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乡村文化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文化作为一种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以其先导性、战略性,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精神激励、智慧支持和道德滋养。
近年来,王江泾镇把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作为文化惠民、助推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挖掘、传承乡村传统文化资源,将优秀节目送到基层,丰富和活跃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向社会传递正能量,为推动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持。
弘扬传承本土非遗文化
近日,走进王江泾镇古塘村的施顺观灶画工作室,只见里面放置着一个个别具特色的灶头,每个灶头上都画有各种象征吉祥富贵的图案与文字的灶画。嘉兴灶画省级非遗传承人施顺观正在为王江泾镇古塘村的孩子们培训灶头画。
作为民间艺术的灶画,有着几百年的传承历史,而且形态各异、多姿多彩,不仅丰富了江南水乡的民间文化,也美化了农家的厨房。为了更好地传承、发扬灶画,王江泾镇专门成立了施顺观灶画工作室,设立展示馆、体验馆等相关场所,满足创作、展览展示、教学交流等需要,并聘请施顺观为工作室领衔人,将其徒弟纳入为工作室成员。
自施顺观灶画工作室成立以来,施顺观经常性地利用周末、假期等时间开展“非遗传承人”研习活动,参加的对象涵盖广泛,有小朋友、青年及外国友人等。同时,施顺观创作的灶画图册、灶画扇、灶头变迁历史系列作品等用于工作室的展示展览。
除了灶画,盘扣作为一项民间工艺也深受大家喜爱,细腻的纹路,精美的做工,总能让人感觉到手艺人的独具匠心。为了更好地传承盘扣技艺,王江泾镇成立了林彬手工盘扣工作室,林彬作为盘扣工艺大师,带领学员和古塘村村民挖掘当地文化,推出了江南风情系列、红船系列等多款盘扣工艺品,让盘扣制作技艺得到传承。
在民间手工艺渐行渐远的现代社会,嘉兴市文化名师工作室的建立为王江泾乡村文化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我们镇依托2个工作室吸纳培养一批灶画、盘扣人才,扩大艺人队伍,同时通过作品创作、展览展示、传习交流等一系列活动,为乡村文化人才培养开辟了新的渠道。”王江泾镇相关负责人说。
除此之外,如今在王江泾镇,一座座农村文化礼堂正成为乡村的文化地标,垒筑起农民的精神家园,不断充实着乡村文化的传统与内涵。智慧书房、礼堂书屋、百姓健身房等文体设施建设,充分激发乡土文化正能量,满足村民多样的文化需求,使村民在文化惠泽中收获教益、受到教育,展现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培育壮大业余文艺团队
群众业余文艺团队是公共文化服务的载体,以其群众基础的广泛性、文化参与的自觉性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力,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精神生活的重要支点。随着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王江泾镇业余文艺团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业余文艺团队日益活跃起来,在乡村文化建设进程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推动本土业余文艺团队的培育和孵化,王江泾镇出台了《王江泾镇业余文艺团队管理办法》,通过资金补贴、场地支持、精品创作、培训辅导等方式,积极搭建平台,形成了一批以优质业余文艺团队为主要力量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
“乡村文化活动要贴近百姓生活,以百姓关注的题材为切入点展开创作,通过文字、音乐、舞蹈等形式使美好的乡音、乡情得以展现,使乡村文化作品更加聚人气、接地气。”王江镇相关负责人说,他们会选送部分业余文艺团队中的骨干参加上级培训,如秀洲区舞蹈培训、群文戏剧表演培训、群文故事辅导培训等各类艺术培训,提高业余文艺团队艺术水平。
连续9年举办“长虹碧波”民间文艺比赛;每年开展70场送戏下乡、400多场电影下乡等流动文化服务;举办书画展、农民画展、摄影展等展览;开展“我的艺术梦”公益培训……王江泾镇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为依托,定期举办包括百姓微舞台、送戏下乡、广场舞比赛等各类演出、活动,把舞台搭到群众家门口,让群众足不出村就可以享受到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让群众更有获得感。
业余文艺团队是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
大批业余文艺团队活跃在乡间舞台,成为乡村文化建设和发展的助推器。目前,王江泾镇大部分村(社区)都组建了3支及以上的业余文艺团队,个别村达到6支,部分业余文艺团队的节目多次参与市、区文艺汇演并获奖。
“通过组织乡村业余文艺队、开展经常性群众文艺活动等方式,影响和带动更多农民群众参与到乡村文艺活动中来,不断提升乡风文明,助推乡村振兴。”王江泾镇相关负责人说。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