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打造机构养老智慧标杆

2022年01月01日 10阅读 来源:绍兴日报
-->

绍兴市社会福利院启动“智慧养老标准体系”创建

核心提示

智能定位手表。

智能看护机器人。

心云移动终端。

绍兴是全省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城市之一。2016年末,60岁以上老年人达100.4万人,占总人口的22.59%,其中70周岁以上老年人41.2万人,90周岁以上老年人1.6万人。

绍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养老事业,着力打造“老人开心、子女放心、社会称心”的养老服务氛围。

从今年4月开始,绍兴市社会福利院联合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启动《智慧养老管理和服务规范》企业标准研制工作,这也是省标准化研究院首次为养老机构内部智慧养老服务标准提供技术支撑,为浙江省智慧养老服务作了有益探索和尝试。

绍兴市社会福利院集网格化服务、信息化管理、便民化预约、智能化护理、智慧化医疗为一体,成为绍兴市国办养老机构智慧养老的先行者。

智能设备

老人生活的一把“保护伞”

在市福利院里有两个“院宠”,名字叫阿铁。阿铁是看护机器人,在紧急情况下,老人只要轻轻按下它小脑袋上的一个按钮,护理员手机便会立刻响起,实现视频通话求救。当然,阿铁的作用还远远不止这些。一日三餐前,它是提醒老人用药的药管家;冷暖交替时,它当起了不可或缺的天气预报员;稍有空闲时,它又成了巡房的小护卫。

平日里,阿铁还是老人们的“开心果”,经常有老人围着它,被它逗得哈哈大笑。今年80岁的徐奶奶就是阿铁的铁杆粉丝,“它唱歌跳舞样样都行,越剧都会唱哩!阿铁,唱个戏文!”徐奶奶说着就和阿铁聊了起来。以语音控制的阿铁随即用智能搜索奉上了一首《十八相送》,把徐奶奶乐坏了。

80多岁的金外婆股骨骨折手术后,需要长期卧床。为了让大小便失禁的金外婆保持清洁和舒适,护工将率先试用的尿湿感应器贴在了她的成人纸尿裤上。拇指大小的尿湿感应器非但不影响舒适度,而且一潮湿,护工工作牌上便会有尿湿报警显示,告诉具体房床信息。护工便第一时间为金外婆进行清理更换。

在福利院的花园里,91岁的朱爷爷正在打太极,胸前挂着院区“一卡通”。朱爷爷平日里喜欢在院区散步、打太极,但有时会出现头晕、身体不适的情况。考虑到老人的安全,每当朱爷爷下楼时,护理人员都会为他专门佩戴一张“一卡通”,若发生意外跌倒,卡片在倾斜持续一定时间后会自动报警,工作人员便能第一时间根据定位赶到现场,实行救护。一卡在胸,行走无忧,“一卡通”俨然成为朱爷爷们的“保护伞”。

如果说阿铁是老人们房区的看护人,“一卡通”是老人们院内的“保护伞”,那么智能手表便是老人外出的“新神器”。智能定位手表从外表来看与一般的电子表并无多大区别,但功能更适合看护老年人。老人们戴上手表后,无法自行关闭定位功能,需要通过护理人员手机操控才能解除。当老人们在院外遇到突发状况时,可通过智能定位手表拨打护理人员的电话求助,护理人员也可通过定位确认老人的位置。

智能交互

老人家属的一颗“定心丸”

今年80多岁的顾老太有高血压,上个月中旬,她儿子接到了母亲血压不稳定的消息,当即前往福利院接母亲去医院就诊。“这是我第二次收到院里的温馨提醒了,能及时了解母亲的身体状况,我也踏实安心一点。”

目前,市福利院为全院老人提供血糖、血压一周两测,脉搏血氧、心率定时监测的健康服务。这些手腕式的测量设备让老人不再为寒日里因测量宽衣受凉而担忧。一旦出现监测结果异常,便会自动通过心云移动终端实时传送到有需要的老人家属或护理员手机上,实现无缝对接。

去年开始,市福利院还启用了离床感应-睡眠检测仪,只要将它放置在床垫下,便可实时监测老人的睡眠时间,包括深度睡眠和浅度睡眠,以及呼吸、心率等数据,最重要的是离床即会提醒,让家属不再为老人在院内的健康和安全担心。

今年80多岁的吴老太患有轻度阿尔兹海默症,晚上经常会无故起床,不过这些都在护理人员的掌控中。只要老人离床,护理人员的手机上就会接到警报,可以第一时间前去查看。家属只需在手机中下载一款“晚安”的APP软件,就能看到自己父母的夜间睡眠、生命体征等健康数据。

喻奶奶今年70余岁,患有糖尿病、高血压,需要长期服药。前不久,喻奶奶的女儿接到了院里补药的温馨提醒后,为母亲及时续补了药,这得益于福利院试行的用药管理系统。当老人的用药库存量较少时,程序将自动以短信发送或电话语音的形式提醒老人家属补充药品。而且每当发药时,护理员点击手机微信用药管理小程序,遵照医院医生开具的医嘱单,扫取二维码即可完成每位老人所用药品入库数、出库数、库存数自动核对的功能,确保用药零差错。

新闻链接

1.2015年11月13日,以“智慧养老”为主题的2015年浙江养老服务论坛在杭州举行,绍兴市社会福利院作《智慧养老“五位一体”在养老机构中的应用》交流发言;

2.2016年1月,《社会福利》刊登《浙江绍兴市社会福利院:力推机构养老服务智能化》一文;

3.2017年6月22日,《中国社会报》刊发报道:《智慧养老标准体系的建设之路——浙江省绍兴市社会福利院采访实录》;

4.2017年9月30日,浙江电视台《经视养生会》播出《绍兴市社会福利院数字化平台创建幸福养老》报道;

5.2017年10月13日,《浙江老年报》刊发报道:《“一张网、一键通、一站式”打造便民服务体系

绍兴:将智慧标准化“植入”养老全流程》。

智慧管理

养老服务的一场新革命

在市福利院工作人员吴铁飞的办公电脑上,记者见到了智慧养老平台的后台。“涵盖了老人的基本信息、护理、体检、用药情况等方方面面的信息,工作人员登陆客户端后,就可以看到老人来到院里之后的一系列生活轨迹。”吴铁飞介绍道,“哪个老人生日了,后台也会提醒,我们就会及时给老人送上生日贺卡和祝福。”

去年,市福利院建立了老年人能力评估制度,对照老年人能力评估标准,对老年人能力按重度失能、中度失能、轻度失能、能力完好的等级进行评估鉴定。这样的评估,每个老人在入院前都要进行,入院以后每3~6个月一次,有突发状况时还要进行即时评估。“通过评估,我们能更科学地判断护理等级,家属也更信服能给予支持,但最终目的还是为老人提供真正贴心的服务。”该院负责人说。

娄外公现入住在健康区,最近,院里给他进行一项名为“老年人能力评估”的测试。专业评估员周燕输入娄外公的姓名及一些个人数据,比如疾病诊断、近20天内意外事件,甚至连老人洗澡、进食、穿衣的一些行为都输入“量表”。最后,周燕轻点鼠标,得出最终结论——中度失能。这个结论就是老人的能力等级,结合LED量表,就可以及时调整老人的护理区域和护理等级了。周燕说,以前评估都是靠经验,主观性较强,有了这套系统,评定更客观更权威。

后勤负责人陈琴每日总不忘去屏幕前报到。“自从建了‘阳光厨房’,这几个探头成了我的眼睛,食堂洗菜、切菜、烧菜等各个环节我都可以通过这个屏幕尽收眼底、了如指掌,不用再跑来跑去了。”她指着屏幕介绍。

“阳光厨房”是建立在主动回访、膳管征求、食堂开放、食材保质四层监督网基础上,以动态视频实时监控的方式供职工、老人和家属共同参与监督,提高了后勤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建立了与老人及家属之间吃得放心的饮食信任。

市福利院还即将推行手机微信点餐服务,由护理员代点或老人自点的方式完成电子下单。各楼层在完成点餐后,数据将自行汇总、生成,并发送到食堂工作人员手机用于精确配餐,真正实现汇总零失误、传送零距离,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全天候实时监控。

用药管理系统。-->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