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姜晓丽
【优秀建议内容】
《关于加快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建议》: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则是文化实现教化功能与娱乐功能的重要载体,是发掘、弘扬、优化、保护和丰富文化的有效途径。以文化为内容、旅游为平台的文化旅游产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促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是旅游发展的大趋势。嘉兴要以庆祝建党百年为契机,更加需要加快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
实现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嘉兴要发挥红色旅游独特作用,改进创新红色旅游宣讲和展陈方式,推广红色景点景区研学旅行活动,实施红色旅游发展工程,着力改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基础设施条件。要提升文化旅游产品文化品质和内涵,组织开展群众参与性强的文化旅游活动,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品质高、信誉好的品牌主题公园。同时,加大资金政策支持力度,推动形成政府资金引导联动、各类社会资本广泛参与的投资模式。
【背后故事】
将红色基因融入沉浸式旅游
作为红船起航地的嘉兴,红色旅游一直是嘉兴旅游业的一大特色。但来嘉兴旅游的人大多是到南湖游一游,南湖革命纪念馆看一看就转战乌镇、西塘等地去看其他风景了,在嘉兴市区停留时间短。
关于原因,市人大代表、南湖区文化馆舞蹈干部黄珏分析道,“白天看景,晚上走人”,就算住下来,最多也就一晚,这种情况在嘉兴市区比较普遍,主要是因为嘉兴的旅游活动以观光为主,缺少参与性和娱乐性,造成游客停留时间短。同时也缺少文化旅游的融合,城市带给人的历史文化底蕴的感观不够,缺乏吸引他们继续留下的魅力。
问及为何会提出这个建议,黄珏表示,她也去过很多地方旅游,一些旅游城市或者景区会用一场具有地方特色的实景演出来留住游客,还有些地方会将城市的文化更好地融入旅游景区和旅游体验中,比如井冈山自2008年实景演出的《井冈山》,公演十多年来反响一直很好,井冈山的红色教育培训也很有特色,学员们可以到红军挑粮小道上,扛着红旗、挑着扁担、穿着红军服体验当年红军挑粮上山的艰辛与不易;也可以在荆竹山景区,背上干粮袋、打上绑腿、背上步枪,进行铁纪教育、穿越峡谷等实地红色演练……这种现场感受和体验互动多元融合的培训模式,可以让游客身临其境,更好地感受这个城市的文化底蕴。
“我想,嘉兴如果也能有更多结合本地特色的沉浸式体验,有更多融合红色文化的旅游产品,就能让游客在初步了解嘉兴历史文化的同时,愿意留下来更好地感受嘉兴的城市底蕴。”黄珏介绍,嘉兴精心打造的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新时代“重走一大路”与她的想法不谋而合,从老火车站片区到狮子汇渡口,再到兰溪会馆等,重现“一大路”历史场景。
令黄珏感到惊喜的是,她的建议提出后不久,嘉兴提出全力打造红色旅游标杆城市,市委、市政府出台《红色旅游标杆城市三年行动计划》,以规划引领、核心竞争力提升等“八大工程”实施推进。嘉兴还推出了嘉兴红色旅游2.0版宣传册,将重点红色旅游景区(点)从42个拓展至70个,并进一步完善“首创之旅”“奋斗之旅”“奉献之旅”3大主题12条精品游线。
“希望嘉兴的文旅融合步子走得更快、更深入,很期待一个红色文化和红色旅游紧密结合、文旅更融合的品质嘉兴!”黄珏说。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