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南梅村:“梅文化”越走越宽

2022年01月12日 10阅读 来源:嘉兴日报

梅溪以南,谓之“南梅”。南梅村位于秀洲区王店镇南部,与海宁市、海盐县相邻,区域面积3.5平方公里,这里曾经是五代后晋嘉兴镇遏使王逵的隐居之地,美丽的大横港横贯全村,这里也是王店镇特色“梅文化”的发祥地。十多年来,南梅村通过土地流转、农业设施提升等措施,大力发展美丽经济、特色农业,实现从村集体经济不足50万元到200万元的增长。2019年,南梅村成功创建3A级景区村庄,并获得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2020年成为嘉兴市“我们的村晚”举办地。如今的南梅村正以“重建梅里、恢复百亩梅园”为切入点,发展效益农业,推进生态旅游业,挖掘地方特色文化,因梅而名的南梅村,因文化积淀而立,也因创新创业而盛,美丽乡村的道路越走越宽。

“住在农村比住在城里好,这是近两年从城里搬回南梅村年轻人的感受。”南梅村党总支书记陆华说,这些年,村里修缮道路、路灯、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崭新的村民中心、文化礼堂、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等,让村民体验到了高品质的生活。整洁的农房、清澈的河道、葱郁的公园,一条完整的参观线路贯穿了整个景区村庄,现在的南梅村处处皆是景。

“农房集聚之后,村民们有机会建新房,住上高大宽敞的新房子,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同时也集约了我们的土地,使土地流转、规模化经营更加方便。”陆华说。

陆华在南梅村担任村干部已有18年。他还记得,当年的南梅村经济基础薄弱,村民也不富裕。村干部将存量资产逐渐盘活,在村里修桥筑路,鼓励村里的年轻人自主创业,让村民的经济收入有了起色。

长期以来,“水”是南梅村发展的关键词。南梅村盛产的南梅红菱是嘉兴本地红菱中的“佼佼者”,红菱由于肉质鲜嫩,向来深受消费者喜欢。正宗的南梅红菱外皮成紫红色,肉质鲜甜爽脆。红菱产量很高,一天采两次,可以采50多公斤,一季红菱种下来,收入还挺可观。

可在几年前,南梅村由于所处位置水系多、地势低,遇到台风等恶劣天气,农田常常受淹,作物损失惨重。2013年受台风影响,村里1000多亩水稻受淹,损失巨大。为彻底解决这一难题,南梅村近年来投入近600万元兴建排涝闸站3座,建设标准圩堤1000米,解决了长期受淹问题。洪涝解决后,南梅村沿袭了百年的“活水养菱法”重焕生机,种下的菱角更鲜甜,村民收入大幅增加。

在继续发展农业特色道路上,南梅村找到了自己的路子。南梅村有农户540户,原先散居在各个角落。为了建设美丽乡村,南梅村抓住契机,开展人居环境大整治、农房外立面整修、绿化造林,开展农业规模化发展,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南梅村整体规划了村庄布局,一半农户搬迁集聚,加快土地流转,其余一半作为美丽乡村保留点,发展农旅产业。

美丽乡村应该怎么做才能做出特色?南梅村从“梅文化”入手,邀请了中国美院的专家重新设计包装,利用原有的建筑,打造了原汁原味的乡村景观。

现在漂亮的南梅村文化礼堂的前身就是一个破旧的小作坊,南梅村腾退了落后产能,并根据村民意愿,将这个小作坊改造成村里的文化礼堂。如今这里更是成为“网红村”南梅村的地标性建筑,这里能容纳一两千人,可以举办演出和晚会。2020年“嘉兴的村晚”就选在了这个漂亮的礼堂舞台展开。

每年的初夏时节,南梅村留给人们的印象就是满目一片绿树红花的乡村美景,3月的赏梅节,暗香疏影萦绕在百亩枝头……从村口北侧,沿着老旧石板铺成的台阶向前走,放眼望去,前面几十亩土地都已栽种了各式各样的观赏花卉,沿路风光美不胜收。

在王店镇的大力支持下,南梅村建起了亲子体验基地、农民公园、农家乐、创意工作室,2019年有超过10万名游客前来休闲观光。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全村干部群众大力发展农旅结合的美丽经济,并在耕地保护、土地流转、承包物业保洁、参与“飞地抱团”项目等经营方面积极探索,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紧接着,南梅村又在筹划引进了“饿了吗”嘉兴总部基地,下一步还要打造一个主题为“神秘果园”的儿童体验基地。今后的南梅村发展的旅游业态以亲子游玩为主,将会开辟很多适合大人和小孩一起玩耍的有趣项目,把“南梅乡愁”带到人们的心里。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