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秋生
读史明志
越人生活在山海环境中,水是他们最为亲近的对象,所以绍兴人的性格中天然具有水一样坚韧的秉性,基本上认定一件事情就会持续到底,即使遭遇挫折,也会屡败屡战,越挫越勇,决不善罢甘休
远古百越之中“於越”民族,有着独特的文化基因。《说文解字》说“於”即“乌”,是黑色,所以说越族“尚乌”,黑成为一种流行色。号称“南镇”的黑色会稽山,是大禹精神的象征,一座顶天立地的丰碑。众所周知,“越为禹之后”。因为夏代崇尚黑色,以黑为正色。
黑色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自古人们常用来表现坚毅、刚正,以及大公无私、甘愿牺牲的可贵品格。同时,审美的黑色属于极致,象征着庄严与悲哀,能给人以肃穆、神秘、恐怖、死亡等等联想。玄,象征着“义”的精神。又黑又瘦的大禹是天下行义的第一人,传说中的禹化为黑熊,与水怪进行搏斗,终于制服了滔天洪水。他胼手胝足,栉风沐雨,卓苦勤劳,坚确慷慨,史称“禹墨精神”,百家中居儒家之后的墨家,其源头就在大禹的义道。
鲁迅集越文化之大成,“尚乌”是与鲁迅的生活、生存、生命密切相关的。其一展示如黑铁一般的生活习性。鲁迅平时穿的是缁(黑色)衣,吃的是乌干菜,欣赏的是黑白分明的版画,甚至于他对黑夜已经习以为常了,所谓“惯于长夜过春时”。其二反映像黑土一样的生存状态。黑色玄秘幽深,包容万象。鲁迅是以痛苦为幸福的:是磨砺意志的砥石,是锤炼品性的熔炉,是凝聚力量的旋风,是净化灵魂的炼狱。其三表达与黑夜一体的生命意志。鲁迅的绰号是猫头鹰,“夜游的恶鸟”。鲁迅是一个“知白守黑”的哲人——他把黑暗留在身后,永远面对着光明。作为黑夜里单枪匹马、孤军奋战的探索者,鲁迅身上不免留下了那个社会和时代的阴影——“他是中华民族的心灵黑暗的在场者”。
“于越故称无敌于天下,海岳精液,善生俊异,后先络绎,展其殊才;其民复存大禹卓苦勤劳之风,同勾践坚确慷慨之志,力作治生,绰然足以自理。”(鲁迅语)绍兴祭禹的重大意义,是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激活几千年来沉睡的大禹精神,从而发扬到现代社会生活中去,使大禹这个“中国的脊梁”成为炎黄子孙的骄傲和财富。当今传承“大禹精神”,可以归结为三句话:一是以人为本、心系民生;二是因势利导、推陈出新;三是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纵观历史,大禹精神被千古传颂,使万民仰止;大禹的高风亮节和优良作风被历代人民继承发扬,得到历代先贤的继承弘扬,并不断深化拓展。大禹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奠定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华夏之魂。
绍兴至今还有“於越”遗风,乌毡帽、乌干菜、乌篷船为绍兴的“三乌文化”。一是“衣”的代表乌毡帽,人们对乌毡帽的喜爱持续时间之长,可以视作绍兴尚乌习俗的一种典型反映。二是“食”的代表乌干菜,这是绍兴民间最普遍的“下饭”(菜肴),也是他们一年四季的家乡特产。三是“行”的代表乌篷船,与绍兴悠久的舟船文化相关,这是一种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住”的代表乌台门,是古城最深幽的一道风景,里面隐藏着江南的精致文化与迷人风情。绍兴的黑色习俗在江南别具一格,成为旅游文化的一种乡土特色。
这种“尚乌”之风之所以能世代传承,与绍兴人的脾性也不无关系。黑色是一种凝重的色调,代表着神秘和莫测高深,给人的感觉是肃穆、庄重、安静,它不显眼,不会招惹旁人的注意,这与绍兴人一向低调、内敛的为人风格相吻合。世代“尚乌”的风气造就了绍兴人低调、内敛的为人风格,同时也让他们钟情于包涵一切的黑色。因为在中国文化的五行中,黑色从水,越人生活在山海环境中,水是他们最为亲近的对象,所以绍兴人的性格中天然具有水一样坚韧的秉性,基本上认定一件事情就会持续到底,即使遭遇挫折,也会屡败屡战,越挫越勇,决不善罢甘休。
到底什么是绍兴精神呢?如果让大家来讨论,一定会是众说纷纭的。但是,我们必须追根寻源,“於越”的民族基因,能叫我们去深思熟虑。
作者单位
市越文化研究会-->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