空在“三调芭蕉扇”之后,为情妖所惑,在不同时空穿越渡劫的一次情难。这一场孙悟空的恋爱,比周星驰的《大话西游》早了好几百年,从中可见古人想象之瑰丽与超前,难怪越来越被视作是一部可与《西游记》媲美甚至有所超越的奇书。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