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讲一段南宋故事

2022年01月01日 10阅读 来源:绍兴日报
-->

三味书屋

吕群芳

以前,我对宋朝大致的印象来自于一幅画:《清明上河图》;一个故事:《杨家将演义》;一个传说:《白娘子与许仙》;一本小说:《射雕英雄传》。前两个属于北宋,后两个属于南宋。当然,小时候我们总是分不清北宋和南宋,既把杭州作汴州,又把汴州作杭州,也以为黄河水和钱塘水是一样的,反正都是水。

古人的纪年方法也与我们不一样,他们采用历史纪事纪年法,读起来庄重得很,比如“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按公元纪年,就是公元353年。绍兴十二年,绍兴,是南宋赵构的年号,“绍祚中兴”,绍兴十二年,按公元纪年刚好是1142年。夏坚勇的《绍兴十二年》就南宋王朝的365天写出了20万字的作品,这让我想起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两部作品同样是以一个年份为切入点,对一年中发生的各类事件进行细致阐述。但无疑,我对《绍兴十二年》更有阅读兴趣。

绍兴十二年,公元1142年,这一年竟发生了那么多事情:韦太后回銮,宋金议和进一步巩固,贯彻“守内虚外”的基本国策,完成宋王朝的第二次释兵权,推进“经界法”……午间,和朋友提及绍兴十二年,他立刻就说:“绍兴十二年应该是靖康之耻后南宋王朝偏安江南,再图中兴的关键之年,在南宋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或者说是一个分水岭。”

绍兴十二年,这么重要的一年,该如何来写呢?《万历十五年》是以人物为主线,围绕处于社会不同阶层的人物对明朝万历十五年前后的重大社会政治经济现象进行深入剖析。《绍兴十二年》却是以时间为线索,从绍兴十一年的小年夜写起,一年四季,逐月而写,收尾于绍兴十二年的除夕。开篇很平常,不露声色的平静——“绍兴十一年腊月二十九的天气大致平和,至少没有下雪,因为翌日就是除夕,而且又恰逢立春,这时候如果下雪,臣子一定会作为祥瑞上奏。”小说的结尾还是波澜不惊——“窗外爆竹喧阗,火花映天。绍兴十二年的雪停了吗?”

但从开篇起,涉及的事件就是沉重的,处处暗流涌动。无雪的小年夜,赵构提笔下旨:“岳飞特赐死,张宪、岳云并依军法施行。”想想不放心,又提笔加上一行:“令杨沂中监斩,多差兵将防护。钦此。”赵构的书法虽然比不上赵佶的“瘦金体”,不过,米芾的神韵还是学到了几分,官家这一手好字,写在素绢上更是好看。隽秀的一行字轻轻断送了中兴诸将中最年轻的头颅,从此岳家军的一万骑兵成为绝唱。何须风波亭,何须秦桧,何须离间计,何须十二道金牌,一行漂亮的字足够了。

“小桃无主自开花,烟草茫茫带晚鸦。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人家。”这是《射雕英雄传》第一回《风雪惊变》中描写环境的诗词。绍兴十二年的南宋子民,心中也都有着烟草茫茫带晚鸦,几处败垣围故井的凄惶。建炎三年,金兵血腥屠城的记忆和战战兢兢的“绍兴”年号紧紧连在一起,恶梦初醒,恐惧还在。哪怕是建国十五年的南宋王朝迎来一件大喜事——根据不久前绍兴和议达成的协议,宋金两国终于化干戈为玉帛,金国将徽钦二帝的棺椁归还南宋,同时释放宋高宗赵构的生母韦太后。然而,无论华丽的轿舆、隆重的仪式,还是宫廷画家绘制的精美画卷,都不能抹去这个王朝蒙受的耻辱与创伤——“靖康耻,犹未雪”。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南宋的军事是令人失望的,但它的经济、文化与科技却是瞩目的。就拿经济来说,如何发“度牒”,如何活跃民营经济,宋金和议实现和平之后的经济往来搉场交易,驿道上的马政……到了绍兴十二年,国家财政年收入已恢复到两千多万两白银的水平。稻麦连种作为一种成熟的耕作制度使农业经济大幅度提升,商品农业相当活跃。在宋代文献中,常常看到以下的名称:乡村酒户、机户、花户、药户、香户等等。看着这些名称,当时的市井风情穿过八百年历史云烟迤逦而来。

有人说,福纳克写小说只在“邮票大小的地方展开”。夏坚勇只着眼于一年的时间,大到议和杀将科举考试朝堂议政这样的军国大事,小到柴米油盐耕牛马道方言戏剧这些细事,都极其精巧地镶嵌于一个波澜起伏的大情节的框架内,气韵流畅生动,文字典雅雍容,令这部文化散文充满了鲜活的生活气息与历史的生命气息。

(作者系嵊州市爱德外国语学校教师)-->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