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相伴,人生有约。
1月23日下午,《好书有约——听名家谈读书写书》(以下简称《好书有约》)首发仪式在嘉兴市图书馆举行。这是“好书有约”读书活动六年精品集,收集了“好书有约”二十五场“名家讲座”和“本土作家沙龙”精粹。四十多位嘉兴本土作家、学者以及读者代表共聚一堂,一起回顾“好书有约”近八年的成长足迹,给继续办好“好书有约”出谋划策。
主办方还向嘉兴一中图书馆、嘉兴市南溪中学、嘉兴市运河实验学校、嘉兴市塘汇实验学校、嘉兴市三水湾中学、嘉兴一中实验经开学校赠送了该书。
八年相伴,一路书香
“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这是嘉兴籍现代出版大家张元济晚年书写的一副对联。
好书有约,相伴同行,一群爱书人笃信前辈良言,诞生了一个文化活动品牌。
2014年,世界读书日前夕,嘉兴日报携手嘉兴市图书馆、嘉兴市新华书店共同发起成立“好书有约”公益阅读推广品牌,发动全市读者与好书来一场约会。
从2015年起,“好书有约”推出“名家讲座”,让读者与全国有影响力的文化名家大咖零距离接触和对话。复旦大学教授骆玉明讲《诗经》,复旦大学教授(现为浙江大学马一浮书院特聘教授)傅杰谈《论语》,巴金故居常务副馆长周立民谈巴金,金庸先生弟子卢敦基谈金庸,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蔡天新谈旅行与读书,徐志摩嫡孙徐善曾谈徐志摩,著名翻译家林少华谈村上春树及日本文学……
后来,“好书有约”又推出嘉兴本土作家读书沙龙和“悦读女郎”等子活动。
每一场活动都受到读者热捧,报名读者少则三四十人,多则二三百人,《嘉兴日报·江南周末》均给予专题报道。
2017年起,嘉兴人保财险加盟,成为“好书有约”协办方。
2018年起,“好书有约”设立年度致敬奖,先后授予《嘉兴历代人物考略》作者傅逅勒和“梧桐阅社”发起人、木心研究专家夏春锦。
“好书有约”还联合嘉兴民间读书会力量,成立“嘉兴读书联盟”,博采众长,汇聚合力,将书香洒满嘉禾大地。
2020年,因为新冠疫情,“好书有约”公益阅读的线下活动无法多次开展,衍生了“大家云荐书”“百日读书打卡竞赛”和“朋友圈晒书接龙”等更时尚和便捷的阅读交流方式。
涓涓细流汇成江河湖海,伴随着“好书有约”影响力的不断壮大,荣誉也随之而来:2015年,“好书有约”跻身嘉兴市十大文化品牌;2017年被评为全国报纸副刊最佳专栏;2019年《好书有约》一书被列入嘉兴市文化精品工程重点扶持项目;2020年,“好书有约”发起人之一、嘉报“好书有约”负责人沈秀红荣获“第四届伯鸿书香奖·个人奖”。
“好书有约”,让“好书”这颗种子不断裂变成长
沈秀红(“好书有约”发起人之一、《好书有约》主编):“好书有约”进入第八个年头,能够走到今天,主要得益于团队的精诚合作。今天在这里,我要表达对各合作单位的谢意。这次把“好书有约”读书活动的精华内容结集出版,是想把那么多好的内容推广给更多喜欢读书的人,好多人因为种种原因错过了当时的活动,现在可以通过这本书去了解。同时我们也希望大家能为如何更好地办好“好书有约”提出好的建议。
许大文(“好书有约”发起人之一、嘉兴市图书馆副馆长):为读者找好书,为好书找读者。这两年,嘉兴市图书馆外借图书的榜单质量越来越高,我非常感谢热心读者对我们工作的支持,也给我们提了非常好的意见和建议。我想今后我们会更有信心把这个活动做好,把“好书有约”的作用和影响发扬光大。好书就像是一颗种子,希望我们“好书有约”能让这颗种子不断裂变成长,吸引更多人热爱阅读,来阅读好书。
周伟东(嘉兴市新华书店副总经理):我们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相聚在这里,因为读书是我们每个人必需的功课,新华书店这些年一直在为推广全民阅读而努力。我想这也是我们和嘉报集团、嘉兴市图书馆以及读者共同的目标。我相信“好书有约”在我们共同努力下,会发展得越来越好,越来越强大。
陈雪峰(嘉兴人保财险公司办公室主任):我们想做有温度、有文化的人民保险。无论是从个人修身,还是年轻家长教育小孩的角度,读书或者是参与读书活动,都是促进自我成长很好的台阶。生活在嘉兴,生活在建党百年的时代大背景下,我们很荣幸能够助力地方文化建设,助力勤善和美、勇猛精进的文化涵养提升。接下来,我们也会一如既往地支持“好书有约”活动,不断增加支持力度,助力这一品牌办得越来越好,影响力越来越大,把读书修为、文化传承的精神发扬光大。
杨自强(嘉报集团副总编辑、嘉兴市作家协会主席):“好书有约”最大的好处,就是服务读者。
把好书带到身边。读书,现在最大的成本是时间,在一定时间里,读到有意思、有意义、有价值的书,是个难题。经济学上有个词,叫机会成本,你做了这件事,就没有机会做另一件事。朱光潜曾说:“许多书都没有一读的价值。多读一本没有价值的书,便丧失可读一本有价值的书的时间和精力,所以须慎加选择。”“好书有约”就是把名家和读者精选的好书,送到大家面前。这两年图书馆出借率高的书和“好书有约”榜单重合率越来越高,就充分说明这一点。
把读书融入生活。“好书有约”有名家讲座、本土作家读书沙龙、悦读女郎、大家云荐书等等活动。书友们交流阅读体验,撰写阅读心得,发表书评,书友互动。读书不再是一个人的事,不再是孤独的行为,读书变成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社交活动,一种放松自己同时又充实自己的行为。这样读书就成了习惯,成了生活的一部分。把一个人的快乐,变成大家的快乐,把一份快乐,变成快乐的平方。
与名家直接对话。有句话叫作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好书有约”提供了跟名师零距离接触、直接对话的机会。大家看一下本书的目录,一个个如雷贯耳的名字,而他们所讲的也都是他们最拿手、最有心得的领域。每次讲座,都有上海、杭州、苏州、绍兴等地专程赶来的读者,说明这些名家巨大的吸引力。
多平台合作,这块金子会越来越发光
薛荣(嘉兴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嘉兴市文学院副院长):“好书有约”不光是我们嘉兴作家,也不光是我们嘉兴读书人,应该是我们嘉兴的一个品牌。品牌的形成需要定力,需要持续性,“好书有约”已经走过八个年头,其中有那么多的名家讲座,在嘉兴的读者界有那么多的忠实追随者。这就是品牌的力量,是很了不起的一件事情。
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个品牌的打造和推动,以及之后的持续发力,单靠一个部门和一个平台还不够,多部门多平台合作,这块金子会越来越发光的。
我记得上世纪80年代初,全国总工会牵头组织了“振兴中华”读书活动,深入到基层,把读书上升到事关我们中华民族振兴这样的高度。这是我们中国当代读书的起点,带有政治性,带有振兴民族的使命性。现在,我们读书的业态和形态,可谓日新月异。随着时代进步,我们的图书馆,我们的阅读平台,我们的读者对阅读心得的交流方式,都不再是纯粹的知识性的认知,上升到对知识的精神选择和价值追求这样的高度。“好书有约”这个品牌的形成,跟这样的中国当代阅读,和阅读形势的发展、进步、上升是完全一致的,所以它的闪光有着我们时代的闪光,它的深度有着我们时代的深度。
叶瑜荪(桐乡文史专家):嘉兴读书风气很浓厚,和“好书有约”的活动也有关系。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好书却那么多,怎么读得过来?所以我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尽量多读一点好书。我养成了一个习惯,一方面读经典,这些经典老书经过那么长时间的考验仍然在流传,肯定是有价值的好书;另外一方面就是等别人推荐,《嘉兴日报·江南周末》经常推荐好书,我都会仔细看一下推荐书目。
采菊(律师、作家):活到这把年纪,书肯定是一直读到现在的。在校时,读书是与同伴分享读完的,工作后,越来越发现,读书是越来越私人的事情。我是很想参加读书分享会的,这有点像借书的名义进行的一场派对。“好书有约”就是帮我们把“失散的人群”找回来,而且是优质的、精心挑选过的人群,活动邀请的还是全国各地的名家,还有本地作家,这就更加接地气了。《嘉兴日报》又会将讲座和沙龙,详细地报道出来,不愿意去现场的人,就如同在现场一样。我家里有个专门放经典的书架,《好书有约》是好书中的好书,我会放在我的书架上,作为经典之一。
牛琼(嘉兴市图书馆“好书有约”借阅量最大的读者):我是“好书有约”这个活动最大的受益者之一。读书已经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白天工作很忙,晚上最开心的事,就是静下心来看本书,一年大概可以读完30本书。我是老师,有时候我在想,我做这份工作非常辛苦,学生们读书也很辛苦,那么生活的意义是什么?如果你有书籍相伴,生活的幸福指数可以提高很多。我把这些年的读书心得,写成一句话,自勉,也与各位爱书人共勉:教书度人,读书度己,有生之年,继续读好书。感谢“好书有约”推荐的好书。
徐如松(教师):我觉得“好书有约”是一个平台。这个平台就像鲁迅先生写的《社戏》,有人在很远的地方唱戏,读者在乌篷船上,可以看,也可以不看,但是舞台在那里,心里就很踏实。“好书有约”也是一种缘分。本土作家也好,朋友也好,有些人一面之缘,有些书默默关注,比如我是王店人,就关注采菊老师的《百年沪杭线漫行记》,因为她书里写到了王店。“好书有约”还是一种对话。我参加了五六次讲座,见到鲁引弓、林少华、孔明珠等名家。我虽然一句话没和他们对,也没叫他们签名,也没有合影,但是我感觉是对话了的,听了这个讲座,再去读他的书,就感觉两样了,看得更深更透了。
王加兵(教师、作家):我觉得每个参加“好书有约”活动的人,都是有福的人。“好书有约”活动就像一块磁铁,把一群喜欢阅读的人紧紧团聚在一起,同时又形成辐射,让我们读着读着,发现自己喜欢的阅读品味,找到属于自己的文学山水。我现在比较偏爱自然文学和生态文学,无论是在阅读还是在写作方面。“好书有约”对我来说,不仅是一个阅读好书的活动品牌,更成全了我,我从参加活动的读者,变成了分享作者,2019年举行了一场分享会。
读书路上,继续与你相约
夏春锦(作家、“好书有约”年度致敬人物):八年努力,“好书有约”已经成了国内阅读的一个知名品牌,成为一种成功的阅读推广模式,《嘉兴日报》、嘉兴市图书馆、嘉兴市新华书店,强强联手,优势互补,使得阅读推广活动更立体,更全面,影响也更大。“好书有约”活动品位非常高,有名家的引领以及名作的支撑。另外,“好书有约”还有一个非常可贵的地方,是推广地域文化,推广本土作者以及著作,这非常接地气,也容易引起本地读者的共鸣。以后有机会的话,希望邀请嘉宾讲些与嘉兴名人名作有关的内容,这样可能会达到一个更好的效果。
草白(作家):我去银行办业务,客户经理和我说起,她的先生以前从来不看书,现在却特别爱书,问了才知道,他们单位来了个爱阅读的领导,他抓紧读书是为了和领导有话讲。这位客户经理还聊起小孩阅读习惯的养成。我们的生活中,好像对成年人是否阅读、阅读什么,不是很重要,但对一个孩子,如果没有培养他的阅读习惯,家长就会很焦虑。但现在的学生有些是在把读书当成作业一样去完成,没有时间去品读其中的美感,是为了阅读而阅读。
“好书有约”这个阅读公益品牌,是不是可以利用我们的专业知识、美学上的认识,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让阅读回归阅读,培养孩子们对于文字、对未知世界的感受能力?如果孩子从小有这种阅读氛围的熏陶,可能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
查杰慧(嘉兴市作家协会副秘书长):有一份调查报告显示,教师的阅读量对学生的阅读水平是有影响的,所以我觉得我们老师自身应该多读书,读好书。另外,“好书”的标准可能也在变化,对于中小学生的阅读引导也要注意方式方法。
简儿(作家):我和“好书有约”有过很多次的约会,子活动“悦读女郎”,大家满怀兴味地参加新书分享、读书交流等线下活动,到后来也不只是读书,还有插花、扎染等。在这个活动中,大家得到了启迪和成长。一个经常读书的人,他的整个精神面貌、生活处事,以及对世界的认识,都会发生变化,这其实也是阅读者的收获。
每个人对读书都有种美好的期待,也都希望自己是个读书人。除了“悦读女郎”,我们(“好书有约”)还可以搞“悦读先生”“悦读娃娃”等活动,让更多读者参与到阅读中,真正爱上阅读。
于能(嘉兴文史学者):我觉得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我们能够把思维活动转化为产品,通过信息载体,与其他人共享。好书那么多,“好书有约”为我们节省了很多选书的时间,也提供了一个分享空间。虽然说读书是很私人的事,但读到好书,读到会心处,读书人很想和其他人分享这样的快乐,“好书有约”聚集了尽情交流的读书群体。我希望“好书有约”一直办下去,建议以后的活动不一定全都邀请名家,也可以邀请普通人说说阅读心得,类似于“听我谈读书”,名家固然让人仰望,但普通人的读书感受也很珍贵,尤其是坚持阅读很多年的人。我觉得读书,“坚持”最重要,坚持去读书,一定会有收获。
沈怡(嘉报集团资深设计):因为疫情,“好书有约”线下活动少了,“好书有约”这么好的品牌,活动一定要多做,可以开辟网上直播,比如请些作家在家里做直播,或者找个小的场地,搞少数人参与的直播。在现在防疫常态化的情况下,“好书有约”仍旧可以好好做下去。
卞君君(吴越电子音像出版有限公司总经理):现在城市里有各种书吧和咖啡吧,很多时候人们是在享受氛围,真正读书的人不多,所以一本好书是需要很强的“编辑力”的。作为出版行业的工作者,我对书本的排版装帧很在意。《好书有约》在版式、装帧、纸张等各方面都非常精美。我想,当下的生活中,无论是写书出书还是读书,都需要情怀,我们就一起继续做好这项充满情怀的事业吧!
《好书有约》后记中写道:“一个人可以走得更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读书路上,让我们继续结伴而行吧。”期待“好书有约”如杨自强所祝愿的,越办越好,成为中国读书界的一个品牌,一个传奇。
以上为好书有约资料图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