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弘扬传统文化倡导慈行慈爱

2022年01月01日 10阅读 来源:绍兴日报
-->

绍兴宗教、民间信仰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宗教及民间信仰在全市经济、文化、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绍兴市提出宗教及民间信仰要倡导“慈行慈爱·弘扬传统文化·传递正能量”,全市宗教、民间信仰场所积极响应,着力打造具有绍兴特色的“宗教、民间信仰文化牌”,提升绍兴文化软实力。今天推出我市宗教、民间信仰场所文化品牌建设的实践。

炉峰禅寺

慈联天下,喜舍众生

龙华寺

发展寺院书院化

炉峰禅寺作为全国、全省首批和谐寺观教堂先进集体和省五星级宗教活动场所,坚持与党同心同行,发扬佛教优良传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慈善事业,饮水思源,慈悲感恩,传递佛教正能量,较好地起到了“觉悟人生、和谐社会”的作用。

多年如一日参与“慈爱人间·宗教有为”、“佛教慈善周”等公益慈善活动,乐助孤寡寄养老人、残障儿童和环卫工人,与市政协、市委统战部、市慈善总会、市关工委等联合开展帮扶少数民族家庭、结对助学、扶贫赈灾等,努力实践,创新发展,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得到省、市民宗部门和上级佛教协会的好评。

2016年,经市民宗局、民政局批复同意,成立绍兴市炉峰禅寺慈善联合会,慈联天下,喜舍众生,得到广大善信居士和企业界爱心人士的拥护,目前已吸纳会员2000多人,并以此为平台,相继开展“百手共牵·慈联学子”、“暖心端午·爱心午餐”、“欢庆六一·好好学习”、“爱心结对”等系列活动,设立“慈联·正能量”专项基金,为推动我市佛教慈善事业规范有序发展作出了贡献。

近年来,炉峰禅寺荣获市政府“慈善工作奖”、“绍兴市慈善文化示范基地”和市社会福利院“志愿服务荣誉单位”等称号。市佛教协会会长、炉峰禅寺方丈、炉峰禅寺慈联会会长净芳大和尚率先垂范、身体力行,被评为“绍兴市慈善工作先进个人”,当选市慈善总会副会长。

会稽山,中国弥勒信仰的发祥地。晋代高僧支遁,在此开创了中国最早的佛教寺院之一:弥勒庵(会稽山龙华寺前身,中国第一尊弥勒造像供奉于此)。唐时会稽山龙华寺获朝廷赐匾成为弥勒信仰的典范。

会稽山龙华寺经过5年的复建,于2013年9月26日举行了落成庆典及佛像开光法会。在住持湛如法师的倡导下,提出了寺院书院化的发展思路,致力于寺院文化、佛教教育建设,竭力使寺院成为戒行清净、住持正法的道场。

所谓书院是寺院的知识家园,寺院是书院的精神源泉,为了更好地发展佛教教育、弘扬传统文化,稽山书院于2014年10月12日在柯桥区会稽山龙华寺举行了揭幕仪式,这标志着时隔近千年,宋明时期的“越地讲学圣地”——稽山书院宣告正式复院。数十位国内外文化名家相聚会稽之巅,见证了这一历史性时刻。

稽山书院始于北宋,系先哲范仲淹任越州知州时所创建,原址位于卧龙山西岗。朱熹、王阳明等先贤均曾讲学于此,嘉惠士林,望重当时,文人推崇备至。在各路名家讲学过程中,儒、释、道三家文化在此融合汇通,一时间绍兴成为当时红极一时的文化讲学中心。复院后的稽山书院将定期邀请国内外文化名流、大家学者面向社会大众举办文化讲座、论坛,再兴越地讲学之盛况,提升绍兴市民的文化修养和绍兴城市的文化品位。为了更好地继承范仲淹、王阳明、朱熹等先贤德士之遗风,书院还请到了稽山书院创始人范仲淹的后人、国学大师、书画巨匠范曾先生担任书院院长。自稽山书院复院以来,每两年举办一届“会稽山论坛”。

永兴寺

书法义卖,爱心助学

戒珠讲寺因书圣王羲之舍宅得名,系越中八大名刹之一,向为高僧讲经之所、文人书家聚会之地,改革开放后,古刹重光。

2006年,戒珠讲寺全面落实宗教房产政策,由文物部门移交市佛教协会管理。2009年,市佛教协会会长、炉峰禅寺方丈净芳大和尚担纲戒珠讲寺住持,发起募捐,鸠工庀材,全面实施修复扩建工程。同时,如法开展佛事活动,弘扬书法禅文化,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2016年,经保护性整修,戒珠讲寺面貌一新,重新对外开放,增辟王羲之史迹陈列,展示书法珍品,考研有据,图文并茂,深受佛教界书法界人士好评。同时,与市墨趣会携手成立戒珠讲寺墨缘书画交流中心——墨缘书屋,以墨会友,与佛结缘,加强省内外书画团体合作交流,开展互动,举办“戒珠墨缘·福泽丁酉”新春送对联、“戒珠墨缘·墨趣乐寿”绍兴长寿书画作品邀请展、书法与养生研讨会等一系列活动,适时开展书法教育、礼佛抄经等活动,影响力日渐扩大。

目前,戒珠讲寺正依照礼佛、弘法、禅修和王羲之纪念馆(书法创作基地)四大功能的具体要求,着力进行第二期修复扩建工程,建成后总建筑面积约1.3万平方米,将成为集佛教文化与书法文化于一体美丽绍兴书圣故里的一个新亮点。

戒珠讲寺

打造禅与书法高地

兰亭永兴寺坐落于兰渚山脉,与王羲之七世孙智永大师颇有渊源。在党的宗教政策指引下,永兴寺本着佛教慈悲为怀精神,热心公益,奉献社会,其中更是以大型书画义拍义卖和爱心助学两大特色见长。

永兴寺在绍兴首创了佛教界面向社会的大型书画义拍义卖慈善活动,2012年书画展义卖首次试水,2016年3月27日“汇聚社会爱心,广结天下善缘”主题书画爱心义拍义卖更是获得了巨大成功。依托本寺下设的兰亭智永书画院平台优势,活动征集到49位书画名家无偿赠予的70件书画精品。作品低价起拍,爱心竞价;中标者当场付款,善款集中清点后即时捐赠,透明、高效地完成了爱心对接——18万元多爱心款现场分发到53名(户)受助对象手中,场面宏大而感人。困境儿童是永兴寺关爱的重点,如何规范化、常态化地爱心助学是寺院慈善首选。今年儿童节前夕,永兴寺精心策划了“培蕾行动”启动仪式暨欢度六一慰问活动,52名家庭困难儿童收到了来自市慈善总会和永兴寺联手送上的慰问金与礼物。作为绍兴市慈善总会“益路同行”资助计划首批资助项目之一,兰亭永兴寺“培蕾行动——‘手拉手’困境儿童帮扶救助项目”正在努力探索更加规范、更加高效的助学方式。

近几年来,兰亭永兴寺累计服务社会百余次,捐助善款超过80万元,为千余个人与家庭送去了温暖,并逐渐凝聚起一支稳定而各具特长的义工队伍,打造了一张爱心助学名片。

般若寺

将围棋事业发扬光大

佛教文化与围棋有着密切的联系,佛教自东汉传入我国以来,围棋就在佛门中广为流传。在我国佛教历史上,自东晋鸠摩罗什起,许多高僧同时也是围棋高手,他们以棋修行,以棋度人。《维摩诘所说经·方便品第二》说:“若至博弈戏处,辄以度人。”围棋爱好者视为发挥棋艺最高境界的“平常心”,也是佛法修行的不二法门,所谓“诗因缘解堪呈佛,棋与禅通可悟人”(宋·徐照《赠从善上人》)。

上虞的围棋文化源远流长,积淀深厚。在上虞的围棋爱好者当中,有不少佛法爱好者,甚至在家居士。他们为人文上虞建设和佛法在上虞的弘扬正在作出自己的贡献。2016年10月,上虞被中国围棋协会授予“全国围棋之乡”称号。2017年6月,上虞围棋协会般若寺分会成立。上虞的围棋事业翻开了崭新的篇章,般若寺的弘法事业也进入了新的领域。

般若寺分会成立后,般若寺专门为寺院僧众、皈依居士和围棋爱好者准备了棋室、棋具。上虞围棋协会定时在棋室开展教学交流活动,并计划在寺院举办高水平国家级、省级围棋赛事。目前,寺院已经同杭州佛教围棋交流会开展了交流活动,省业余围棋联赛和全国女子甲级联赛也列入活动计划。寺院围棋兴趣小组也在筹建当中。

围棋与佛法在般若寺的结合,体现了绍兴宗教文化的多姿多彩,也体现了佛教在挖掘传统文化事业方面大有可为。

大佛寺

做深做实大佛文化

多宝讲寺

打造佛学讲经“金名片”

新昌大佛寺建寺历史悠久,开山于东晋永和初,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寺内石弥勒佛像,始凿于486年,先后由僧护、僧淑、僧祐三僧,历时30年凿刻而成,“三生圣迹”典故由此而来。石弥勒像是我国早期石窟造像在南方仅存的遗迹,被誉为“江南第一大佛”。大佛寺是最早的弥勒道场,也是禅宗重地,天台宗、律宗的祖庭之一,是首批开放的汉族地区142所全国重点寺院之一,2013年大佛寺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佛寺佛教文化底蕴深厚,在佛教界享有很高的地位。近年来,新昌大佛寺积极创新搭建平台,中国人民大学宗教学教学实习基地落户新昌大佛寺后,先后举办了2012大佛寺佛教文化发展交流会、首届2015中国(新昌)大佛文化节、纪念悟道老和尚示寂10周年追思法会、“佛峙天姥——新昌大佛1500年纪念特展”、2016大佛成像1500周年暨大佛寺5星寺院纪念活动等佛教活动和2017“翰墨金风,同心同福”海峡两岸中国画交流展,积极挖掘彰显佛教文化,提升大佛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龙瑞宫是国内唯一洞天福地双栖处(阳明洞为第十洞天、若耶溪为第十七福地),宫址在今会稽山东南宛委山景区。宛委山古为越中道教圣地,《道书》云:“黄帝时尝建候神馆于此。”唐神龙元年(705年),置怀仙馆。开元二年(714年)改名龙瑞宫,南宋时为皇家宫观。

绍兴地处东南沿海,钟灵毓秀,经济繁荣,是全国宜居城市之一。道教在倡导人们修身养性方面有独特优势。长期以来,道教祖师们为寻求理想福地、营造人间仙境、修建栖身修炼之场所而不断探索,道教的洞天福地和名山宫观应势而生,成为先辈们修仙悟道、积精成丹的理想圣境,并为后人所崇仰和继承。当今移建的龙瑞宫依山临水,清静幽雅,博古遗风,已成为绍兴道教徒栖身传道、恬神清修的理想场所,成为绍兴闹市尘世中的一方净土。

全国推广太极拳名人、武当六大神形拳嫡系传人孔云鹏道长,自2016年入驻龙瑞宫以来,除宜境筑观外,利用武当嫡传弟子优势,广授武当太极,传承中华武术精髓,信徒已遍布海内外。

“多宝讲坛”是上虞多宝讲寺创办的面向全社会、服务大众的文化交流平台,邀请国内外的高僧大德、知名专家学者、文化艺术人士前来讲学,以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丰富多样的内容,分享独到的见解,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播。

2016年6月26日下午,首期多宝讲坛开讲。绍兴市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市民宗局局长黄文刚出席,他在致辞中鼓励多宝讲寺要以“讲”为主,坚持正能量,积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把多宝讲坛打造成绍兴佛学讲经“金名片”。

多宝讲坛至今已举办了12期。登坛开讲者有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学部委员,有来自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西北大学的博士生导师,也有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G20杭州峰会会标设计者、国家级名老中医、独立制片人等各路专家,还有名刹古寺的高僧大德。讲座的主题既有四圣谛、禅学、玄奘西行、观音信仰等佛教文化,也有中医养生、素食健康、尊师重道、子女学习等教育文化知识,还涉及石窟造像、当代设计等艺术领域,为讲寺信众和当地居民提供了一道道丰富的传统文化“大餐”。

龙瑞宫

誓将武当太极发扬光大

龙华古寺

“龙华证道”誉满古城

中国传统宗教文化既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主要精神支柱,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过程中,越城区龙华古寺以其自身特有的文化优势,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丰润的道德滋养。

2013年7月龙华古寺与绍兴图书馆联合创办了浙江省第一个由公共图书馆在寺院里建设的佛学图书馆——绍兴图书馆龙华古寺佛学分馆。该馆占地面积约100平方米,馆藏有绍兴图书馆全部佛学藏书,涉及佛教丛书、文集、各宗派经典、佛教史、人物传记等多种类型。开馆以来年接待读者约1800人次。

为弘扬佛教文化,提倡佛教与社会相适应,龙华古寺还同时开设了“龙华证道”佛学讲堂,专门邀请著名学者、大学教授和大德高僧前来主讲,每次听课人数都在200人以上。因听众人数不断增加,“龙华证道”佛学讲堂自开讲之初每两月一讲增加至每月一讲,至今从未间断,它是目前绍兴举办的最有特色、最持久、最受大众欢迎的佛学讲座。

近期,龙华古寺在助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国学方面也做出了积极贡献。由绍兴图书馆、绍兴文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法学院主办,龙华古寺佛学分馆共同创办的“树兰书院”少儿国学公益培训班揭牌并开班授课。“树兰书院”少儿国学公益培训班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立德树人”为目的,旨在帮助青少年拓展视野,品味国学真谛,收获经典智慧。

曹娥庙,位于上虞区曹娥街道孝女庙村,承载省级非物质遗产保护项目“曹娥庙会”,2013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由上虞区民宗局登记编号为浙江省甲类民间信仰活动场所,今年8月被省民宗委确定为全省第一批重点民间信仰活动场所。曹娥庙坐西朝东,庙前的曹娥江江面颇为宽阔舒展,水天相接,春汐秋潮,日夜北流。曹娥庙旧在江东,北宋元祐年间移置现处,后数次修葺,几度扩建,现今建筑端庄典雅,布局严谨。自东汉元嘉元年(151年)以降,曹娥的孝女形象逐步充实和强化。由于曹娥的故事与传统社会主流文化观念相契,历代政权大行倡导,儒林士子亦挥洒笔墨,讴颂懿范。因此,曹娥庙不仅整体面貌端庄严谨,雕刻、楹联、壁画等细部特点亦有厚重的历史和艺术积淀。在历史上,曹娥祭祀是典型的“正祀”,每年农历五月的庙会甚有声势。

自曹娥庙登记编号为省甲类民间信仰活动场所以来,有关部门深入挖掘曹娥信仰的当代文化价值,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民间信仰价值重塑,一种经过“辩证扬弃”,与当代文化价值相容相契、同心同行的“孝德”文化得到彰显,体现出民间信仰“礼俗互动”的新张力。今年上半年曹娥庙会被列为由省民宗委、省文化厅、省旅游局、省文物局联合举办的浙江省“民间民俗·多彩浙江”五大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之一。2017年6月3日,在曹娥江畔,凤凰山下,上虞区“万古江流·孝德传世”第一届孝文化节成功举办,响亮讲出了“孝德好故事”,有效地唤醒了绍兴全市民间信仰中所蕴含的崇德、慈悲、宽容、向善等文化基因。

(范啸寅)

曹娥庙

万古江流讲述“孝德好故事”

统战之窗

2017

3-->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