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探访“全家福”效应

2022年01月01日 10阅读 来源:绍兴日报
-->

颁发家谱。

石舍村神奇的景致。 本文照片由张亮宗摄

1月31日,农历正月初四,从全国各地甚至海外赶来的嵊州市下王镇石舍村人,聚在村口火山节理玄武岩遗址下,拍了一张七代500余名任氏同宗后裔的“全家福”,其中年龄最大的已经超过90岁,最小的还不到1周岁。

这张“全家福”在《绍兴日报》首发后,吸引了境内外60多家主流媒体的目光,频频上头条。网友纷纷在照片下点赞:“真不愧是最牛全家福!”眼下,因为“全家福”效应,前来石舍村的游客也比以往明显增加。日前,记者实地探访了该村。

一张照片吸引60多家媒体的目光

一张照片吸引60多家媒体的目光

2月11日,风和日丽,我们初到嵊州市下王镇石舍村。

随着采访车缓缓前进,一排排造型精巧、粉墙黛瓦的小楼,在郁郁葱葱的农田与云雾涌动的群山间渐渐显现,村民好奇的目光与淳朴的笑脸一路跟随我们。

悠悠古村,此景此情,好似一幅水墨山居图,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近百年时光流逝,石舍村还是人们记忆中的模样。曾经熙熙攘攘的古台门,大大小小的水塘,凹凸不平的青石板路,依然安在,好似未曾受岁月侵扰。

然而,旧的不去并不意味着新的不来,村里建起了崭新的道路和停车场,古朴建筑与新式民居互不惊扰。

2月10日,《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的记者杨杰,坐高铁从北京南下,专程来石舍村采访“全家福”的故事。步行在洁净的村道上,望着满眼的红灯笼,他忍不住啧啧称赞:“这就是家风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人,提升了整个村子的精气神,从村容村貌上就能看出来。”

今年52岁的石舍村党支部书记任团结,是任氏家族第26代孙。自从500多人的“全家福”首发后,他已陆续接待了数十家主流媒体的采访。

和他一样忙碌的还有绍兴日报社摄影记者张亮宗。这些天,张亮宗的电话响个不停。2月8日,BBC(英国广播公司)的工作人员特地向他了解“全家福”的情况。

2月9日,BBC转载了这张照片。BBC报道称:一个500多人的中国大家族,在春节里拍摄了一张“全家福”。这张照片来自居住在浙江嵊州石舍村的任姓家族。摄影师张亮宗为了拍摄这张照片动用了无人机。任姓家族已经有851年历史。最近,家族里的长者决定更新家族的家谱,为了庆祝家谱的完成,任姓家族举办了家族聚会,并有了这张“全家福”。任姓家族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家族后人的去向,也是为了让后人牢记家族之根。BBC还引用了一些中国网友对这张照片的有趣评论:“这么大一家人,过年发红包会不会发到哭?”

英国《每日邮报》也报道称:“虽然中国正变得越来越现代化,但是中国人的故乡之根永远不会泯灭。”

张亮宗说,这张“全家福”在《绍兴日报》刊出后,吸引了境内外很多主流媒体的目光。2日5日,新华社刊发《浙江一村庄500余名同宗后裔同框拍摄“最牛全家福”》的报道;2月6日,CCTV-4频道播出《浙江嵊州:500多人的全家福

七代合影好壮观》的报道。人民网、环球网、凤凰网、《北京日报》、北京卫视、BBC等60多家境内外主流媒体以图文或视频的形式进行了报道或转载,杭州19楼、红网论坛等知名微信公众号也推送了相关报道。

七代500余名同宗后裔聚首留影

过年期间,500多名同族人相聚一起拍“全家福”,着实让国内外千千万万的读者和网友眼前一亮。视觉语言中透出的家族风气、江南民风以及扎根于国人内心深处的手足情、同胞情,借新春之力,得以加倍释放,传递出大大的正能量。

石舍村住着831名村民,村里90%以上

的人姓“任”,按照记载,现在任姓子孙已经到了第31代。

过去,村里一直有记录家谱的习惯,留存下来的家谱共9卷。遗憾的是,最后一卷家谱的记载停留在82年前,村党支部书记任团结从三年前就开始考虑把家谱重新记起来。

2014年9月,石舍村正式启动任氏宗谱续修工作。经过普查,现存的任姓后代有第25代到第31代,七代人数超过1000人。不过,有三分之一的人已经离开嵊州到了全国各地,甚至定居在澳大利亚等国。

于是,任团结发动所有家族的后代,通过电话、网络等手段寻找任姓之人,之后还请了专门的修谱人续修家谱。

今年1月份,续修的4卷家谱完成了,加上老祖宗留下的9卷,一套13卷,记载总人数为1956人。

张亮宗介绍,每年的新春假期,嵊州市摄影家协会都会组织志愿者为乡村百姓拍摄“全家福”,今年是第六个年头。作为嵊州摄协理事的他就是这样为石舍村村民拍的全家福。出发前,他准备了多种摄影器材,包括航拍器材。

到了现场后,张亮宗发现村文化礼堂外的广场已隔出了一半,成为《石舍任氏家谱》与《石舍村志》完工庆典仪式的舞台,没有场地可供参加活动的四海来宾与任氏家族后裔拍摄合照。张亮宗于是提议:在火山节理遗址上拍摄会更有意义,只是要多花点时间。

“一开始大家担心拍不好这么大场面的全家福,后来我动用了无人机,拍下了这张全家福。”张亮宗说,当天有500多人参与了这张照片的拍摄。

“全家福”火了乡村游

从村中的文化礼堂到村口的火山节理遗址足有五百米,拍摄“全家福”那天,任团结带领几百人的任氏后裔队伍,沿着公路行走。一路上,他用扩音器提醒大家注意安全。

这个火山节理遗址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记者决定一探究竟。

曲径通幽的古道,满地疯长的杂草,路边老人沧桑的面容,眼前的一切,仿佛把我们带入了另一段文明时空。

村里的老人告诉记者,这里的人们世世代代和这个遗址相依相伴。以前,小路、墙壁、庭院里的一些石头就是从火山节理遗址捡来的,有的岩石打磨得很精细,垒砌起来没有一丝缝隙。

望着高高的山崖,崖壁上裸露出一根根排列极为规整的五棱或六棱石柱,像是专门有人摆布过,叠层并列,似一排排木化石,又似琴键,蔚为壮观,令人称奇。

当地百姓称,这种地质奇观是当地开采山石时显现的,柱状节理长的约20余米,截面呈五边形或六边形,直径最大的在80厘米左右,小的平均也有50厘米。

据了解,火山岩柱状节理成形于地质年代的第三纪末或第四纪初期(约258万~260万年前),由火山间断性多次喷发、熔岩冷却后风化形成。火山岩浆喷发时的温度为1200摄氏度,当岩浆冷却至800~900摄氏度时,未露于地表的岩浆形成了柱状结晶。由于岩浆含有六棱柱体的斜长石、橄榄石、角闪石、辉石等矿物质,冷却后形成六棱柱体,形成的岩石称为玄武岩。

任团结说,至今,这种垂直柱状节理玄武岩在全国仅有云南腾冲、吉林伊通、福建漳浦和我省临海桃渚国家级地质公园以及东阳佐村镇大塘光村等地发现。石舍的火山节理,对研究火山岩浆生成和地质构造,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在火山节理遗址,记者见到了数十名来自外地和嵊州本地的游客。很多游客告诉记者,“自从在网上看到村里的全家福后,就想来这里看一看这特别的景致。”

任团结说,自从这张“全家福”在网上“疯传”后,来村里游玩的游客也增加了不少。“以前周末来村里游玩的人比较多,现在连工作日也有很多人来游玩,一些上海、杭州等地的游客慕名而来。”任团结对于村里的乡村旅游发展充满了期待。

村子里开着“玄武岩农庄”和“花果山农庄”两家农庄,一到周末和节假日,生意非常红火。

“目前,还有10家民宿正在筹建。”任团结介绍,村里没有工业,村民大多种种茶叶、花木、蔬果等。现在,他们将依托火山节理遗址,打造露天浴场、森林游步道、森林公园等,发展乡村游。

“全家福”传承家风

在石舍村,庭前屋后的草木迷人,老人带着小孩在村广场玩耍嬉戏。

下转第16版-->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