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千年始宁,诗路明珠,聚三县之精气,扼嵊北之大门,从古至今,三界便是一个充满诗情之地。
近年来,嵊州市三界镇牢牢把握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这一重大历史机遇,全力构建集高铁、港口、高速、国道于一体的立体交通大网络,坚持工业化与城镇化“双轮驱动”,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区域形象双提升,紧密对话长三角,融入大湾区。
如今,肩负着助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新使命,三界镇正努力建成首位度最高的湾区产业承接区,一个集现代化、信息化、低碳生态型为一体的高新产业新城正在快速崛起。
“四纵五横”构建立体交通网
“家门口就能上高速、坐高铁,我们正是看中三界镇优越的区位优势而落户这里的。”在嵊州经济开发区(高新园区)三界片区的宏创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总经理邢含玉指着忙碌的生产线说,作为一家从上海落户嵊州的企业,这里便捷的区位优势、良好的创业环境以及日益成熟的商住区,对公司发展将有很大助力。
三界镇处于浙江省“一小时经济圈”,向北与上虞区接壤,西北与柯桥区相邻,上三高速、104国道交汇于此,还是嵊州离嘉绍大桥、绍兴滨海新区和上海最近的区域,区位优势得天独厚。特别是杭台高铁在三界设立“嵊州北站”,使这里成为加速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跨空间”对话杭绍台地区的标志性交通枢纽。
“预计9月底完成2个停车场及站前道路沥青摊铺,10月底完成管线预埋、广场铺装以及管理用房等附属设施建设,11月底完成绿化种植、路灯安装、路牌安装等扫尾工作,从而具备投入运行条件。”三界镇规划建设科科长龚泽民说,嵊州北站站前广场占地50亩,包括站前广场景观、站前道路、大型停车场、私家车停车场等公共设施。
高铁为三界镇发展提速,码头则带来了“宽度”,使该镇的交通网络更加立体化。在曹娥江上游,三界大桥南侧,绍兴港嵊州港区中心作业区码头工程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作为绍兴港七大港区之一,该港口建有6个500吨级泊位,沿岸连续布置。码头水工结构按照1000吨级标准,年吞吐量175万吨、集装箱两万TEU。另外,还将配套建设陆域堆场、道路、生产及生活辅助建筑等设施,陆域面积约216亩。
除此以外,一条长6公里、宽38米,连接绍兴港嵊州港区中心作业区码头、嵊州北站和嵊州经济开发区(高新园区)三界片区三大节点的疏港大通道也在紧张施工中,集高铁、货运码头、高速道口于一体的嵊新物流集散中心在三界逐渐形成。未来,该镇将形成以疏港大通道为主轴,沿航运码头、上三线高速三界出口、高铁站、104国道沿线的“三节点一沿线”,构筑集镇“外联内畅”交通路网,两年内完成疏港大通道、发展大道、纵一、纵二、纵三以及4条横支路,形成集镇四纵五横路网格局。
“铁路、公路、水路构建的大交通格局,为人们优质出行提供了更多选择,也使三界成为嵊州‘走出去、引进来’的重要窗口,能更好对话杭绍台地区。”三界镇主要负责人表示。
项目集聚共建高端大平台
走进位于嵊州经济开发区(高新园区)三界片区的临杭高端装备智能制造工业园,只见许多企业已经快马加鞭抓紧生产。“这里主要承接杭州市优质汽车轴承、轮毂单元、轴承万向节等生产企业,已有16家企业入驻,上半年已有2家新建投产企业成为规模以上企业,今年有望实现小升规10家,全面建成投产后预计将实现年产值30亿元以上。”三界镇负责工业的副镇长张楠说。
建设“园中园”优势互补,企业“抱团”发展资源共享,三界镇的这一定位成为吸引大量优质企业驻足的“金字招牌”。除了临杭高端装备智能制造工业园,该镇还将打造多肽产业园、绿色建筑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等,将有效实现产业链条式拓展,强化不同类型企业和组织间的利益联结。当下,27个工业项目正在火热建设中,园区“一天一个样”,变化日新月异。
新兴产业蓄势待发,传统产业厚积薄发。近年来,三界镇基本形成了以链轮厨具为主导、茶叶建材为特色、智能制造和新材料为新增长点的支柱产业格局,充分发挥中国三大链轮出口基地之一、嵊州市厨具产业发源地、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等优势,吸引了一大批优质项目签约落地。为更好地承接适合该镇发展战略的优势企业,不断引进来自上海、杭州等地的创新资源,到今年底,三界镇基本建成合计总投资超百亿元、建筑总面积达90万平方米的首个千亩产业园。2025年底,还将形成工业产值达200亿元以上的湾区高能级大平台,通过打造一条完善的全产业链,张开怀抱广纳“高精尖”项目。
良好的基础建设和服务保障,对产业集聚至关重要。浙能集团的天然气供气工程、发展大道东路等8个项目均已完工,站前广场、纵一路北段及配套工程、建筑产业园排涝工程等项目稳步推进,园区功能日趋完善,承载功能得到极大增强。为更及时、更全面掌握项目建设情况,三界镇建立了“三服务”问题、责任、落实三张清单,班子成员主动介入,通过设立重点项目汇总表,利用大数据精准分析各项目在各阶段可能面临的困难。了解企业发展的“痛点”“难点”后,镇里安排骨干成员为每个项目组建专门的工作团队,驻企服务员提前介入,多方协调立知立办,倒排项目工期节点并高效推进,让企业发展如鱼得水。
产城融合构建生态都市圈
“趁着这几天天气好,带上家人来这里体验一下采摘游,呼吸新鲜空气。”近日,市民王先生带着孩子到三界镇浙江飞翼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农业基地,体验蔬果采摘和亲子游。
浙江飞翼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是一家集优质农产品种植加工、销售配送、观光休闲和科普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业基地,有种养殖基地10000多亩,蔬菜品种多达100多个,水果有葡萄、桑葚、樱桃、梨、水蜜桃、黄桃、火龙果等10多个品种。作为目前长三角地区单体规模最大、科技含量最高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之一,这里每年都会吸引大量游客。
无独有偶,网易味央(嵊州)现代农业生态产业园也落户三界镇,计划建成年出栏10万头的大规模现代化生猪养殖基地。该基地将采用多种环保处理技术,将有机肥和沼液用于蔬果种植,农作物通过液态料饲喂设备供猪食用,实现种养循环一体化。这些低碳环保的绿色项目是该镇“两条腿走路”,兼顾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的积极探索与有益尝试。
如果说三界镇核心区块是工业升级的“主战场”,那么三界老镇区就是展现地域特色的“门面担当”,两者相得益彰融合共进。今年,三界镇开始修编《始宁千年古镇总体规划》和《浙东唐诗之路核心区(嵊州)旅游规划》,整合谢灵运垂钓处、清风庙等历史遗迹开发旅游资源,谋划推动高品质农旅项目。
“我们遵循‘显山露水’‘依山亲水’原则,利用历史古镇的文化底蕴和山水风光的自然特色,把老镇区打造成为具有三界地域特色的水、岸、堤、山相互融贯的现代化魅力小城。”三界镇相关负责人说。
作为浙东唐诗之路的核心区,三界镇在发展工业经济的基础上,切实利用自身资源提升区域风貌。茶源小镇规划的落实,曹娥江、剡溪水域治理保护,南街、北街板块风貌提升,开发始宁老街、浙东唐诗之路魏晋遗风……以美丽城镇样板镇创建工作为契机,三界镇在原有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基础上全面提升,打造省级小城镇样板乡镇2.0版本。
与此同时,按照加快成为首位度最高的湾区产业承接区的目标,完善《嵊州市湾区产业园经济发展规划》,制定实施融入大湾区建设行动方案,提出“以杭台高铁嵊州北站为核心,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优化产业发展、商贸服务、教育卫生等基础配套”的工作计划,重点规划实施高铁站以东占地2000亩左右的高铁新城开发,建设一批地标性的高新发展大厦、乡贤大厦等现代服务楼群,配套商贸服务、教育卫生等,实现产业和城市功能融合发展。
征程乍起,满目葱茏。一个集路网交通枢纽、商贸服务终端、文旅休闲地标等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新城正在加速形成。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