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纸上旅行

2022年01月12日 10阅读 来源:嘉兴日报

疫情再度袭来,旅行已是奢望。今年的春节,多半都要在宅家中度过。本期“热读”,我们来推荐几本富有口碑的旅行文学作品,做一场纸上旅行。

人在被隔离的时候,常常容易有孤岛之感,也更能感受到旅行的可贵。旅行的意义是什么?知名的旅行指南《孤独星球》的作者托尼·惠勒和莫林·惠勒夫妇认为旅行是一种人类的本性,也是地球生物的本性。旅途中,人类的天才智慧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旅途中,有新奇的感受,有神奇的发现,有生活的改观,有人生的超越。真正的旅行是一种人生体验。

怀着好奇之心,去接触另一个不熟悉的世界,世界是如此浩瀚与多样。只有理解了世界的复杂性,才会抛开我们的偏见,去追求事物背后的来龙去脉。那些在行走后写下的文字和观察是如此珍贵。跟着文字上路,在纸上看万千气象,也是找了一种内在的自由。

《另一片天空下:走进历史的全球之旅》

[英]诺曼·戴维斯

曾小楚

新思文化|中信出版社

一天,历史学家诺曼·戴维斯接到了来自地球另一端的讲学邀请,于是,惯常在时间中穿行的他决定踏上一场环球之旅。这段跨越五大洲、三大洋的旅程,从英国西南端开始,一路向东,直至英国人眼中的东方;而后折向南边,探访南半球印度洋和太平洋中的岛屿;接着返回北半球,在美洲停留后向东跨越大西洋,回到传统意义上的西方。戴维斯边旅行边讲学,空间拓展了他对人类历史的理解。

跨过一条条经线,戴维斯踏上异乡的土地,也步入那里的历史。在德里喧闹街道上,他思索殖民和种姓制度之下的抗争,试图理解印度这个有上千种语言、至少七大宗教文化的国家;在毛里求斯,他研究起从法语变化而来的克里奥尔语,想象近代以来,欧洲人、非洲人、印度人、华人如何跨越大片水域,来到这个一度与世隔绝、曾是渡渡鸟乐园的岛屿。

戴维斯也为旅行的空间概念再加上一个时间的维度。旅行是一门看的学问,有心的旅行者借着眼中所见发现自我,治疗固执和偏见,追求知识和美德。

《在中国大地上:搭火车旅行记》

[美]

保罗·索鲁

陈媛媛

后浪丨九州出版社

“现代旅行文学教父”保罗·索鲁是影响何伟等一代旅行作家的先行者,《在中国大地上:搭火车旅行记》记录了作者在1986年背起行囊乘火车从欧洲出发,取道西伯利亚大铁路和蒙古纵贯铁路,来到北京,在时隔六年后再次开启中国之旅的经历。

这一次,在中国境内,保罗·索鲁沿着铁路走过二十余个大小城市,他用乘坐火车的方式去了北京、上海等繁华都市,也抵达了黑龙江朗乡、新疆吐鲁番等疆界边陲。他走到中国大地上,与各种各样的人聊天,在上海人民公园英语角里练习口语的年轻人、想去做进出口生意的学生、刚刚经历过浩劫的知识分子……他用犀利幽默的口吻,一路吐槽不断,但也用冷静、理智的眼光,剖析中国人的性格,发现时代变迁下中国人的生活日常与思想变化。

该书于1988年出版,次年便获得托马斯·库克旅行文学奖,最近也出了新版。

《失落的卫星:深入中亚大陆的旅程》

刘子超

新经典文化|文汇出版社

在近代琳琅满目的中亚旅行文学中,今年也出版了一部高质量的原创中文作品,作者是记者出身的刘子超。九年间,刘子超数次深入亚洲腹地,前往神秘的邻人之国——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及土库曼斯坦——在这片处于全球化边缘和大国夹缝间的土地,展开一场过去和未来之间的寻觅之旅。

中亚这片陌生的土地在作者的笔下缓缓铺陈开来,作者漫游在山路、市场、城市、民间、文明遗址,穿插着旅途中的见闻、深入或者意外的交谈和相遇。

正如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罗新评价的那样,“宽广的接触面,鲜活的时代感,颇有时间深度的历史思考,加上淡定得有点舞台感的冷静叙述,几乎各个方面都为今后的旅行写作树立起标杆。”

《奥州小路》

[日]松尾芭蕉

陈岩

译林出版社

《奥州小路》是日本江户时代著名的俳谐师“俳圣”松尾芭蕉所著的纪行文,是他的传世之作。

一六八○年,三十六岁的松尾宗房离开早已诗才享誉盛名的江户来到远离喧嚣的深川,打算于此隐居。两年后,一场大火毁掉了他的小院,同年又在母亲过世的影响下,早已不惑之年的松尾芭蕉从此开始了长达十年的云游,直到生命的终点。

一六八九年,松尾芭蕉决定带着自己的弟子河合曾良追随五百年前诗僧西行法师的吟游路线,由深川出发,徒步北上穿过本州岛,行程两千四百余公里,最终历时六个月到达此行终点大垣。而后,松尾芭蕉将这次旅行沿途所作的笔记与诗词整理成书,这便是《奥州小道》。

《我的探险生涯》

[瑞典]斯文·赫定

李宛蓉

人民文学出版社

“西域探险之父”,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曾五度来到中国,于1885年夏展开首次亚洲之旅,由俄属中亚进入波斯,逐步走向亚洲心脏地带。五年后,他跟随一支驼队从俄国东部小城抵达中国边陲重镇喀什,这次行程让他与中国的新疆、西藏地区结下不解之缘。又过了三年,赫定再度造访中亚进行探险考察,重点是塔里木地区;之后,他多次深入中国西域与穷山恶水搏斗,试图攀登“冰山之父”慕士塔格峰,挑战“死亡之地”塔克拉玛干沙漠,其中最受世人瞩目的成就是发现楼兰古城,以及重新界定罗布泊的位置。

斯文·赫定在中亚探险史上的地位无人可撼动,他第一次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时候,才三十岁。他发现楼兰古城的时候,三十五岁。他沿神山冈仁波齐峰攀登,最终发现恒河源头的时候,是四十二岁。美国空军在阿富汗战争时期使用的导航信息,依旧基于斯文·赫定于二十世纪初绘制的中亚地图集。在这本回忆录中,这位传奇人物从头讲述自己的一生。

《夜航西飞》

[英]

柏瑞尔·马卡姆

陶立夏

99读书人|人民文学出版社

《夜航西飞》以二十世纪二十至三十年代的肯尼亚为背景,再现了作者在非洲的生活,柏瑞尔·马卡姆以非常动人的文字,铺陈出她在非洲度过的童年、她参与狩猎的情景、她与当地土著的情谊、她训练赛马的过程,以及她独自驾驶单翼双座木螺旋桨飞机,在东部非洲从事职业飞行并组织猎队搜寻大象踪迹的往事;还详细描述了她从非洲驾机回英国沿途所遭遇到的政治与自然险阻;最后更记录了她在一九三六年九月独自驾机从英国飞越大西洋直抵北美的经过。

《夜航西飞》充满诱惑与神秘。用译者的话说:“一言以蔽之,这本书是由三十年非洲岁月串联起来的片段回忆,从童年到一九三六年,讲述一位精彩女性的人生。”

《爱尔兰之旅》

[德]海因里希·伯尔

刘兴华

99读书人|上海文艺出版社

这本书是197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海因里希·伯尔的经典之作,是他于1957年创作的游记。爱尔兰是一个令人着迷的国度,无数作家都曾描写过这个风情多姿的地方。本书中记录了伯尔三次游历爱尔兰的点滴感触,描写了动人的爱尔兰风情,神秘的凯尔特文化,以及爱尔兰大地上的众生相,被誉为“二十世纪最富同情心的散文杰作”。

《中国册页》

黑陶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册页》是作家黑陶的文化行旅笔记,从作者熟悉的江南水乡到辽阔的大江南北,黄河上下,直至青藏高原,既有我们所熟知的大江名川,如雅鲁藏布江、黄鹤楼等,也有一些不知名的山河风景,如一个中国东部丘陵之间的小县城,到处都留下了黑陶自由的足迹和他的所思所想。

黑陶作为一位虔诚的汉字旅人,用心触摸走过每一寸土地,呈现真实而令人动容的大地——河山一页页翻过,像翻阅一本地道而纯正的中国册页。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