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灵山剑水古马剑”款款而来

2022年01月01日 10阅读 来源:绍兴日报
-->

小城镇环境综治诸暨样本·马剑镇

借着乡村游的东风,“沉睡”的古马剑“复苏”了。

游客蜂拥而来,或在建辉村徜徉灿烂花海,或在寺坞坪探寻古村风情,或在石门村体验“小年”传统,抑或是踏上秦皇古道,攀上诸暨第二高峰三界尖,眼见壶源江水缓缓东逝……近年来,丰富的自然人文景观不断挖掘,使马剑这个“灵山小镇”成为了炙手可热的“网红”旅游地。

但是,游客们几乎走遍马剑,为何却不在集镇上停留?在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之前,马剑镇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围坐在一起,讨论了这样一个问题。商议再三,他们决心改变曾经狭窄、脏乱的集镇环境,以精品标准打造全新集镇,将其打造成串起全镇旅游资源的中心节点,让集镇面貌与山水灵秀、人文璀璨的小镇内涵完美匹配。

“对于一个人口不到2万的小镇而言,投入了近8000万元的整治将给我们带来一次非常难得的发展机遇。”马剑镇党委书记钟炜颖说,以精品标准打造群众满意的“灵山剑水古马剑”,是马剑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最终目标。

景观节点打通

山水人文和谐相生

马剑物产丰富、人文底蕴深厚,有良好的旅游资源基础。小城镇整治逐渐步入“深水区”,除了入镇口改造、道路“白改黑”、三线入地、戴氏广场修缮、老街立面改造等基础建设,以及线乱拉、车乱停等秩序梳理的项目外,打通集镇周边的景观节点、充分利用好旅游资源成为整治出效果、出特色的突破点。

文保单位、文化古迹在集镇密布的乡镇实属罕见,马剑幸而是其中之一。从历史深处走来的秦始皇古驿道承载着马剑数千年的历史,由青石板和石子铺成的古道,曲折蜿蜒,幽长无尽。沿古道而行,乾隆年间山西按察使戴聪的故居大夫第,润泽当地百姓千百年的古井,虎威庙、圣旨亭、媲美桥、好古亭、永济亭等一处处历史古迹有致分布,再往前走去,壶源江畔风光旖旎,三界尖上美不胜收。

如今,马剑镇以这“一山一水一驿道”为线,串起周边建辉、寺坞坪等美丽乡村,将近年来凭借独具特色的“过小年”习俗打造出的年俗产业链,马剑馒头、马剑发糕、马剑面、乌肉、豆腐包等传统美食,国学、医学等传统文化一并整合利用,形成马剑全域旅游的特色。

“我们希望形成有内涵的景点、有记忆的老家、有故事的小镇,在吸引游客到来的基础上,让游客有美食享、有美景看、有文化品,让他们能在马剑停留更久。”张迪青说。

目前,马剑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程进度已超90%,精致的“灵山小镇”初具规模。“我们很期待马剑改造后的效果,希望未来能够将更美丽的马剑介绍给更多朋友,让更多人踏上马剑的青石板路,体验别样的小镇风情。”每年都要从义乌自驾来马剑游玩的孙先生如是说。

马剑镇南入镇口新近拨地而起的“秦皇古道台”标志性建筑。

精品标准建城

承旧启新迸发活力

这几天,在马剑集镇的主要道路上,工程监理人员正在进行新一轮的道路质量验收。马剑镇副镇长张迪青告诉记者,眼前的道路工程已经是第二次返工了,“第一次是工程质量出现问题,第二次是道路上凹陷的窨井盖影响了集镇整体美观。我们咬牙让施工单位二次返工,为的是实实在在地打造出经得起推敲的精品街区。”

在马剑镇小城镇环境综治的过程中,精益求精的事例比比皆是。早在2016年小城镇整治伊始,马剑镇就以“树立精品标准,建设灵山小镇”的要求自加压力。

口号从不只是喊喊而已。2016年底,马剑镇开始挑选设计单位,讨论设计方案,但前两家设计单位不约而同地将附近乡镇的设计风格沿用于此。“小城镇整治最怕千篇一律,设计如果无法挖掘出独属于马剑的小镇味道,那么我们也不愿意将就,所以即便第二款设计快出施工图了,我们还是一横心将其否定了。”张迪青说,直到5月,第三家施工单位按照“灵山剑水古马剑”的思路,发掘了马剑亮点特色,设计方案才得以定稿。

紧扣精品设计,马剑镇将当地传统的中医、儒学、美食等历史人文特色蕴含其中,落实精品工程。以承旧启新为目标,马剑重点打造了以戴氏宗祠为核心的老街区,融入御医文化,再现传统文化精髓,对新街区则采取多元变化的步行街设计,丰富街道风貌,激发街区活力。

为抓精品监督,镇里专门成立了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指挥部,每周至少召开两次施工协调会议,与施工单位一道把出现的问题协调解决。除了由监理单位监督,马剑还请来群众做“义务监理”,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核实,并发放整改通知书,及时返工。“群众满意才是小城镇建设的最终目标,因此必须确保精品标准落到实处。”张迪青说。

整修一新的马剑老街。

美丽的小广场。

撰文

翁佳美

何 丹

摄影 徐德文

兰传亮-->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