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加强“四个平台”建设 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2022年01月01日 10阅读 来源:绍兴日报
-->

事在乡镇,权在部门,部门派驻机构与乡镇(街道)条块分割,难以形成工作合力。对此,嵊州市早在2015年就在黄泽镇开展基层治理模式改革试点,探索推进综治工作、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便民服务“四个平台”建设,努力破解乡镇责大权小这个难题,着力构建权责一致、运转高效、方便群众的基层治理体系。今年,嵊州市根据全省统一部署,所有乡镇(街道)全面完成构建,实现了“四个平台”建设全覆盖。

全科网格员

像探照灯一样照出问题

8月23日11点28分,长乐镇石岭村专职网格员朱伟东通过“四个平台”信息系统报送了一则信息:有村民反映石岭村合山自然村存在违章建筑,希望有关部门关注处理。镇综合信息指挥室于11点36分受理,11点38分将之转给综合执法中队,11点58分执法中队受理,16点52分执法中队结案反馈:通过现场实地查看并了解情况,确属违章建筑。经过与石岭村干部协商,由村自行组织人员进行拆除并将现场清理干净,处置完成后上传处置结果照片。

“充分利用网格员的力量,我们能更快更多地掌握各种信息,及时为老百姓排忧解难,打通乡镇治理‘最后一公里’。”长乐镇党委副书记金光明说。

在推进“四个平台”建设中,嵊州市以创建省级“全科网格”示范市建设为契机,统筹综治、安监、市场监管、消防、环保等网格管理部门,统一设置全科网格,任何部门不再在村(社区)以下划分网格。据悉,目前嵊州市共设置1503个网格,共有网格长902名、专职网格员1511名、兼职网格员494名。

“全科网格员能发挥多少作用,关键看网格员的素质。”仙岩镇党委副书记李小霞认为。仙岩镇是一个多山区村的镇,该镇挑选专职网格员的一个原则或要求,就是长期居住在村里且熟悉村务,并能尽心尽力做好网格工作。童锡桥是仙岩镇谢家庄村的专职网格员,在5月份的网格月度考核中,上报了35条网格信息的他排名第一。而在6月份,他虽然上报信息38条,但名次落到第七,塘天竺村的李幼军以62条信息夺魁。李幼军说,除了时刻注重收集民情,查污水治理、调解矛盾等,能解决的问题她都会在现场解决,解决不了的会将信息及时上报给镇综合信息指挥室。

嵊州市在重置网格过程中,始终坚持依托村两委会班子,推行“3+X”的全科网格人员配备。“3”即网格长、专职网格员和兼职网格员,“X”是指网格指导员团队。

嵊州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屠炜说:“目前,我们要求专职网格员收集信息必须是全科的,对于简单的、能够立即处置的信息,由专职网格员当场处置,较为复杂和专业的问题则通过相关职能部门联合处置。”此外,嵊州市还全力保障乡镇综合信息指挥室与“四个平台”顺畅运转,建立全科网格事件分类处置机制等,确保流转交办工作落实到位。

1

合法性更充分

执行力更强

“无违建”创建是目前乡镇的一项中心工作,作为一级政府,乡镇具有一定的执法权,但在具体执行中,因为对相关执法程序不熟悉,可能会产生这样那样的矛盾,甚至好心办坏事。“我们要花费很多精力去处理这类矛盾,严重降低了工作效率。”有乡镇负责人这样感叹。

综合执法的合法性和合理性问题在推进“四个平台”建设后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嵊州市通过整合执法资源,强化执法基础,规范执法程序,健全执法机制,构建了一个“协调有力、运转高效、权责一致”的乡镇(街道)综合执法平台,切实增强了基层行政执法工作的有效性和威慑力。

对此,三界综合执法中队负责人张忠其深有体会。三界镇始宁老街是一条具有文化特色的街道,但违章搭建、私设广告牌等现象严重影响了老街的容貌。8月21日,三界镇开始整治始宁老街,综合执法中队、综治办、电力、通信等机构在镇综合信息指挥室统一协调下,通过联合执法,仅仅两天时间,这条800米长的老街很快就整治完毕,重现了美丽古朴容貌。“整治过程中,我们都是先发通知做群众思想工作,再整治。因为程序到位,执法合理,老百姓大都能配合。”张忠其说。

以前部门条块分割、乡镇权小责大,使基层治理受困于“最后一公里”,如今执法下沉,放管结合,打通了这“最后的一公里”,尤其对乡镇来说难管的市容市貌整治工作,也变得容易起来。崇仁镇一度因流动摊贩现象严重等使得城镇面貌比较混乱,镇干部吕德君说,以前镇里也经常派人去管,但因为没有足够大的处罚权力,缺乏威慑力,导致效果不好,有时还会引起老百姓的误会。在建立综合执法平台后,管理人员的执法权大了,也有了处罚权,混乱局面很快得到扭转。

如今,嵊州市在乡镇治理中联合执法已成常态,以综合执法中队为主体,统筹国土、规划、环保、安监、交通、文化等相关条线的行政执法资源,有的放矢,依法开展综合执法活动,取得良好的效果。

3

嵊州“四个平台”建设部署会。

黄泽镇联合执法整治路边摊。

老百姓办事

享受“兜底”服务

“四个平台”之一的便民服务平台最与普通百姓息息相关。在便民服务平台建设中,嵊州市将涉及项目投资、商事登记、社会事业、公共服务等10个部门37项管理服务事项通过委托或延伸方式向甘霖、崇仁、长乐、三界和黄泽等五个中心镇下放。同时,结合“最多跑一次”改革,嵊州市21个乡镇(街道)全部设立了便民服务中心,把直接面向基层的各类事项纳入乡镇(街道)便民服务窗口,并延伸至村(社区),方便群众就近办事。

黄泽镇青石桥村民丁秋萍有些意外,8月18日,她到镇便民服务中心办理医保报销,虽然她知道现在不需要跑到嵊州市社保中心办理,可以省却不少心思,但仍没想到只需自己跑一次便可以办结。工作人员告诉她,在镇便民服务中心社保窗口受理申报后,发票等原始资料由镇工作人员送至嵊州市社保中心,10天左右报销的钱会直接打到她卡里。“这项措施真是方便了老百姓。”丁秋萍由衷地说。

其实,嵊州市不少农村居民感受到了这样的变化。以前办事,不跑三趟四趟办不下来,如今这种现象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各大乡镇(街道)都根据实际制定有效的管理机制,真正让群众得到了实惠。

崇仁镇是一个大镇,人口多,面积大,如何让群众知晓便民服务新政策,镇里可谓想尽办法。镇干部叶标说,镇里梳理出了63项一次性能办结的服务事项,编制了办事指南等资料,放在大厅供取用,让各村干部带到村里分发,另外还通过政务网、微信公众平台等途径告知大家。据悉,目前崇仁便民服务窗口每天受理事项在100件左右。

为了方便村民办事,嵊州市各大乡镇建立了代办员队伍,可以让村民省掉不少麻烦。上个月,黄泽镇湖头村的190位被征地农民要办理社会保险业务,代办员村会计收集所有被征地农民的资料后统一到镇便民服务中心办理,而不需要村民来回跑。

代办员制度受益最大的是残疾人和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叶标说,以前办理残疾人证,申请人需要先来便民中心领取申请表,到村里签字盖章,去镇里盖章,之后才能去医院办理,而且很容易在信息资料不全的情况下再跑更多次。现在只要申请人打一个电话,代办员上门服务,全程代办,残疾人去医院做鉴定之后,代办员送证上门,基本可实现“零跑腿”办理。

兜底机制是嵊州市开展“最多跑一次”改革的一个特色,同样,乡镇便民服务中心也设置最多跑一次“兜底”综合窗口,对群众、企业到中心窗口办事未能实现“最多跑一次”的办件实行容缺收件、跟踪代办、困难帮办、协调办理等“兜底”措施,努力让群众少跑腿、好办事。

4

融入乡镇

发挥出更大的功效

推进市场监管平台建设,在风险隐患日常排查、部门间联动执法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彰显了市场监管部门的作为。

过去,乡镇市场监管所是派出机构,与当地政府关系若即若离,并不密切,检查执法也独自进行,有时还会与乡镇发生矛盾。通过“四个平台”建设,乡镇市场监管所的力量更多地融入到乡镇中心工作,发挥的作用也更大了。

长乐市场监管所所长黄苗云对此感触颇多。为最大限度地发挥联合执法的功效,长乐市场监管所整体搬迁到长乐镇行政中心办公,这样与镇综合信息指挥室和其他平台的联系更为紧密。作为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省级示范样板,长乐镇环境整治的任务非常重。黄苗云说,如果他们单打独斗地进行市场秩序维护和营商环境整治,不仅费力,效果也差,如今在镇统一协调和调动下,多机构联合行动,整治效果就更加明显了。

与长乐市场监管所迁进镇机关办公楼相比,三界镇的做法异曲同工。三界市场监管所大楼由三界镇政府调剂作为平台建设用房,综合信息指挥室、综治办、市场监管所、综合执法中队同时进驻。三界市场监管所所长丁永生也由此感受到了“集体的力量”。他说,三界镇农贸市场的整顿一直令人头痛,因为市场内经营者是当地村民,管理者是所在村庄,所以对于经营活动中存在的这样那样的问题,始终没能很好地纠正,市场监管所也想不出更好的办法。现在各部门力量整合后,市场监管所与综合执法等部门进行联合整治,加大了治理力度,农贸市场的面貌很快焕然一新。

食品药品事关群众健康安全,为了及时发现问题、维护群众利益,嵊州市除了平时加大监管检查,还建立完善深化基层社会治理网络建设,根据各地实际,把食品安全协管员与相关辅助人员整合为专职网格员,并落实食品药品安全协管职责。7月16日,黄泽镇青石桥村一名网格员在日常巡查中发现有人在销售净水器,不少老年人被吸引了。因为担心产品质量有问题,其中一些老年人就向网格管理员(黄泽市场监督管理所执法人员)反映该信息,随后执法人员及时出动检查,最后事件得到妥善处理。黄泽市场监管所所长陈伟斌说,现在网格员上传的信息日益增多,有利于他们掌握各种情况。

2

三界镇联合整治始宁老街。

崇仁镇便民服务中心。

撰文/摄影

陈正军-->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