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迪荡湖:镶嵌在城中的夜明珠

2022年01月01日 10阅读 来源:绍兴日报
-->

B.

迪荡湖拥有深厚文化底蕴

“都说杭州的西湖美,要我说,家门口的迪荡湖更美。”72岁的丁水云就住在迪荡湖畔的东湖镇则水牌村。每天早晚,他都习惯来迪荡湖边走走。“这两年的变化真是大,‘百花谷’公园、梅龙湖公园,哪个都不比西湖的美景差。”对于家门口的美景,丁大爷说起来总是满脸自豪。因为在他的脚下,长约8公里的环湖岸线已基本成形,16座新建桥梁矗立河上,5.2万平方米的“百花谷”种植着上百种花木,四季有花看,处处有景赏。

而在不远处的梅龙湖公园,前来散步赏景的市民就更多了。夜色中,绚丽多彩的音乐喷泉总能吸引不少市民驻足。“梅龙湖的音乐喷泉完全可以媲美西湖的音乐喷泉。”带着女儿来看喷泉的陈琦说道。

不仅景美,迪荡湖更是一片文化底蕴深厚的福地。西面是五云门、都泗门,这些曾是古代绍兴内河通往京杭大运河的咽喉,是绍兴历史上最重要的水陆商埠,也是当时绍兴乃至东南沿海一带有名的米行街。民国初年,这里的商业气氛达到最盛,今天依然能够在这里找到经过复原的当年的水陆城门。此外,西北角的西施山、美人宫遗址,亦是重要的文物古迹。

作为全国不多见的水乡城市,绍兴早在南宋时期,府城之内已形成街随河走、河随街流的“一街一河”、“一河两街”及“有河无街”的水城格局。清·康熙《绍兴府志》中就曾写到:“郡城中河道错若绘画,自通衢至委巷,无不有水环之。”“三山万户巷盘曲,百桥千街水纵横”构成了绍兴特有的水系特征,同时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陶冶了人们的情操,也带动了绍兴城市的发展。

A.

打通梅龙湖破解洪涝忧患

高新区建设处副处长楼克平介绍,作为典型的“城中湖”,迪荡湖承担着重要的防洪排涝作用。绍兴市区地势南高北低、水流由南向北,迪荡湖水系在整治前,受东西向萧甬铁路阻隔,该区域南北水流仅有两孔涵洞贯通,遇极端天气时,铁路南北两侧水位差最高可达1米,极易导致城市东南区域局部内涝。

为彻底解决这个问题,2012年开始,高新区启动了迪荡湖与铁路以南河网联通工程,把原来水面宽仅30米的梅龙河开挖成最宽处达300米的梅龙湖,水域面积由原来的80亩增加到185亩,蓄水量新增加21.3万立方米。与此同时,通过对迪荡湖整个湖区进行清淤,使湖区水面面积从原先的1700余亩扩展到2000余亩,蓄水量达到500万立方米以上。此外,还通过下穿萧甬铁路新建了8孔8米×5.5米的框架桥(其中6孔为过水涵洞,其余2孔为人行与应急通道)。

据水利部门测算,迪荡湖建成后,迪荡新城及周边城区20年一遇最高洪水位能够降低约0.24米,还可完全满足特大暴雨的泄洪需要,有效破解了城区东部区域的洪涝隐患。

站在新建的环湖路大桥上,迪荡湖公园初露芳容。种植着上百种花木的“百花谷”,在水上长廊的点缀下,宛如一幅清雅的水墨丹青,长约8公里的环湖道,则是市民散步、骑行的好去处。

毗邻迪荡新城的迪荡湖,是二环线内最后的成片水域,也是水城景观中典型的“城中湖”。烟波浩渺的2000余亩水域,犹如嵌入城中的一颗夜明珠,在林立高楼和古城风貌的衬托下,弹奏着这座城市的古老与现代的交响乐。有人喜欢把它比作西湖,也有人说它胜似西湖。但无疑,迪荡湖已成为这座城市的最新地标。

C.

未来将创造百亿溢出效应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去年11月,迷笛音乐节首次在梅龙湖畔唱响。数万名来自世界各地的摇滚爱好者们相聚在梅龙湖畔。连续两天的音乐盛宴,不仅让在场的人感受到了音乐的魅力,更让绍兴这座古城再次走向世界。“迪荡湖水系整治项目有效提升了绍兴市区的城市能级,也提升了绍兴的影响力。”楼克平说。

据了解,随着迪荡湖项目建设接近尾声,其周边地块的吸引力不断升温。投资9.1亿元的迪荡湖路一号地块望湖名都,开盘后一周内基本售馨;投资30亿元、“上海纺控”开发的胜利东路1号地块,一期试销售炙手可热,出现了久违的排队抢购;总投资8.44亿元的中富、迅腾、品兆等商务写字楼项目先后开工建设;投资7亿元的免税店项目重新回归……

与此同时,迪荡湖水系整治项目的推进,也直接加快了周边棚户区改造的步伐,拓展了创新发展的新空间。据了解,伴随着迪荡湖的建设,湖区北侧则水牌棚户区的改造拆迁工作也全面启动。东湖镇政法委员朱利民表示,该区域拆迁后,可腾出约5.35平方公里的土地,依托迪荡湖的优势,将创造百亿级的溢出效应。“借助迪荡湖项目的建设,我相信这个区域将成为高新区集聚人才、技术、资本等各类创新要素、培育发展创新产业、打造创新发展新优势的大平台。”朱利民说。

“建成后的迪荡湖公园是一个开放式的公园,这对于优化市区河网功能、提升城市形象、改善人居环境都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楼克平表示,凡江南名城,均因水而秀,迪荡湖建设融水利项目及城市休闲公园于一体,与迪荡新城交相辉映,建成后,必将成为绍兴市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成为江南水乡的一颗明珠。

采访札记

把迪荡湖建设成绍兴的“西湖”

位于萧甬铁路以北、104国道北复线以南的迪荡湖,上接越龙河,下连两头池,涵盖了迪荡、外湾、大蓝、百个池、马山塘、混里江、两头池等多个水域,水域面积达2000余亩。

据了解,迪荡湖水系综合治理工程从2012年正式启动,共包括迪荡湖区水系环境整治与市政园林建设、梅龙湖、下穿铁路框架桥三个部分,总投资24.13亿元。整个湖区分10个标段实施,西区的三个标段已基本完成,东区各标段正在加快建设中。其中,梅龙湖公园和下穿铁路框架桥部分已正式完工。目前,公园内的大型音乐喷泉、景观亮化、电影文化雕塑、立体停车库等设施已向市民开放,同时可容纳游客6000人以上。

莲花阁、湖心岛、百花谷……迪荡湖处处有风景,加上音乐喷泉,都是“拿得出手”的好景色。据了解,作为我市现代水城的配套公园,迪荡湖公园内共建造环湖道路8公里(内环3.5公里,外环4.5公里),新建桥梁16座(其中环湖桥5座,景观桥11座),新建绿化、亮化等景观工程2.13万平方米。

新闻助读

湖中自有“黄金屋”

迪荡湖公园虽还未建成,其效益却已显现:投资9.1亿元的迪荡湖路一号地块望湖名苑,开盘后一周内即基本售馨,投资7亿元的免税店项目重新回归,周边地块吸引力持续升温。以前常说“书中自有黄金屋”,现在看来,一汪清水也能创造“黄金屋”。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迪荡湖的建设正是对这一发展理念的诠释。迪荡湖水系综合整治,看得到的是水环境的提升、绿化面积的增加、亮化景观的改善,看不到的是长远的效益。经过清淤后,迪荡湖水域面积从原先的1700余亩扩展到2000余亩,整个蓄水量增至500万立方米,缓解了城区东部区域的洪涝忧患。与此同时,百花谷公园、迪荡湖公园的建成开放,不仅赢得了周边市民的点赞,也为绍兴增添了人气。

2015年9月,迪荡湖南岸的百花谷公园正式向市民开放。这里种植了上百种花卉和树木——樱花、梅花、桂花、海棠、紫薇……花的色彩、树形以及花季都进行了合理的设计,今后这里一年四季都会有花香。“现在拍婚纱照不用去杭州太子湾了,到家门口的百花谷就可以。”一位正在公园里散步的市民的话也说出了不少人的心声。家门口有了“拿得出手”的风景,这应该是大伙儿都觉得值得自豪的事儿。

此外,公园里的步行道设计也别具特色。既有用鹅卵石铺成的小路,也有用钢架搭建的慢行道,闲时来这里休闲锻炼,是不错的选择。迪荡湖项目的建设,赢得了市民点赞,带来的是源源不断的经济效益,这样的工程确实堪比“黄金屋”。-->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