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河北石家庄黄庄公寓集中隔离场所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每到夜晚,工地上空总会升起一架架照明无人机,把昏暗的场地照得如同白昼,让挑灯夜战的建设者们正常作业。
建设者们或许不知道,这场“点亮夜空”的援助行动,发起者是一家来自千里之外的柯桥企业——浙江极客桥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该企业成立于2015年,专注于研发生产无人机等高端智能装备,照明无人机便是其拳头产品之一。
2020年初,“极客桥”曾派出志愿者连夜出发,把6架照明无人机送到武汉,支援“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工地的夜间施工。约一年后,“极客桥”再次出手,在黄庄公寓隔离场所开建3天内,先后送去了16架照明无人机。
照明无人机照亮工地
1月14日上午8时许,得知河北举全省之力建设黄庄公寓隔离场所,数千名建设者24小时不停歇地施工,“极客桥”董事长胡克飞立刻决定增援。
这种紧张感,胡克飞很熟悉。约一年前,当他决定支援“火神山”和“雷神山”建设时,也是本能地催着自己“快一点,再快一点。”因为他知道,越大的工地,灯光越不好布置,要是有照明无人机灵活补光,建设进度能快不少。
当天下午6时25分,2架照明无人机送达黄庄公寓隔离场所工地,这是胡克飞通过手机“遥控”指挥,从河北客户那里调的货。晚上10时,极客桥(北京)科技创新有限公司的4架照明无人机也顺利送达。一整天,胡克飞建起的“石家庄抗疫隔离点夜间照明支援”微信群里更新了300多条消息。
当晚,石家庄志愿者在工地试用照明无人机。“效果怎么样?”胡克飞关切地在群里问道。“灯一打开,大家都叫好!”“嗯,多调几架过来!”……不一会儿,群里传来喜讯,胡克飞立即组织3名志愿者载着10架照明无人机连夜上路,次日上午在山东德州完成交接。
但随着石家庄疫情防控工作的升级,“送货上门”变得越来越困难。1月18日清晨,胡克飞担心的事情发生了,受当地电压和气候影响,部分灯组配件受损,会直接影响照明效果。但石家庄机场货运停运,志愿者又无法直接进入隔离场所工地,配件怎么送成了难题。无奈之下,胡克飞发朋友圈求助,没想到,竟引发了一场爱心接力。
“极客桥”的友商在微信留言,表示可通过军代表将配件带到石家庄。胡克飞派出的志愿者紧赶慢赶,好不容易在指定时间抵达高铁南京南站,将配件托付给军代表。到了石家庄,当地志愿者又通过朋友圈求助,找到了高铁站的值班人员,与列车长联系并取到了货。在志愿者的接力下,配件于当晚8点52分送到隔离场所工地。1小时后,受损的照明无人机终于重放光明,建设者们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这次事件后,胡克飞每日都牵挂着隔离场所工地的照明情况,随时与群里的志愿者保持沟通:“工程进展怎么样?设备数量能否满足照明要求?”“请统计一下设备受损情况,我们提前准备补给。”……他告诉记者,前方传来消息,他们提供的无人机已成为施工工地的主力照明设备。
救援队成员增至21人
“极客桥”研发照明无人机,初衷就是保障夜间应急救援。胡克飞说,自2016年至今,这款无人机已更新至第三代,具有一体设备约重18公斤方便携带、最大照明范围7000平方米、可连续工作12小时以上、可深入野外复杂山地和危险水域作业等优点。
2018年6月,“极客桥”成立了青年突击队,开始协助地方应急部门及飞虎、战狼等民间救援队,实施抢险救援行动。那年,一名记者在产品推介会上听了“极客桥”的故事,动容地说:“如果10年前的汶川地震,有这样的无人机和救援队,在黄金72小时内,可以多救多少人呐!”这句话深深刺痛了胡克飞,他暗下决心,要把公益救援一直做下去。
两年多来,“极客桥”青年突击队参与了当地及周边区域的数十场火灾救援、水上搜救等行动,受到了省、市、区三级红十字会的关注和指导。2020年7月,“极客桥”青年突击队升级为浙江省红十字会无人机救援队,团队运作更加规范,队员增加到21人,设救援组、医疗组、后勤保障组、新闻报道组,内部实行半军事化管理,并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和救援反应预案。
救援队队长陶新强说,有了省红十字会的支持,他们投身公益事业的干劲更足了,先后奔赴温岭槽罐车爆炸现场、江西和安徽抗洪抢险现场等多个大型应急救援现场,全力保障应急照明,还参与了省红十字会赈济救灾、市红十字会应急救援等救援演练。
令他印象最深的是2020年7月份的江西抗洪抢险。“下午,我们抵达鄱阳县的浦涝村时,洪水已经漫上来了。看到人民子弟兵只靠着头灯的微弱光线,奋力装沙袋、筑高坝,我心中很不是滋味。”陶新强回忆道,他迅速指挥队员升起6架照明无人机,照亮了长约200米的堤坝,让抢险行动提前2小时完成。第二天、第三天,他们又连续转战南昌麻丘抚河大堤、九江湖口流芳镇,支援当地的防汛抢险行动。
“用爱心服务社会,用创新照亮未来,是我们的企业宗旨。不论何时何地,只要有用得着照明无人机的地方,我们随时都可以出发。”胡克飞说。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