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士雄
鲁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外国读者或者研究者阅读鲁迅作品时,多少存在着一些障碍,除却语言文字、社会历史背景的理解障碍,更有地域文化的障碍——方言俚语、风土习俗、乡邦人物。还有周氏家族的兴衰,这些都与鲁迅思想和创作历程相关,自然引发外国研究者的关注。
裘士雄在绍兴鲁迅纪念馆工作30多年,担任过馆长,是绍兴鲁迅研究的大家,一贯乐于助人,所以海外的咨询者众多,鸿雁往来者,有来自日本、韩国、美国、英国、加拿大、丹麦等的,有学术泰斗型人物,如丸山昇、竹内实,也有第一流的学者,如丸尾常喜、木山英雄、北冈正子,等等,裘士雄视回信为“外事”工作,其实这更是一种中外人文交流。
9月25日是鲁迅诞辰140周年,裘士雄把30多年来珍藏的远方来信结集成书,收集了68位外国学者、友人的212封信函。现撷取部分以飨读者。
丸山昇(1931-2006),日本知名汉学家、翻译家、中国研究大家,在东京大学等名校任教授。他非常热爱中国及其文化,非常热爱鲁迅及其故乡和越文化。
尊敬的先生:
《鲁迅的世界与世界的鲁迅》昨天收到了。您不但容许我冒昧的要求,还在百忙中特意寄来这部有历史意义的书,我由衷表示感谢。
一月底,我的老朋友又是鲁迅研究专家伊藤虎丸因病去世。我去吊唁的路上也摔倒了一次,幸好骨头没有受伤,到了三月的现在,还得用手杖,不方便。盼望再有一次访问绍兴,能向您和贵馆的专家们请教,交换意见。
还有一个要道谢的事情。前年秋天我参加那次学会,参观鲁迅的故家,尤其能看见日常未公开的朱安女士的卧房,留下深刻印象。参观完,我要走出故居时,门口的馆员要我在签名簿上签名。我没有思想准备,而且认为我写字写得很不好,着慌极了。推辞不了,下了决心要把我最喜爱的鲁迅的诗《答客诮》写下来过这门关。可是,虽提起笔来,本来记住的诗句也一时记不出来了。签名簿本来是很美丽的,我把它弄脏了,到了现在仍觉得惭愧又抱歉。请您原谅我的失礼为荷。
我们常常怀念绍兴,希望以后常常联系。
敬祝
身体健康,工作顺利。贵馆的事业日益发展!
日本东京
丸山昇
二OO三年三月二日
二
丸尾常喜(1937-2008),日本熊本县人。日本著名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及鲁迅研究学者,在日本被称为“丸尾鲁迅”。退休前在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任教授,日本中国学会理事长。
先生:
到了三月,绍兴怎样?油菜花开了没有?您怎样?大概是仍忙于工作吧。
《鲁迅全集》全十六卷,早已收到。这次我既没出钱又没出力,本没有资格收到这样的厚意。非常惭愧,我希望将来能做什么工作帮忙您。现在只能道谢。
《绍兴酒文化》也已收到。你们的学术工作陆续完成,向全世界弘扬绍兴文化。我通过研究鲁迅和周作人等人,研究中国文化,同时也通过绍兴和绍兴的人民生活来研究中国民间生活。当然这不过是入门,但是这个入门很丰富,很有效。我非常喜欢绍兴。松冈说他即将去绍兴。我很想跟他一起去。但是这次著书还没完成,不能去。
敬礼
文安和自爱!
丸尾常喜
一九九一年三月四日
三
木山英雄,1934年生于日本东京,东京大学毕业后任教于国立一桥大学,教授退休后在神奈川大学执教。著作有《人歌人哭大旗前》《北京苦住庵记——日中战争时代的周作人》《读鲁迅〈野草〉》等,译有《山海经》、《故事新编》(鲁迅)、《日本文化谈》(周作人)、《鲁迅笔下的绍兴风情》等。
先生:
久疏问候,近况如何?
我年轻的同行松冈俊裕君不久访问贵馆,现借此机会奉呈几项问题和请求如左:
目连戏场次匾的照片,能否再见寄其负片?
背面记有“苏州博物馆”的菩萨照片,是否老郎菩萨?其胸前的图形东西是什么?
六龄童先生的自传已否出版?前所询陈桥驿先生的论文已否发表?
《绍兴同仁学校创办历史》(《绍兴史迹风土丛谈》第十九册)能否复印见寄?
下列的刊物,烦请继续代购:《绍兴文史资料》第五辑以后、《绍兴文史资料选辑》第四、六辑以及第八辑以后。《宁波文史资料》第五辑以后。
见寄的方法一任您判断,如有不便,也不妨暂时留在您那儿。复印、代购的费用,现已嘱松冈君代付。手头偶有若干邮票,附寄以备它日烦寄资料等之用。
我不胜忧虑,这些事务或会影响到您们乡土研究的进程。
匆此并祝
撰安
木山英雄
上
一九八九年八月二十三日
四
菅野俊作,日本山形县人,早年就读上海东亚同文书院。生前系日本东北大学名誉教授、仙台市鲁迅显彰会发起人,毕生从事日中友好事业。
绍兴鲁迅纪念馆馆长先生:
仙台的梅花正盛开着,谅绍兴不久会迎来桃花、油菜花盛开的季节。
纪念鲁迅先生诞生110周年之际,您承蒙参加研讨会,非常感谢!由于当时适逢“鲁迅之碑”献花仪式和鼓励中国留学生的会议,我没法同您畅谈交流,很遗憾。现随承附上我个人名片,如背面所列,我担任日中友好协会理事长、仙台市鲁迅显彰会发起人。
我是鲁迅先生曾经教过书的上海虹梅上东亚同文书院的毕业生,1940-1944年在现上海交通大学读书的。战后的1960年和1966年跟许广平女士,1977年跟周建人先生交谈过。又在仙台纪念鲁迅逝世40周年的展览会上同周海婴先生、章贵先生交流过。鲁迅四个孙子孙女中有三个常在仙台过夜的。
去年开始,曾为以仙台市民为对象的听众讲《鲁迅和中国》的课,一些听讲者大多是中年妇女,准备组团于5月13日至20日访问鲁迅故乡绍兴、上海等地。当他们访问绍兴鲁迅纪念馆的时候,请多关照。并请向章贵先生转告一下。
1989年,我想专为中国留学生(现有400余人住在仙台),自费及借款建造了一所十间房间的思源寮公寓,总共15名入住者中,3年时间产生了3个博士。博士当中有2人现担任东北大学教员。
以此思源寮为舞台,与中国四川电视台和日本仙台东日本电视台合作制作了一小时节目,叫做《惜别·鲁迅以及现在的中国留学生》,面向全国播放。又,在NHK等电视台和各地报社都作了报道。于是,今年6月份获得社会公益奖,11月又获得日中学院仓石奖,贵国《光明日报》也有介绍。然后,我收到很多人要求我作留日担保人,部分信件随函附上,请笑览。
特此函告
菅野俊作
敬上
一九九二年二月二十七日
五
卜立德(1937-),英国人,香港中文大学翻译学教授,为创作《鲁迅正传》曾来绍采访考察。
先生足下:
这次绍兴之行,收获不小,感谢您帮忙。
有一件事尚未澄清,还烦您拨冗解释内情,就是1919年周家卖掉新台门是怎么处理的。
据知,1919年间,住新台门的几房周家族人商妥出手卖给姓朱的,但我不知道朱家是几月收契付钱的。《鲁迅日记》九月三日有“得三弟信并汇券千”的记录,大概是他兴房所分到的售屋钱。可是鲁迅家人同年十二月才搬出去。按理说,这才算是朱家收房屋讫,是不是朱家这时付了第二次钱?如果是,那么兴房他们也应该再领一分,但《鲁迅日记》并没有这样的记录。
《鲁迅在绍兴》一书(第)35页有周家六房人同意卖房子,“共计售价一万二千元”的说法;这么一来,如平分的话,每房要拿二千元。鲁迅那一房(也就是他们三兄弟)到底拿到多少钱,有没有资料说明?
还有一层,即鲁迅在北京买八道湾的房子,十一月四日付完了三千元左右的房价,以后也付了很多翻修小账。除了上述一千元和借来少许外,不知道这两三千元是哪来的,是否用他本人的积蓄?假如是,那么八道湾那家不是主要属于他的呢?他还会轻意(易)放弃吗?
通过细节可以看出人的性情,希望有法子解答这几个问题。
顺请
学安
弟
卜立德
上
一九九九年九月六日
六
朱梅,丹麦王国哥本哈根大学教师,研究吉普赛人颇有成就。1998年,她曾专程来绍开座谈会,实地考察绍兴堕民的前世与今生。
馆长:
很高兴在绍兴认识您。绍兴和绍兴人给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回到哥本哈根后就忙着准备开学,拖到今天才抽出时间给您写信。随信附上开堕民(研究)座谈会的一张照片作纪念品。还有附上提到您写的关于堕民资料的一篇英语文章。
回丹麦后马上开始整理我在绍兴搜集的资料。资料很丰富,很有价值的。很希望我能够写关于堕民的一篇好文章给能读英语的读者看。
我也该再谢谢您提供给我关于鲁迅的资料。对我翻译他的小说很有帮助。
在绍兴由于您的帮助,我的研究项目很成功,很希望将来能够有机会多多合作。
祝身体好!
朱梅
一九九九年三月二十四日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