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书”中待筑黄金屋

2022年01月01日 10阅读 来源:绍兴日报
-->

第32

届中国兰亭书法节

特刊

——探视绍兴书法产业现状

书法家们创作的书法作品,那是属于艺术创作的范畴,如果没有特殊的媒介植入转换,与产业就是两张皮。书法与产业相结合正是目前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方向。绍兴借力兰亭书法圣地,正在努力探索产业之路。

风竹茶礼

“兰亭的故事”文创小屋

翰墨凝金非坦途

●记者 潘晓华

翰墨凝金非坦途

每个个体命运演绎着一个个行业的兴衰。

向维,这个来自湖南岳阳的小伙子,2012年毕业于绍兴文理学院兰亭书法艺术学院,三年来,他用自己的书法专业所长,养活了自己,总算在创业大潮中未被洗牌出局。

“当年,同班40个毕业生,还没有离开书法行业的,估计有20位,其中包括刚刚研究生毕业准备读博的人。”向维自幼喜爱书法,这也让他的命运注定裹挟于这个行业洪流之中。

没有在黑夜中焦虑、抑郁过的人不足以谈创业,特别是文化产业的创业,更是艰辛。向维毕业后,成立了一家书法工作室,走上了书法培训之路。开始的整整一年中,向维有学生,但没有任何收益,只能勉强维持着工作室的运行。

“当学生人数超过30个后,我的工作室才开始赚钱。”向维说,现在小班教学(一节课4个学生)一个课时收费110元/人,大班教学(一节课8个学生)一个课时收费80元/人。

向维对现状比较满意,“可能比那些去古玩字画拍卖行从业的同学更累,比那些打算读博后当书法老师的同学迷惘,但比起那些已经转行卖保险的同学来说,至少我还在从事书法相关专业。”可以看出,向维是真心喜欢书法,而培训行业正是当下的朝阳产业,他进行的融合与对接是成功的。

不得不正视的是,书法已由实用技术逐渐转化为视觉艺术。目前,书法最普遍的市场变现方式有两种。

一种是走书法培训之路,而这一培训对象是低幼儿童,通常是为今后的硬笔书写打基础。由于家长对孩子教育培训的重视,这成为最快捷也是社会需求相对较大的变现之路。

另一种是走展卖之路,通过展览的形式,出售自己的作品,只有在书法行业“金字塔”顶端的书法家,才可通过这种形式实现自身的价值,那是对书法造诣和名气最为苛刻的考验。

“书法小镇”惠风畅

把书法做成产业,并非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事。文化产业的实际操盘必须要有抓手和方向,柯桥区兰亭镇结合雄厚的书法文化底蕴及休闲文化旅游等特色,正在着力打造“书法小镇”。

兰亭拥有浓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是浙江省首批历史文化名镇,境内有享誉中外的书法圣地——兰亭景区,还有被誉为“北有秦宫,南有印山”的印山越国王陵、明代哲学家王阳明墓、清代书画家徐渭墓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兰亭风景区周边3.33平方公里被规划为“书法小镇”核心区,正抓紧深化完善概念性规划,研究制订“书法小镇”的规划方案,三年计划总投资达50亿元。

书法是“书法小镇”的核心文化。近年来,以书法元素为主题的木雕、竹雕、木刻、微刻、纸扇和书法教育培训等一系列特色产业已初步形成。

据兰亭镇党政办有关工作人员介绍,全镇书法关联的创意文化产业年产值已达2.5亿元,年增加值达3000万元,年均增幅超过30%。今年,兰亭镇还将引进一批与特色产业配套的文创企业,加快推动“书法小镇”建设。计划总投资10亿元、占地150亩的兰亭森林文化休闲旅游综合体完成规划设计,启动建设,今年计划完成投资1亿元。总投资3.7亿元、占地350亩的阳明文化园也将于今年实质性启动。停云馆中国古字画修复及复制中心、越地民间工艺产业园等文化产业项目已基本洽谈落实,另有书法文化创意产业园、书法民宿群、风情街区等项目正在洽谈推进中。

这些项目的引进和落地,再通过提升兰亭湖四季鲜果园、兰花科技园、木栅香榧、大庆竹笋、兰亭水蜜桃等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为兰亭未来产业发展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书法小镇”一二三产交相辉映的前景越来越明朗。未来的兰亭,将不仅仅是一个书法圣地,还是一个国际文化旅游的经典小镇,是书法朝圣、汉字修学世上独特的文化休闲基地。

今年初,兰亭“书法小镇”被列入省级特色小镇培育名单。

文创“兰亭的故事”

“只要你进店,肯定不会空手走的。”记者还没有走进这家以“兰亭的故事”命名的自营文创店,就有一位兰亭景区的工作人员这样对记者说。

从落地窗向内望,可见窗边四个矮桌,配着草蒲坐垫,是给逛累的客人喝咖啡、用茶点的座位,但是进店后,就顾不得坐下了,能够感到创意的思维火花四射。青绿的竹节杯,叠在一起就是一段竹子;绢丝感的团扇上是《兰亭集序》;星巴克的兰亭书法限量杯子;鼠标垫不用合拢时就是一个杂物包……这里所有的商品不仅实用,而且每样都透着文艺范儿。

“兰亭的故事”是兰亭景区寻求自身产业突破、产业转型的一次探索与尝试,店里的文创产品设计师高磊介绍,店内的所有产品都紧紧围绕“兰亭的故事”这个主题,目前主要包括兰亭集序——书法系列、曲水流觞——雅集系列、羲之爱鹅——鹅系列、兰亭说兰——兰系列、茂林修竹——竹系列等五大类,涵盖了文具饰品、家居服装、生活用品、传统工艺品等共计100多个产品。该店自春节开业以来,受到游客普遍喜爱。

“日均营业额在千元左右。”店里一位姓诸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最好卖的就是文具,那些具有实用性而价格不高的胶带、有兰亭书法元素的小本子等深受学生们的欢迎,而创意酒具、茶杯颇受成年人欢迎。

在店里转悠过后,曾对“进店定不空手”一语表示不服的记者,果真买了一个花瓶,那是个能够折叠后夹进书本里的PVC花瓶,非常便于携带,注水后放在桌面上,笔走龙蛇的杯体,加上绿萝,让书桌立添文化气质。

“鲁迅故里缺设计师吗?不能卖狂人日记本吗?不能卖茴香豆耳钉吗?不能卖‘你也配姓赵’胶带吗?不能卖‘字’印章吗?不能卖两棵枣树手机壳吗?做不出闰土手持钢叉手办,卖卖孔乙己手办也行啊,再不济出套鲁迅全集线装手账啊……”今年初,曾有外地网友来绍兴后,在网上留下这段话,如今他再来,一定会让他满意而归了。5月初,“兰亭的故事”将入驻市区鲁迅故里,在绍兴游客最多的景点开出分店,为绍兴文化创意产业打开一扇窗口。

书法产业化思考

书法作为书写汉字的艺术,与其他艺术门类相比,本身具有唯一性、独特性。时代车轮滚滚向前,网络的普及,让书法退缩到一个并不大的范围,若直接使书法走向产业化,无疑是件很难的事情。

兰亭书法博物馆馆长喻革良认为,书法走向产业,需要完成一系列的蜕变。

譬如,让书法作品走进大众消费。从前我们用的搪瓷盆底上有齐白石画的虾,也就是艺术走进生活的一种体现。“兰亭的故事”中开发的创意产品:杯子、T恤、花瓶、充电宝、手账等,也是在将书法艺术融入生活、贴近生活。这些充满文化气息的日用品,受到了很多游客的喜爱,这说明书法通过这种形式是乐于被人们接纳的。

让书法完成由作品向产品的转换,由文化艺术形态向特殊经济形态的转换,由文化人消费向大众消费的转换,由中国特色语言向国际化语言的转换,并借助现代生活方式的多种媒介,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植入大众的现代生活中,那才是真正的书法产业。

上海迪斯尼乐园还没有开业,电子门票已在网上拍出千元的价格;韩剧《太阳的后裔》卖到中国的版权费为每集150万元;麦当劳、肯德基卖的哪里只是汉堡和鸡块,根本就是美国饮食文化。这些表面上看是日常生活消费,似乎与文化根本不太沾边,实质上是最为深刻、最有渗透力的文化产业。而这些产业有三个明显的特征:一是产品化,二是生活化,三是大众化。所以从书法到产业,也需要一个再创造的转换过程,更需要放低书法的艺术姿态,使其产品化、生活化、大众化。

书法家对此更应该有所思考,一方面如何利用互联网,让书法找到“风口”,除了实体展卖,有实力的书法家可利用公众号等形式,传播自身对书法的感悟,介绍展出作品。另一方面书法家要放下身段,寻找到与市场的对接之路。

书法产业是现代社会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提升国际竞争软实力的有力尝试,绍兴作为书法之乡责无旁贷。

兰亭序桌旗、餐巾纸盒

兰亭序马克杯

铜竹节笔-->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