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引领东风上北枝

2022年01月13日 10阅读 来源:绍兴日报

育人之道

上虞区崧厦街道金近小学

王伟标

行为困难生,往往是班主任最劳心费神的教育对象。多年的教育实践告诉我们:面对行为困难生,首先要条分缕析、分门别类,然后因势利导、有的放矢,最大程度地引领他们走上健康成长之路。

对策1

追根溯源,施以关爱

行为困难生中有部分学生存在生理或心理上的特殊性,作为教师,我们要追根溯源,破解其行为背后的诱因,然后施以关爱,因势利导,并持之以恒,有效矫正他们的行为困难。

学生小鑫动不动就发脾气,而且发脾气时谁也批评不得。他曾逃出校园,老师们只好围追堵截;他也曾爬上校园里的香樟树,任凭老师们苦口婆心地劝说也不肯下来。师生们都不敢“惹”他,也不会去“惹”他。因此,被“孤立”后的小鑫整天郁郁不乐、无精打采。

我接手小鑫所在的班级后,了解到小鑫生活在再婚家庭中。不消说,他的这种状态多少跟特殊的家庭相关。一次,小鑫又发脾气了,但在我的“软硬兼施”下,他终于愿意在发泄过后与我交流了。小鑫诉说了内心的痛苦:不能像其他同学一样,与亲生的爸爸、妈妈在一起;爸爸、妈妈离婚后无休止吵闹,又让他十分绝望;妈妈的望子成龙,使他对学习厌倦、疲惫;后爸的溺爱,又让他为所欲为……小鑫在这次脾气暴发前,我一直关爱着他,却无法走入他的内心,因为他拒绝和任何人交流。

我首先对他的处境表示理解,并且和他分享了自己成长中曾经的烦恼及处理方法。我叮嘱他首先要学会调整好自己的心情,处理好自己的学业;等到有能力的那一天,也可参与爸爸、妈妈之间矛盾的调节。我和小鑫约定,每周四为我们俩的“聊天日”。

我们说到做到,雷打不动地坚持了快一年时间。由于小鑫内心的痛苦能得到及时排解与释放,再加上其他老师和同学也对他关爱有加,他已经快一年没发脾气了,人也变得活泼、开朗了,真是令我欣慰。

对策2

抓其亮点,改变预期

在行为困难生中,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存在“破罐破摔”的心理,他们时常因行为困难而受到老师们的批评。久而久之,他们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而且面对批评也逐渐麻木,甚至自暴自弃。

面对这类学生,我们不妨先全面、深入地观察他们的言行,然后不失时机地抓住其点滴亮点,不吝表扬,给予他们自信。久而久之,改变他们对自身的预期,点亮他们的梦想,从而水到渠成地矫正行为。

小昊读六年级前可以说是属于“破罐破摔”的典型:他的作业字迹潦草,甚至许多时候是不做的;上课管不住手脚;他的课桌仿佛是垃圾场……

如果我继续走批评的老路,小昊就会继续“破罐破摔”。因此,我决定反其道而行之——表扬。在小学阶段的学生们身上,许多时候,这一招还是管用的,特别对于几乎没受到过表扬的学生来说。

一次语文课上,一个提问把学生们都难住了,唯独看上去心不在焉的小昊却答出来了,并且还答对了!我顺水推舟,大张旗鼓地表扬小昊,又是掌声,又是美言。我还故作可惜状,感叹这么聪明的脑瓜不知道在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中会不会有发光的时候。在表扬和“刺激”的双重夹击下,小昊居然表现出想“好好表现”的举止了。他举手发言的次数明显多了,我也一次不落地让他尽情展现,并送上掌声与美言。后来,鉴于小昊的发言积极,我的表扬又提升“级别”:奖励他做一星期的朗读小干部,让他代表班级在国旗下讲话……他的表现没让我和班中其他同学失望,他以前的那些不良行为不知不觉间一点点消失。

小昊的妈妈有一次告诉我,小昊现在“很想好好表现了,是她从来没想到的”。是的,如果我们能改变学生对自身发展的预期,那矫正他的行为困难不是迎刃而解了吗?

对策3

明确界线,科学引导

在行为困难生中,有小部分学生玩物成瘾。他们一旦喜欢上了某种玩物或某项活动,除了上课,就会没完没了地玩。有时,甚至连课堂上都会偷偷地玩,严重影响了自己及班级正常学习活动的开展。

面对这类学生,我们要明确告知活动的界线:哪些活动是可以玩的,哪些活动是绝对不可以玩的;什么情况下是可以玩的,什么情况下是绝对不可以玩的。对于有意义的活动,我们还可以科学引导,让其成为班级活动的“新风”,让班集体的生活更科学、更有趣、更健康。

小雅同学特别爱笑,也特别爱讲笑话。班里总能听到她爽朗地讲着笑话。她的笑话,给同学们带来了快乐和笑声,因此她的人气指数颇高。可是,小雅的笑话讲得过了“线”:课余时间不做作业,先讲笑话;同学想做作业,她让同学们先听她讲笑话。实在熬不住时,就上课偷偷给同学讲笑话。直到同学忍不住笑出声来,才“东窗事发”。

我找小雅聊天。先让小雅给我讲一个笑话,因为我说我的心情不太好。小雅真的很热情,讲的笑话也确实让我笑了好一会儿。随即,我感谢小雅。我告诉小雅,其实我们都要感谢你,因为你为班级带来了快乐和笑声,这将是我们师生很难忘的回忆。小雅也接受我的批评,知道自己没有把握好“底线”。

我并没有就此打住。因为对于毕业班的师生来说,班里有这么一个“笑话王”何尝不是件好事呢?我将计就计,询问小雅是否乐意在每节语文课快结束时讲一个主题健康、“笑点”较高的笑话,提高同学们课堂学习的“幸福指数”。对“胃口”的差事,小雅满口应允。于是,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宣布,小雅为我们班的“笑话课代表”,只要同学们课堂表现不错,就可以在课堂上听小雅讲一个笑话,此举一呼百应。

小雅的笑话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士气”,丰富了学生们的学习生活,她本人也不再是“骚扰大王”了。可谓一举多赢。

“雄关漫道真如铁”,面对行为困难生,我们不要嫌弃,不必沮丧。只要我们悉心甄别,用心引导,全心投入,就能迎来他们化茧成蝶的美丽瞬间!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