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茶馆与城市

2022年01月01日 10阅读 来源:绍兴日报
-->

说到茶馆,先聊聊水与城市。

许多城市为江河环绕,有的江河则穿城而过。自古以来,城市获得水的最有效手段,就是聚落近水,傍水而建。据《中国地名纵谈》记载:全国2300多个县市中,傍一水的高达1117个,位于两水交汇区的360个,位于三水交汇区的75个,四水交汇区的58个,靠近湖港、水库的109个,还有一些傍水但河流较小的182个。可见,城市对水的需求和依赖程度。

如此说来,有水的城市应该是一座滋润的城市。绍兴是一座流动在水上的城市,雨量充沛,河网密布,小桥流水。所以,绍兴无疑是一座滋润的城市。这种滋润也反映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譬如喝茶就是其中之一。中国人偏爱喝茶,把它列为开门七件事之一:柴米油盐酱醋茶。喝茶的时候,文人雅士可以谈诗论文,经商的可以谈生意,闲人可以消磨时光,喝茶在江湖市井间显得很有必要。茶馆,就在城市应运而生。现在,茶馆越来越多,仍是人们休闲和社交的一个场所。

茶馆虽小,却是一个大世界。它不仅是个卖茶的地方,也是个信息中心,交际场所。老舍先生创作的话剧《茶馆》是一部不朽的名著,它以茶馆作为社会缩影,透过半个世纪的世事变化,由七十多个角色演出各阶层人民的生活层面,展现了从清末到抗战胜利后的五十年间,北京的社会风貌及各阶层人物的不同命运。1988年,北京开设了“老舍茶馆”,集书茶馆、餐茶馆、茶艺馆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大茶馆。在这古香古色、京味十足的环境里,客人可以欣赏汇聚京剧、曲艺、杂技、魔术、变脸等优秀民族艺术的精彩演出,同时可以品尝各类名茶、宫廷细点、北京传统风味小吃和京味佳肴茶宴。自开业以来,“老舍茶馆”成为展示民族文化精品的一个特色“窗口”。

以前,绍兴的茶馆也遍布大街小巷,大多开设在一河两街、临水依岸的小桥头,小巧玲珑,犹如一个个凉亭,故有茶亭之称。据说,上世纪三十年代,绍兴城里的茶馆有两百多家,几乎半数设在街河岸边。鲁迅小说《药》中华老栓所开设的那种小茶馆,城内随处可见。这些小茶馆,纯粹是底层民众的休闲之处。通常半夜生火,五更天就供应茶水。一些老年人和闲人天蒙蒙亮,就来茶馆泡上一壶茶,喝茶、听说唱、谈天说地。或许,一天的时光,就在茶馆里轻松消磨了。规模较大的高档茶馆,掌柜的很讲究茶艺,经常探求茶事之五境,即茶叶、水源、火候、茶具和环境,只有五境得当和配置相宜,才能煮出好茶,且相互衬托。

绍兴的茶馆,可以追溯至明代。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一生嗜茶。他在《露兄》一文中,记载了绍兴一位茶馆老板请他取店名的故事。他引米芾的话“茶甘露有兄”,给这个茶馆取名“露兄”。绍兴文化底蕴浓厚,文人荟萃,就连区区茶馆也透出浓厚的文气,让人在茶香之中浮想联翩。

现代城市人需要有宁静的环境调节身心,茶馆就是其中之一。茶馆泡出城市慢生活,人们会有意去寻找一个茶馆,在城市的某个角落,抛开工作上的压力、生活中的烦恼、尘俗里的苦恼,一个人或者和朋友享受生活的闲情逸致。品茶,聊天,或者沉思。在茶的韵味里,让时光慢悠悠地流过。

周作人先生在《喝茶》一文中写到:“喝茶当于瓦屋瓦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据说,当年周作人在苏州时,常在茶馆听书、喝茶、吃生煎馒头。

梁实秋先生也写过《喝茶》:数十年来,喝过不少茶,北平的双窨、天津的大叶、西湖的龙井、六安的瓜片、四川的陀茶、云南的普洱、洞庭湖的君山茶、武夷山的岩茶。……一日过某茶店,索上好龙井,店主将我上下打量,取八元一斤之茶叶以应,余示不满,乃更以十二元者奉上,余仍不满,店主勃然色变,厉声说,“买东西,看货色,不能专以价钱定上下,提高价格自欺欺人耳!先生奈何不察?”

确实,品茶是一件清雅的事,也是城市文化的一种形式。喝什么茶,在什么地方喝茶,用什么茶具喝茶,和什么人喝茶,等等的,这些与茶有关的心境和选择,说到底也是城市人的一种生存状态。

多年前,我也写过一篇有关品茶的文章,许多读者居然对喝茶这个话题很感兴趣,而且识茶、懂茶、品茶的人不在少数。说到我们这座城市的茶馆,也熟如老友,心有所念。这让我想到,某一天午后,我曾经在龙山脚下的一个茶馆里,一个人坐着翻书喝茶,我望见窗外的龙山,想到了山上的望海亭、越王台、文种墓,还有勾践的卧薪尝胆。那种感觉,已经不再是喝茶的单一感觉,似乎在茶的清香里,涌动的是一种思想的潮流。

绍兴解放路上,曾经有过一家“沁源茶楼”,这家茶馆面朝解放路,在邻街的二楼,边上是西咸欢河沿。在绍兴城里,这是一家很普通的茶馆。大约2007年夏天开始,我们几个写小说的文友经常在这里喝茶谈小说,似乎成了文学自娱自乐的一个场所。后来,我们在这里形成了一个“星期七小说圈”。时光悄无声息地过去了十年,我们相约喝茶,我们谈论小说,我们心平气和面对生活。现在,这个茶馆早已远去,喝茶谈小说的人也来来去去,但“星期七小说圈”至今还清高地沉默在这座城市的繁华里。

平心而论,一座适宜于坐下来品茶的城市,往往也是一座可品可读的城市,天时,地利,人和,众多文人景观,还有许多让人静心下来去回味的旧时光。这样说来,茶馆的品质,似乎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这座城市的品质。-->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