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
■
记者
王 薇
这是一个流行“知识产权”的时代,影视剧需要网红小说加持,卖产品需要网络大咖助推。商标品牌作为企业的“知识产权”,其重要性更胜往昔。随着生产交易方式的不断变迁,品牌传播路径、品牌渗透方式、商标承载的功能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这给商标维权能力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
在新的竞争背景下,绍兴品牌如何加厚未来发展的“安全垫”,“绍兴制造”如何利用商标战略挖出发展的“护城河”?在昨天下午举行的我市重点企业商标品牌维权协作会商会议上,绍兴十家品牌企业负责人与市市场监管部门从商标维权难度、历史问题衍变、政企如何互动等维度,谋划绍兴企业未来品牌发展之路。
侵权手段不断翻新
一提起品牌维权,许多企业法务人员想到的都是假冒、伪造、近似商标这些手段。然而,绍兴市咸亨酒店有限公司董事长宋金才昨天却给大家讲了其酒店旗下商标“太雕”被侵权的一个案例:商标上的两个字通过图片设计的形式,重新构架了字体的大小和位置,乍一看和原商标非常不同,但其实已经构成侵权。
“商标侵权的形式不断变化,给我们企业造成了不小的压力。”柯桥区玉龙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汉兴对此深有体会。近日,他正对仿冒其公司品牌的一款茶叶品牌进行诉讼,而后者正是利用图形设计,对其持有的一个品牌造成了冲击。
“商标品牌维权,近年来呈现出不断复杂的态势。”市市场监管局商标广告处处长陈永胜告诉记者,商标品牌侵权手段,不断向隐秘发展,给维权造成了不小难度。而这次我市市场监管部门决定实施重点企业商标品牌维权协作机制,也正是基于这一背景,通过政企联动的形式,对我市企业的品牌维权起到支持作用。
品牌外延正在扩大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品牌意识也正从传统的终端消费扩展到各个领域。记者观察到,不少传统上非商标品牌维权高发领域的企业,正越来越关注商标品牌维权这个课题。
宝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唐永权在会上表示,建筑品牌侵权,正是当下该行业高发的一个现象。作为驰名商标的“宝业”,近年来越来越感受到商标品牌的侵权之痛。“宝业集团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综合服务商,除建筑外,我们还有各类建材,在这些领域里,都出现过被侵权的情况。”唐永权说。
而作为一家外贸企业,浙江阳光照明电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章涧中则带着“境外商标如何维权”的问题来到现场。他表示,随着企业海外销售的不断提升,他希望能够获得更多境外商标品牌维权的相关途径与知识。对此,市市场监管局商标广告处相关人士表示,境外品牌维权正是近年来维权课题探究的一个重要方向,随着我市外贸出口转型,海外品牌建设将会是不少外贸企业发展的重点,商标品牌维权的跨境趋势已经十分明显,目前,我市国际注册商标已经累计达5205件,这些商标权益的维护,成为一个新的课题。
维权能力亟待提高
会上,我市一家企业说起曾有其他企业想要注册与其商标同音的商标,通过反复申诉,侵权企业的这一注册申请终于被驳回。市市场监管局相关人士指出,驳回侵权申请后,如果企业通过申请“驰名商标”的行政认定,可以起到对商标的进一步保护作用。
企业不能及时掌握商标品牌侵权的新动向,不能熟练使用相关法律法规武器来维护自身的权益,是与会不少品牌企业反映的维权“痛点”。只会申请不会保护,成为企业品牌战略的一条“短腿”。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底,全市累计有国内有效注册商标90722件,每百户市场主体平均拥有有效注册商标数量达18.1件,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品牌维权能力建设,正成为企业亟待补修的一门课。
“企业应当在法律法规、人才储备等方面,为维权能力建设投入精力。”市市场监管局局长王永明认为,新形势下,商标维权的相关知识和要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我市企业应当将商标品牌维权当成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事项来抓,通过不断学习,不断与相关行政部门的交流合作,加大商标品牌维权力度。-->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