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农业高质量发展,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是“国之大者”。
近年来,上虞区持续增强农业科技含量,创新与省农科院的“院地合作”机制,陆续引进水果、水稻、水产新品种与新技术30余个,实施新一轮“院地合作”项目13个。上虞区成功培育省级农业科技园区1个、农业“星创天地”示范基地3个。创建农业“机器换人”示范乡镇2个、示范基地9个,全区农机总动力达38.75万千瓦,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8.73%,成为全国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县。
今年初以来,上虞区农业农村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要求,积极部署实施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双强行动”,打好农业高质量发展攻坚战,为扎实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市域样板奠定“三农”基础。
目前,上虞区以总投资达4.26亿元的12个重点项目为载体,开启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双强”行动,已成功创建省级优秀案例1个,小精农机等3个案例获得市级优秀推荐。
科技强农
现代农业插上“智慧之翼”
科技的突飞猛进,为农业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数字农业,为传统农业提质增效提供现代化解决方案。
走进位于丁宅乡管溪岸边的区都市农创智谷项目工地,可见大片创客种业大棚规模初具。该项目由上虞区农业农村局于去年投入2050万元开始建设,目前即将竣工。该项目是面向青年农创客搭建的专属平台,设有玻璃温室5亩、智能化连栋大棚45亩、全域水肥一体化等农业设施工程,种植种类、方式方法均由省农科院专家指点,致力打造集创客孵化、成果转化、示范推广等功能于一体的农业综合性园区,具有上虞辨识度的共富新平台。
而在丁宅乡下宅村丰章公路一侧的数字农业综合体项目正在有序推进。该项目由上虞区供销总社投资1.53亿元,建设一个占地26.5亩,集数字农业管理中心、为农服务中心、小镇客厅、智能保鲜储藏平台、农村电子商务基地及配套餐饮休闲服务区等功能于一体的数字农业综合体,建成特色果品产销、观光工厂、青年驿站、乡村素拓综合体,成为上虞“南花园”门户。其中,数字农业管理中心作为承载该区“四季仙果”产业数字化示范建设项目的综合平台,将对全区的“四季仙果”产业起到辐射和带动作用。
在今年8月召开的全省农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浙江农发集团上虞公司建设的雾耕植物工厂入选全省农业科技强农、机械强农优秀案例。
该植物工厂为浙江农发现代雾耕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项目,占地126亩,主要以规模化生产基地应用数字农业为主,打造以种子种苗生产、繁育、推广为核心,以雾耕技术、垂直农业、数字技术、智慧温室为主要生产方式的植物工厂。项目建设9座鸟巢形植物工厂、1座土楼形植物工厂和1座金字塔形植物工厂,并配套建设蔬菜冷藏仓库及数字化管控中心等园区管理设施用房。
在雾耕植物工厂内,立体式栽培架上一株株叶菜长势良好。“工厂建设有全智能控制的植物高效生产系统,每种瓜果蔬菜营养液的配比全部通过电脑自动调节,形成标准化生产,促进农业生产提质增效。”该厂相关负责人说,通过工厂化雾培可提高耕作效率5~8倍以上,叶菜年均产量可达50吨/亩,是普通种植的7倍多,且雾耕产品养分含量大大增加。项目于今年1月开始建设,计划于明年8月竣工,投产后将形成年产3000吨叶菜瓜果生产能力,年新增销售收入4900万元。
今年7月,大通农场推出果蔬“云棚”新品种试验培育基地,占地1600平方米,集种苗引进、蔬菜种植、新品种展示、试验、示范、推广于一体,分成熟品种展示区、新品种试验区、新品种中型培育区、植物工厂和蔬菜研学园艺区等。根据作物需要,“云棚”能自动调节湿度、温度、光照等,进行自动浇水、施肥施药管理,实现水、光、肥一体化智能管理。管理人员只需打开手机App,指尖轻点,就可轻松种植。目前,基地试验培育成功10多个新品种,是当地之前没有栽种而如今又有市场需求的好品种。
“我希望更多的优良品种、新技术在基地生产和试点,并最终将‘试验田’的成果搬进农户的大田,为农户架起致富桥。”农场负责人胡友娣说。
机械强农
传统农业跑出“工业速度”
今年4月,在浙江农业之最水稻机械插秧擂台赛上,上虞区的浙江小精农机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插秧机获得第三名,而前两名都是日资品牌机,标志着“小精农机”不仅撬开了资深“洋品牌”控制的国内市场,也赢得了自己的立足之地。
据了解,成立于2006年的“小精农机”立足浙江农耕条件,着眼上虞水稻优势产业,引进日本一流插秧机制造团队,累计投入资金已达2亿余元,聚力研发适合国情的水稻插秧机。目前,已创新发明专利40余项,并规模量产2行、4行、6行、8行、10行手扶式水稻插秧机和高速乘坐式水稻插秧机产品,成为国内同行企业中产品系列最全,适应面最广的技术领先型生产企业。其中,手扶式轻型水稻插秧机被认定为国家级重点新产品,已覆盖全国各主要水稻产区,还远销伊朗、泰国等地。
今年,浙江小精农机制造有限公司与强视(上海)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投入1亿元,共同开发年产2万台农业机器人、产值1.5亿元的重大项目,项目主要产品有割草机器人和打药机器人。通过该项目,公司与国家林草局、成都天府绿道建设投资集团等单位达成合作协议,将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传统农业,让农业插上智能的翅膀。
近日,小越街道一处家庭农场偌大碧绿的晚稻田上空,3架无人机在往返穿梭低空飞行作业。这是“飞防联盟”的专业技术人员在利用无人机帮助农户进行晚稻病虫害防治。
飞防联盟由上虞区供销合作总社与浙农集团合作组建,是一支由20名专业、精干技术人才组成的团队,提供农资供应、统防统治、飞防培训等农业社会化服务,帮助解决农忙时人、机不足的问题。这个联盟依托供销系统惠多利农资配送中心、192个农资销售网点和17家庄稼医院,吸收上虞全区22家专业防治作业队,配备37台专业飞防设备,形成一套规范化的操作流程和严格的评价标准。目前已利用无人机防治病虫害7.8万亩次,统防统治工作效率提升30%以上。
据介绍,利用飞防,不仅解决了常规施用农药精准度不高、不安全、户外高温喷药作业等问题,还使农药雾流对作物从上到下的穿透力强,飘移少,每亩减少农药用量500克左右,高效环保。飞防联盟目标是培养一批爱农业、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职业农民队伍,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
推动农业机械化,宜机化改造是关键。今年,上虞安排了两大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一是驿亭镇五夫村、联桥村等13个村投入2058.77万元,新建高标准农田6290亩,新建高效节水农田3000亩,新建机耕路13.336公里,修建机耕路1.07公里;新建生产路5.678公里;衬砌渠道13.823公里,新建灌溉泵站4座等。二是崧厦街道前庄村、雀嘴村等15个村投入1071.9万元,新建高标准农田3345亩,新建高效节水农田1693亩,田块平整翻耕5.8亩,修建排水渠道11.727公里等。
“项目建成后,不仅道路美化宽阔了,有利于机械化作业,而且排水更加通畅,产量也会大大提高。”上虞区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两大项目都进入招投标程序,下个月将全面开工,其中驿亭镇项目区直接受益农民年纯收入预计可增加112.15万元,崧厦街道项目区直接受益农民年纯收入预计可增加61.7万元。
八美行动
美丽乡村全域“迭代升级”
在陈溪乡游客中心,一曲莲花落《跟着阳明游陈溪》,用充满本土特色的嗓音,唱出了王阳明和陈溪的渊源。围绕“仙山秀水、竹隐陈溪”的全域旅游发展目标,该乡“文旅特色型”美丽城镇样板镇创建取得阶段性成效。
在崧厦街道祝温村,一个个农家小院推窗见绿、抬头赏景,各色绿植尽情舒展,花香果香令人陶醉。该街道大力推进“美丽庭院”创建,一户庭院就是一处风景,家家户户串起了美丽乡村。
美丽乡村的打造,源于“一盘棋”的统筹规划。为了更好地集聚乡村振兴共建合力,实现跨部门的联动合作,上虞区自去年起,统筹新时代美丽行动与“五星达标、3A争创”工作力量,实行专班运作,专班办公室设在区农业农村局。
美丽行动是一项系统整合、串点成线、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重大创新举措,关乎经济社会发展,顺应群众企盼。“在去年的基础上,我们今年针对聚焦不够准、力量不够足、声势不够大、变化不够快工作短板,重点从领导重视、项目牵引、营造特色、系统整合、广泛动员五大方面抓紧抓实抓细,真正以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展开新时代美丽行动。”上虞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通过细化项目清单并联推,按照“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的要求,全面启动、同步创建、尽快见效。据介绍,今年上虞新时代美丽行动投资约7.5亿元。通过美丽示范点、美丽示范带、美丽板块,从点到线再到面,打开系统整合、迭代升级的新时代上虞版“富春山居图”——
坚持“八美”行动高质量、可持续、普惠性建设,突出示范引领,率先建成一批在省、市范围内有影响力、知名度的精品网红示范点;
要素串点成线、串珠成链,宜居宜业宜游,实行纽带式发展,以“八美”要素综合集成凸显产城融合、城乡一体之美;
统筹项目、资金、资源,推动城市、农村、公路、水域、历史、文化、旅游、产业等全要素激活,实行“八美”要素全覆盖、集聚式、片区化建设,以规划布局的迭代构建全域美丽。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