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周伟达 许金艳
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
2020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嘉兴日报全媒体人文副刊部精心策划的“大家云荐书”栏目上线,苏州作家、文化学者王稼句出镜推荐好书。自此,公益读书品牌“好书有约”的云上荐书之旅正式开启。
“大家云荐书”栏目,邀请江沪浙等地的作家、学者、藏书家和各界爱书人,以短视频的方式,分享他们心中的好书,并畅谈读书这件事。
2020年,共有39名爱书人出镜荐书。
岁末年终,我们一起来盘点下出现在“大家云荐书”栏目的那些书人和好书。
@王稼句(藏书家)
《锺叔河书信初集》
夏春锦
编
浙江古籍出版社
锺叔河先生已近九十高龄,依然思维敏捷,《锺叔河书信初集》就是一部别开生面的作品。锺叔河先生的书信,往往回答人家的一些问题,更主要其中也体现了他的思想与文笔。
现在是互联网时代,信息是海量的,喜欢读书、藏书是好习惯,这是获取知识的途径之一,但这跟喜欢养花、养鱼是一样的,只是一种生活方式。
@王占黑(作家)
《亲历切尔诺贝利》
格里戈里·梅德韦杰夫
著
后浪、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格里戈里·梅德韦杰夫是一个专业的核能工程师,他参与了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建造,在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他就来到了现场。在这本书里,他以日记的方式记录了当时现场的种种,以非常专业的视角进行了分析,对当时的社会状况也进行了反思。
我们现在正处在疫情的特殊阶段,我们是不是可以借助阅读,更好地去思考,人和核能的关系,人和自然的关系,还有人和未来的关系。
@于能(嘉报集团资深编辑,藏书家)
《纹枰丹青——中国历代棋画集萃》
杨自强
著
杭州出版社
这本书不仅喜欢围棋的人会喜欢,从另外民俗的角度来讲,里面相关的图画,可以用来解读宋代、元代、清代等当时人的穿着打扮、家庭起居的背景,通过一些细节,一窥古人的精细生活场景。
@潘城(学者)
《中国与中国人影像:约翰·汤姆逊记录的晚清帝国》
约翰·汤姆逊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理想国
英国的约翰·汤姆逊在一百多年以前,用他的镜头,记录了整个晚清帝国。这是一本非常经典的摄影集。摄影集里不仅有当时的权贵,还有各种各样底层的民众肖像,我们可以通过这部作品,了解那段历史,了解那个我们身处的国度。
读书对于我来说有无限种可能,就这本书而言,我觉得我是在乘坐一次时光穿梭机。
@袁斐(金学研究者)
《射雕英雄传》
金庸
著
广州出版社
我常常推荐这本书是作为一个亲子阅读的经典教材,每天一回亲子阅读,并配合影视剧可以作一个互相的对比,这对于提升中学生的语文作文水平有非常巨大的帮助,因为作文就是将图像形成于文字,而金庸《射雕英雄传》和影视剧之间的互动,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窍门。
@薛荣(作家)
《海风中失落的血色馈赠》
阿利斯泰尔·麦克劳德
著
陈以侃
译
上海文艺出版社
阿利斯泰尔·麦克劳德的短篇小说集《海风中失落的血色馈赠》,译者是我们嘉兴的一个青年翻译家陈以侃。他的这个中文译本的小说集,准确地传达了作者最为突出的文学素质,另外他的翻译有二度的创作在里面,他的中文版本可能比英文版本还要好,就我十几年的阅读所见,这是绝无仅有的。
@王新妹(摄影师,影上书房创始人)
《路:徐肖冰侯波摄影作品集》
徐肖冰
侯波
著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这本书是我们桐乡籍老摄影家徐肖冰、侯波老师的摄影画册,记录了大量关于毛泽东主席的珍贵画面。我们影上书房,收藏的是摄影书,我认为阅读就是和影像对话,和历史对话。
@灯灯(诗人)
《花的智慧》
莫里斯·梅特林克
著
葛文婷
译
新星出版社
《花的智慧》是比利时作家莫里斯·梅特林克1911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它描绘了一个生动、善良、智慧、残酷的植物花卉世界。
植物们在生存境遇中所体现的,那种无畏的生存技能和生存智慧,为人类提供了一个叹为观止的榜样。这是一本让你读懂花的语言的书籍,也是让你悟透花的智慧的书籍。
@夏春锦(学者)
《先生们》
李辉
著
大象出版社
这本书有两点特别值得一说。一是文字上既体现了李辉老师作为一位资深的传记作家对于人物描写的驾轻就熟,又因为作者与他们多有来往,所以有更多生活化的描写。第二点呢,这本书当中运用了大量的插图,其中包括作者与这些老先生们的合影、往来的书信,还有老先生们的一些手稿,以及他们日常生活当中作者抓拍的一些比较生活化的照片。
@白地(诗人)
《人间失格》
太宰治
著
李建云
译
浙江文艺出版社
但凡有过生活苦痛的人,都会觉得这本书尤其珍贵,它书写了真实的人性,是生活里真实的那部分,也是我们日常里很难言说出的那部分。这是一本用生命书写的书。在我看来,阅读是一种体验生活的能力,自然感受就好。
@崔泉森(学者)
《明代驿站考》
杨正泰
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明代驿站考》,叙述的是明代时中国主要的交通线路。封建社会时期,水路运输是最主要的一种方式。当时嘉兴在中国整个交通格局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以及书中提到的具体的嘉兴的运河航线,对我们了解嘉兴运河文化在明代的作用是很有帮助的。我认为,你喜欢读什么就读什么,只要你感到有乐趣就行了。
@海飞(小说家)
《人间世》
葛烈腾
著
蕙兰
译
浙江古籍出版社
这本书重点反映了杭州政治社会的变革及被日军占领后的历史。作者以富有文学性的语言为我们留下了一个时代的自然和社会印记。这是日军占领的中国部分地区在政治、教育、工商业等方面陷入的全面的绝望的一种状态,也是二战时期中国大地上时事、政治、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
@吴松良(作家)
《如风吹》
周西西
著
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海盐诗人周西西是“海盐诗群”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歌近年来几次在《诗刊》发表。周西西的《如风吹》是2019年出版的诗集,他的诗歌是原乡写作,偏重于细节的描写,微观的描写,语势缓慢,诗歌匠心推敲,读周西西的诗是一种享受。
@盛静怡(“金小悦饭堂”
品牌创始人)
《经济学通识》
薛兆丰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薛兆丰的《经济学通识》听上去非常理论,难读,其实它通过一个个非常小的篇章来吸引我们读下去。书里这些故事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让我们一听就有联想。
阅读本身可以让自己积累一点阅历,可以让自己知道,在面对一些事情的时候,或者是面对一些观点的时候,能够作更好的判断。
@蒋话(作家)
《大宋之变》
赵冬梅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大宋之变》主要讲述的是司马光改革的故事,更多通过史实,通过一些真实的细节,来带领我们回到他身边,通过他的视角,了解当时的政治结构和社会。
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要在有限的生命里,通过读书可以经历尽可能多的精彩,读书以忘忧,而不知老之将至。
@范笑我(文史学者)
《清仪阁所藏古器物文》
张廷济
著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这是清代张廷济所著的一本书,关于古代文人的收藏和玩法。这是一部嘉兴的重要文献,是一部嘉兴的文化史、经济史,一个文人社会交往史的全过程。
我觉得阅读是在跟人交流,是陪伴。
@金问渔(作家)
《梦中的欢快葬礼和十二个异乡故事》
加西亚·马尔克斯
著
南海出版公司
《梦中的欢快葬礼和十二个异乡故事》汇集了作家12个精短小说,写了退职的总统、沉睡的圣女、占梦师等各式人物,初读觉得惊悚、怪诞,掩卷沉思,又何尝没有生活真实的一面?
@简儿(作家)
《山居七年》
二冬
著
中信出版集团
这是二冬继《借山而居》《鹅鹅鹅》之后又一本山居随笔。山居七年,他把平凡琐碎的日子过得丰盈而充实,他爱这座山,爱一朵小花,他把柔情和爱意都存在这本书里。
阅读的乐趣在于遇见有趣的人,邂逅有趣的灵魂。
@草白(作家)
《心是孤独的猎手》
卡森·麦卡勒斯
著
上海三联书店
在这个长篇小说里,卡森·麦卡勒斯写了美国南方小镇的生活。在我的阅读记忆当中,很少有像卡森·麦卡勒斯那样,把人类的孤独写得如此巨大,如此惊心动魄。
读书对我来说,是一件非常自然、也非常亲切的事情,它就像生命本身的呼吸吐纳。
@郁震宏(文史学者)
《世说新语》
朱碧莲、沈海波
译注
中华书局
《世说新语》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名著,我觉得读它的好处,在于养气,可以培养出浩然之气,非常了不起的一本书;而且阅读也比较简单,因为每篇都是短篇。
对我来说,阅读就是进入一个恋爱模式,因为跟世界,跟内心都在恋爱,有一种激情,但这种激情是很平静的激情。
@王加兵(作家)
《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周华诚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周华诚散文,秉持他一贯的优雅风格,清新活泼,隽永自然,又不失鲜活的烟火味,把劳作和乡居过得雅致而充满智慧。
读书就像耕作,做三四月的事,到十月自有答案。
@姜悦(文学博士)
《小说课》
毕飞宇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小说课》根据毕飞宇的讲稿整理而成,所谈论的小说都是古今中外名著经典。这本书最大的特点是从一个作家的角度来读经典,用独特敏锐的感受力以及强大的细节分析能力,进入到文本的肌理中去,并不生搬硬套理论,而是将文本掰开了揉碎了,用自然畅快、鲜活生动的语言来细读小说,让读者有茅塞顿开、柳暗花明之感。
@梅子黄时雨(言情作家)
《亦云回忆》
沈亦云
著
岳麓书社
嘉兴有沈氏三姐妹,大姐沈性真,以她的字“亦云”出名,二妹沈性仁和徐志摩共同翻译了作品《玛丽·玛丽》,小妹沈性元是非常擅长书法、热心教育的一名优秀女性。这套回忆录是一部大时代变迁中的个人史、家族史,补充丰富了我们的整个中国近代史。
@陆明(本土文化学者)
《嘉兴历代人物考略》
傅逅勒
编著
中华书局
《嘉兴历代人物考略》收集了嘉兴历代一万八千多个人物,从汉朝开始一直到当代,可以说是嘉兴地方志的补足,你在当中可以发现不少东西。总有几天你情绪不好,情绪低落,我觉得最好的朋友就是书。你拿着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对胃口的书,你可以翻翻,可以寻得一种解脱。
@大秀(儿童文学作家)
《野蜂飞舞》
黄蓓佳
著
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
黄蓓佳老师是我国当下较少的持续在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两个领域同时创作的作家。《野蜂飞舞》写的是抗战,写的是峥嵘岁月。著名文学评论家汪政老师评论她这部书是“一部大学之书,一部教育之书,一部文明之书”。作品的节奏是明快而敞亮的,是老人在迟暮之年对童年的动情回望。
@张卫平(作家)
《世界咖啡地图》
詹姆斯·霍夫曼
著
中信出版社
《世界咖啡地图》是一本有趣的书,图文并茂地介绍了世界各地的精品咖啡。对未知领域的有趣的、美好的事物的学习和探索也一直都是我的人生追求。阅读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在快乐时、悲伤时,书籍永远都能给你知识和力量。
@徐玲芬(作家)
《缘缘堂随笔集》
丰子恺
著
浙江文艺出版社
《缘缘堂随笔集》对我来说是很难忘的。我读大学时,有外地的同学对我说,丰子恺先生在他的文章中写到:我们桐乡这个地方是鱼米之乡、丝绸之府,到了冬天连乞丐身上都有一件丝绵袄。我当时听了以后非常感动,也非常自豪。现在30多年过去,这本书依然是我的最爱,我后来写作《江南物事》,写作《门对孤山》,这本书对我影响很大。
@伊甸(诗人)
《直到世界反映了灵魂最深层的需要:露易丝·格丽克诗集》
露易丝·格丽克
著
柳向阳、范静哗
译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露易丝·格丽克非常重视描写人类最重要的感受,比如说对死亡的感受,灵魂和内心的挣扎的感受。她的诗从生活出发,着笔是比较有力的,让我们感受到生命意识,死亡就在我们身边,从而让我们更加珍惜生命。
@熊芬兰(大学教师)
《寂静的孩子》
袁凌
著
中信出版集团
袁凌深入了内蒙古、辽宁的老工业区、湖北鹤峰的山区,去探访留守的孩子、失学的孩子、孤儿、患有矽肺病和白血病的孩子等,探访他们曾经走过的心路历程。作者叙述的时候非常客观、冷静,看起来好像是不带什么情感、态度,但是从他的字里行间,我看出了他浓重的悲悯意识和批判意识。
@潘婼悕(网络作家)
《皮囊》
蔡崇达
著
天津人民出版社
《皮囊》记录了作者与故乡、家人和好友的故事,与其说这是一部文学作品,不如说这是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常态。
好的文字,好的作家,是疲惫生活里的一道光,能让读者感同身受地痛哭,也能让读者深有体会地感到幸福。
@叶生华(作家)
《俗世奇人》
冯骥才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俗世奇人》主要讲述了清朝晚期天津卫码头上各式各样的“活神仙”一样的奇人奇事。这些人物,都有一个有趣的绰号,如死鸟、苏七块,酒婆、背头杨等等。他们虽然都是俗世俗人,但是每个人都身怀高招,有独门绝活儿。冯骥才先生这些年活跃在传统古村落保护事业上,他一直融入民间,连接地气,所以能够有写作《俗世奇人》的生活积累。
@吴香洲(画家)
《柳如是别传》(全三册)
陈寅恪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柳如是是我们嘉兴人。陈寅恪是史学大家,为什么要写柳如是?陈寅恪认为柳如是是一个特别了不起的奇女子,她和她的丈夫钱牧斋,他们两人为了达到反清复明的目的,不屈不挠。所以当时陈寅恪先生说他们有一种自由的思想,独立的精神。我推荐大家,尤其是嘉兴的读者读一读写嘉兴人的书。
@张廉(网络作家)
《相约星期二》
米奇·阿尔博姆
著
上海译文出版社
《相约星期二》主要讲述了心理学家莫里教授,因为得了绝症,他在最后的人生中,每个星期二对自己最得意的门生米奇讲述了他这一生中的感悟。这部书不是一部鸡汤文集,它是给我们这些身处于浮躁世界的人的一份最好礼物。它可以让我们回归平静,找回自我与初心。
@俞星伟(收藏家)
《古玩指南》
赵汝珍
著
金城出版社
《古玩指南》的作者是赵汝珍,他是晚清民国时期的人,距今有一百多年。从我一开始接触收藏,就看到了这本书。这本书包含的内容比较丰富,从书画到器物,每一个种类都有涉及。这一百年来,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写过这样综合性有这样影响力的古玩启蒙书。
@董雄(文史学者)
《嘉禾寻梦录》
吴越电子音像出版有限公司
《嘉禾寻梦录》全面介绍了嘉兴古城的历史和人文传统、名胜古迹以及一些民间故事。目前我们嘉兴正好在搞禾城文化复兴行动,大家都在挖掘嘉兴的名胜古迹、人文传说。作为传承嘉兴文化的一代人,很希望了解我们嘉兴的过去,那么我向大家,特别是年轻朋友,推荐这本书。
@朱个(作家)
《所幸,我们升起了炉火,又烹煮了食物》
张进步
程碧
主编
中国致公出版社
这不是一部我们通常意义上所认为的教你怎么去烹煮美食的书,这本书呈现了全球各地不同种族不同地理环境的人和食物的关系。在人类的生存当中,食物可能不仅仅是外在的物质保障,我们和食物的关系,可能正是体现了我们和世界的关系。正是获取食物的方式,食物的内容,体现了我们精神性生存方式最外在的一个形态。
@王圣行(藏书家)
《我的观看之道》
大卫·霍克尼
著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霍克尼的画风轻松,会让人觉得画家朝气蓬勃,有趣好玩,招人喜欢,正如他本人所坚信的那样,艺术应该是非常令人愉悦的,是一种深切的快乐。这册《我的观看之道》有点自传的意思,阅读这本书,我们知道艺术家如何工作,如何思考,书中大量的画作插图都令人耳目一新,艺术家的语言又总是那么富有洞见,饱含智慧。
@夏烁(作家)
《梦想家彼得》
伊恩·麦克尤恩
著
孙仲旭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这是英国作家伊恩·麦克尤恩的第一部儿童小说,他在序中说:在有了海明威和卡尔维诺的世纪,简单的文字未必会让深层次的读者望而却步,我希望它的主题——想象力本身——对那些拿起一本书的人来说,都有所参与。主人公彼得发现,学校里的霸王巴里,在家里其实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小男孩,巴里在彼得心里,就变成一个会变形的谜,与此同时,彼得又开始怀疑自己身在其中的现实其实只是梦境而已,于是在巴里霸凌彼得的时候,彼得没有害怕,倒跟他“我甚至认为你并不存在”。
@红了容颜(网络作家)
《我是猫》
夏目漱石
著
浙江文艺出版社
这是一部具有独特形式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作者通过一只猫的视角来描写人类世界,猫公很富于哲理,精于辞辩,对人类的弱点也是描写得十分透彻。我挺喜欢书中猫的那种闲适与自然,即使它在面对死亡的时候,它放弃了挣扎,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去面对死亡。我们可以用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周边的一些事物。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