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教视野
戴陈仪
远在法国的表姐将自己14岁的大儿子,寄养在中国的好朋友家中,利用暑期两个月的时间到中国来学习中文。
我对这个外甥一直存有好感,因为他总是显得彬彬有礼。记得上次来中国的时候,就到过我家,待人接物皆有礼数。那天,他是和弟弟一块过来的。一到我家,见到一大堆的玩具,小外甥(他的弟弟)就很兴奋,自顾自地摆弄起各种玩具来。一旁的儿子,似乎有些心不甘情不愿的样子,但碍于主人家的身份,也不好在客人面前发作,只是强忍着心中的不满,闷闷不乐地在一旁耍着自己最心爱的玩具,给自己找一点心灵的慰藉。大外甥见此情形,拉过自己的弟弟,用法文不知说了些什么。我大约能够猜出他是在告诉自己的弟弟,到别人家中做客一定要有礼貌,动别人的东西之前,要先询问主人的想法……
果不其然,不一会儿,小外甥就向儿子道了歉,还用不是很流利的中文向儿子发出要求使用他玩具的请求。见此情形,我赶忙凑过去对儿子说道:“嘟嘟,你看哥哥到咱们家来,是客人,况且他们又是从很远很远的地方来的。你作为主人家,应该要大方点才行。”或许儿子并不理解“大方”的含义,但他还是懂得了要与人分享的道理。于是,一场尴尬就此化解。
更让我感到钦佩的是,在临走之前,当小外甥和儿子最终玩成一团,并把所有的玩具撒了满屋子都是时,大外甥竟一个人默默地将狼藉的现场打扫得干干净净。临走时,还不忘向我们道一声“再见”。
后来,我把整件事情的经过告诉了表姐,她并未对此表示惊讶。她说法国的孩子基本都这样,话不多,很独立,也挺懂礼貌的。她平时在家就没怎么管孩子,但是他们总能和谐相处,彼此相安无事。她在大外甥5岁时就察觉到了他身上的这些品质。再长大一点点,他更是把自己当大人看待,经常像个小大人似的,帮助爸爸妈妈打理店里的生意;还在爸爸妈妈忙的时候,帮忙照看自己的弟弟。
相较之当下中国家庭之独生子女的那种娇惯、依赖心理,法国外甥的独立、尚礼的品行实在难能可贵。
不知为何,我竟由衷地佩服起我的表姐。不是因为她在法国事业做得有多成功,而是敬佩她为什么能够培养出这么懂事的儿子。后来,表姐的回答更令我吃惊。她说,你们在中国觉得国外的孩子物质条件优越,肯定都是娇生惯养的,其实国外的孩子真的可以用“自我成长”来形容。孩子们从小就开始学会独立思考,独立面对许多事情,因为大家都如此,所以他们也就觉得没什么不好。除了那些贵族子弟,一般家庭基本不请保姆,所有事情基本都得由父母自己去完成。外国人要么不生小孩,只要生下来,就准备自己好好来带的;不像很多中国人,家里请保姆,自己外出工作。孩子教育不好,事业做得再大也是空的。
一日,我带大外甥他们外出就餐。餐馆里有很多中学生,他们正低头做着什么。不一会儿,大外甥很好奇地问:“舅舅,为什么中国的学生老是拿着手机,他们到底在干嘛?”我说:“他们在玩手机游戏。现在,中国的孩子基本上人手一部手机,手机上装了很多的游戏软件。”我趁机又问:“法国的学生不玩手机游戏吗?”
他说:“法国的学生不怎么玩手机游戏,因为在法国所有的手机游戏基本都要花钱下载,便宜的一两块欧元,贵的则要几十甚至上百欧元,玩不起啊!法国的学生多半都是玩专业的手游,就是他们所谓的‘psp’。因为这个相对便宜一些。”
我说:“中国的学生,基本玩的是手机游戏,因为在中国手机游戏的下载,基本是不用钱的。就算是花钱的游戏,中国的学生都可以将其解码下载,最后变得不花钱。”
他吃惊地回答说:“这样在法国是不行的,如果被查到的话,是要付出重大的代价的,甚至要坐牢的。”
我感叹西方对知识产权的严肃态度。今天的中国,对通过智慧获得的东西,总是不太重视;对于一些人通过不法手段,或者以小聪明获取的一些小成就,反倒给予一定的肯定。倘若这种思想继续蔓延,那么整个民族将失去学习的动力,人人都将变得钻营和世故。
我们后来又天南地北地说了很多,我问他喜不喜欢政治,将来是不是要从政。他很坦率地说,自己不喜欢。他说自己将来想做医生,因为在法国做医生的话,你的个人所得税就可以比其他职业交得稍微低一点。他尽管嘴上表示不怎么喜欢政治,但是对法国的总统却也有自己的看法。他说很多年轻的法国人不喜欢奥朗德,因为他总是把各种各样的税收提得很高,以至于很多人没有办法去维持自己的生活。但他也同时表示,对奥朗德支持同性恋结婚的做法,他认为法国总统在这点上还是有点像法国人的风格的。
不知为何,我竟被眼前的这位小伙子折服,为他那独立的思考能力折服,为他那缜密的逻辑思维折服,为他那清晰的专业发展方向折服。由此,我想到了当今浙江教育改革的出发点:让孩子有充分的选择权。如果一个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对自己未来专业的发展趋势,已经有了一个系统认识的话,那么浙江新高考改革绝对是考生们的福音,它真的做到了将孩子的选择权最大化。
(作者系温州市第十四高级中学教师)-->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