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职业中专全力推进省中职教育质量提升行动
适时而生,借势而长。2017年5月6日,上虞职业中专在浙江省第三届职业教育活动周启动仪式上,接过省首批(30所)中职名校立项单位的牌子,奏响了一曲“名校建设单位”的乐章,完成了学校发展史上又一次华丽转身。
上虞职业中专坐落在美丽的杭州湾畔,秀丽的龙山脚下,校园绿树成荫,清静幽雅,是求学成才的理想园地。
上虞职业中专走过了32年的拼搏奋斗历程。自1985年创办以来,学校始终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服务发展为宗旨,促进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坚持走“开放办学、合作办学、特色办学”发展之路,以打造“美丽校园、快乐校园、智慧校园、幸福校园”为办学目标,秉承“三化办学、人人出彩”办学理念,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学校于1996年被首批命名为国家级重点职校,于2015年被国家三部委命名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2017年4月成功申报“浙江省中职名校”和“优势特色专业”两大项目,5月被命名为浙江省中职名校建设单位,另有浙江省文明单位、浙江省一级中等职业学校、浙江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浙江省中职学校30强等百余项荣誉。
目前,学校占地面积近210亩,建筑面积8.5万余平方米,在校全日制学生72个班,3100余人,专任教师207人,专业课教师108人,高级职称教师78人,技师以上职业资格教师71人,有建筑、机电、财经、旅游、服装等五大类共30余个专业。近年来,学校的办学效益、服务能力日益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率达99.75%,专业对口率达83.63%,年培训超1万人次。
核心阅读
实施“三化办学”
打造办学特色
一是专业化办学,凸显职业性。专业设置紧贴上虞地方产业,专业建设对接产业转型升级,现有建筑、机械加工技术、烹饪3个省示范专业,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为省骨干专业,建筑工程技术实训基地为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还有机械加工与电气维护实训基地、旅游服务与管理实训基地、会计实训基地3个省级实训基地。专业化、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逐步形成,拥有中国烹饪大师、全国服务大师、浙江省技术能手、绍兴市技术能手等各类教学名师和技能大师13人,双师型教师95人。
二是一体化办学,凸显开放性。校企一体化构建人才培养新模式,与区内100多家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共建教学车间、技能大师工作室、产学研中心、生产性实训基地,推动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中高职一体化提升人才培养目标,学校与省内10所高职院校合作,打通“3+2、5年制”人才培养立交桥。普职一体化开展职业引导、职业体验教育,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影响力。
三是社会化办学,凸显服务性。推行学校管理社会化,实行行业、企业、社区及家长参与学校治理,建立职教集团理事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家长联席会。拓展办学渠道,成立上虞区农民学院,大力开展社会培训,构建起了“2个培训资质(省建设人力资源培训单位、省安全培训机构)、3个培训平台(上虞区农民学院、华东理工大学成教院上虞培训中心、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上虞函授站)、4大培训项目(企业职工上岗证培训、企业职工职业技能证培训、企业职工学历提升培训、企业职工在岗培训)”的社会培训格局,形成体系较为完备的“项目菜单、课证融合、创业提升”新型培训模式。教学组织社会化,将企业行业标准、文化、规范等引入课堂,创办“教学超市”,搭建创新创业教育平台,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
聚焦标杆
提升办学内涵
围绕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十三五”发展规划和“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结合上虞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按照“做强、做精、做优”的总体思路,打造职业教育品牌,上虞职业中专全面提升学校办学内涵。
建设内容:确定10个方面的内涵深化提升建设,将“深化选择性课改、现代学徒制试点、信息化建设、社会服务能力”四个项目作为品牌项目推进建设,“学校治理能力现代化、学生核心素养培养、顶岗实习管理”三个项目作为提升项目推进建设,“专业建设、校企共同体建设、感恩励志文化建设”三个项目作为特色项目推进建设。
建设目标:通过三年的建设,努力实现“四品牌、三提升、三特色”建设目标。项目建设成果有1~2项申报省级职业教育成果奖,烹饪专业、建筑专业打造成省级名专业,培养5位以上教师获省市级中职名师称号,学校创建为省级数字化示范校园,打造省市级德育品牌项目1~2个,产教深度融合项目2个,学校治理能力、教师队伍水平、学生培养质量三个层面全面提升,努力形成上虞特色、名副其实的省中职名校,跻身全国中职领先行列。
夯实创建
全面推进教育质量提升行动
深入推进“三名工程”建设任务。按照“专家引领、科研实践”名校建设思路,全面推进省中职名校“四品牌、三提升、三特色”建设任务和烹饪专业省优势特色专业建设,进一步细化年度建设内容,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加强各建设项目过程管理,确保年度建设资金规范使用,验收要点成果显现,内涵提升成效明显,在扬长项上有新特色,在补短板上有新突破。
积极争创质量提升行动新项目。对照省中职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和绍兴市内涵提升工程申报要求,高质量完成项目申报工作,力争建筑专业创建省级品牌专业,创建省级名师或大师1名、省级优秀毕业生典型1名,法治教育创建成为绍兴市德育品牌,成功申报绍兴市精品选修课1~2门,优秀校本教材2~3本,创新实验室或创业基地1个。
全面提升教学质量。继续深化“体-选-专-精”选择性课程改革,突出“选择性”核心理念,通过“完善选择性课改体系、提升选择性育人环境、改革教学评价”三管齐下,使课程改革更具活力。突出抓好企业课程和创新创业课程的建设,把行业标准、职业规范、企业文化引入课堂,加快实现“双证融通、两考合一”。狠抓高职升学和技能实践教学,实现高职升学本科上线、师生技能竞赛成绩、面向人人技能达标和学生中级工获取率四提升。完善质量保障体系,全面推进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制订学校教学工作诊改方案,构建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系统,规范实施第三方质量评价,全方位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名校建设在路上。日前,上虞职业中专已正式启动名校建设工程,成立了名校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名校办公室,制订项目创建规划和实施细则,把名校建设分基本任务和特色创新两大部分共10个项目,具体落实到各责任人和职能处室,努力稳步推进各项目建设并取得阶段性成果,力争高质量通过省教育厅第一轮验收。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上虞职业中专将一如既往地坚持以提升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围绕创建项目,力争通过三年建设,将学校打造成名副其实的浙江省中职名校,为打造职业教育品牌、提升中职教育质量再谱新篇章。
上虞职业中专二维码
打造终生学习平台
助推农民就业致富
农民学院造就新型职业农民
上虞职业中专有个“农民学院”,年培训农民一万人次以上。农民通过培训学到一技之长,学以致用,就业创业,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生力军。学校不断构建“学校+社会”的培训格局,突出“学历+技能”的培训目标,体现“就业+创业”的培训效果,深化“服务+合作”的培训模式。多次被评为浙江省新型农民素质培训示范基地。
国庆前夕,上虞职业中专与闰土集团合作的“双证制”教育培训开班仪式在闰土生态园区科技大楼举行,这标志着该校承办的区危化许可企业全员教育培训班正式启动。开班仪式后,该校将结合省中职名校建设,主动对接企业,整合培训师资,开展送教上门、“订单式”培训等服务,发挥省安全培训机构作用,成为“农民学院”培训的又一新亮点。早在2014年3月,该校被评为浙江省新型农民素质培训示范基地。
组建农民讲师团
送教入企下村
想就业无技能,想上岗无证书,想培训无途径——面对农民兄弟的困惑,上虞职业中专发挥自身优势,
2012年挂牌设立上虞农民学院。农民学院实行管理委员会制,多部门联动,学院整合教师资源,挑选授课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农民培训师。目前该学院双师型教师占90%,技师、高级技师150余人,有30多人被劳动部门聘为职业技能考评员;组建100余人的农民培训讲师团,进农村、入企业送教,将讲师团课表编印成“农民大讲坛”培训菜单,下发至各乡镇、村和企业,供农民兄弟选择,让他们利用晚间在村里参加培训。针对上虞打造“四季仙果之旅”、农家乐服务业蓬勃发展形势,农民学院编印了适应农家乐培训、村级厨师培训的《地方菜家宴培训教材》一册、适应观光农民农家接待的《四季仙果解说词》一册(点对点的家庭式接待礼仪、介绍)。
保持优势服务经济
推进培训新发展
保持传统的农民职工技能培训优势(省安监局三级培训资质、省建设厅人力资源协会培训单位、华东理工成教院上虞培训中心、金职院上虞函授站等),2012年完成3506人次,2013年完成3226人次。
尝试开发新型农民培训,面向上虞新农村建设造就新型农民,开展果树种植、优质水果栽培、网络营销、烹饪技术、餐旅服务、面点制作等实用技能培训,让农民学好技能在家门口就业上岗,开展网络销售推荐,凭技术创业致富。在农民学院中设立华东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上虞培训中心,引进高校优质培训资源,邀请国内一流专家来虞面向广大农民企业主开展企业管理知识培训,让农民企业主拓展企业经营管理理念,提升创业能力和管理水平。
提升实用技能
建立实践基地
农民学院在全区分别建立了四大农民培训实践基地,在小越镇小越湖村建立了一个农民道德讲堂基地。原先设想在创业实践基地大量投入资金,后考虑到资金的安全使用,着重以在实践基地设置相关培训的实践环节为出发点进行建设。
拓展内容和形式
举办技能比赛
注重检验农民培训的成效,营造农民培训的氛围,扩大农民培训的影响。承办绍兴市第六届农民职业技能比赛,共8个代表队48名选手参加两个大项的比赛。成功承办了浙江省烹饪协会组织的绍兴、宁波两地农家乐厨师技能邀请赛,8支队伍24名选手参加比赛并进行了菜品展示。2017年9月还承办了上虞区职业技能大赛。
深度产教融合
助推餐饮发展
上虞职业中专做精做专烹饪特色专业
今年4月,上虞职业中专成功申报烹饪专业为“省优势特色专业”。这是创建特色专业品牌的需要,也是助推餐饮业发展,促进当地商贸经济繁荣的有力推手。
据了解,上虞区餐饮业发达,其中国家特级酒店、中华餐饮名店6家,星级饭店5家。学校烹饪专业又新开设中西点心、西餐烹饪专业,每年输出毕业生200余人,就业率达100%,专业对口率高达91%,很多毕业生已成长为餐饮行业骨干。该校还成功牵头成立上虞区民间烹饪师协会,组织行业活动,深受区人才办、区人力社保局等部门的高度好评。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提升学生专业素质
该校烹饪专业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1.5+0.5+1学做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改革传统课堂结构,采用“模拟研发团队”“项目教学法”“情景模拟、小组合作教学法”等等。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职教理念,深入开展“百名技师进校园”、“优秀毕业生进校园”、“技能大讲堂”等活动,发挥行业专家的技能优势。在寒假春节期间和“樱桃节、杨梅节、葡萄节”等四季仙果旅游高峰期,学校配合旅游区和酒店用人高峰期开展工学结合实践锻炼
大师工作室示范引领
推动餐饮行业繁荣
该校成立陈功年大师工作室,下设“上虞地方菜研发工作室”在上虞富丽华大酒店挂牌成立,学校教师和各大酒店行政总厨、厨师长等合作进行创新菜、特色菜研究开发、理论研究、技术培训,开发的“杨梅酥鱼”等菜被评为“新浙江名菜”,“永结同心宴”被评为浙江名宴。烹饪专业受到媒体的持续关注,浙江五台“厨星高照”和浙江六台“江南好味道”先后来校拍摄美食专题节目。
学校是上虞区名厨专业委员会、上虞区民间烹饪师协会牵头单位。校内成立“舜泉烹饪实验室”、“虞职食雕工作室”,先后开展了上虞市家常菜烹饪大赛,上虞市十佳乡村大厨、青年名厨评选,浙江省农家乐烹饪邀请赛等特色活动。“虞职食雕工作室”为区内饭店和民间家宴提供食品雕刻、菜肴装饰等技术服务,为上虞地方餐饮业的发展繁荣作出了突出贡献,也使该校在全省餐饮业界占据了一席之地。-->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